在別人的谢谢声中渡过年年岁岁
~~~~~~~~~~~
文/程增庄
芸芸众生,在世外桃园生者何人?长者何人?归者何人?答案两个字:没有,因为那只是个梦幻。说句实在话:任谁都是在人间的烟熏火燎中完此一生的。
地阔无垠,人多如蚁,大地承载着人类,人类经营着大地。在此过程中,人与人相识,人与人结缘,人与人相助,人与人相安,这就是在历史不断前进中形成的社会大环境。随之产生了各类用语和字词,其中“谢谢”便是古代“报恩也”的通变。
树林大了,什么鸟儿都有,社会这个大容器里什么人都有。人之初,性本善;人之长,在于教;人之变,一半在己一半在社会。人性决定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却对人类生存状况有着显著影响。
现实是人生的基础,人在适应现实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继续,每个人对现实都有独特的视角和需求,通过选择和裁剪现实来构建自己的人生大厦。一路走来,有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同时,也包含着别人的扶佑和关怀。
世上沒帮助过別人的人有,但没有不被别人帮助过的人,那怕是一点点小事。换言之:没听到过別人说“谢谢你”的人有,因为其心中无善,自然也不行善事。但常说“谢谢”的人数不胜数,因为他们常受到外在助力的感动。
听到“谢谢”声音的频率越高,说明彼人行善事越多,道德积累越丰厚,人性的纯天然性越浓,未来天赐的福分越丰盛。
少有少为,老有老为,男有男为,女有女为,在行善予人上,不分大事小事,只要去做,同情、怜悯 、爱心就都齐全了。这是一个人的处世态度,它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社会关系,进而影响生活的整体质量。如果人人都能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一双手,献出一点力,那么这个社会的映象就是和谐,“谢谢”千万声,声声是歌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由于居住地不同、性格迥异、爱好有别、工作性质的多样化,形成了人际关系的亲蜜与远疏、熟悉与陌生,这是一种正常现象。然而,帮人施善切忌分近远与熟陌,近者帮,远者也帮;熟者帮,陌者也帮。近者熟者的一声“谢谢”,那是一种常礼,而远者陌者的一声“谢谢”,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
人有穷富和力量大小之分,富者帮人解难可送币千万,穷者帮人可送十元以昭心;力大帮人可拉车,力小帮人可抱娃儿,这皆为善行,都会收到“谢谢”的感恩回声。
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所以,要把做好事放到灵魂信仰里,信仰是一切的启示与带领,有了真诚的信仰,善事便随时随地可做。无信仰,行善机遇会与你擦肩而过。有信仰,却在善事上沒有举动,那信仰就是死的假的。
人做好多事都离不开个人利益的驱动,唯有行善帮人不能怀有个人目的。正确态度应是:左手做的好事连右手都不让它知道,不须张扬,更不求回报。有一声“谢谢”就足够了。有的人心木舌笨,“谢谢”二字都吐不出口来,这都无所谓,心存“爱人如己”之念,又怎会计较这些呢!天日昭昭,爱心付出自有登记处。
一声“谢谢”都不是一个人凭白无故而说的,也不是刻意求来的,而是靠一种很自然地帮人行为换来的,忧人之忧,帮人之需,“谢谢”之声便会滔滔不绝。
人海茫茫,共谋天下之事,偶有相碍,再说难免。当你受到別人无意的妨碍时,淡定自若,原谅为怀,用一句“沒关系”消除对方的愧疚,即刻你会听到连声的“谢谢”,把歉意表示得淋漓尽致。
助人为乐,乐在别人的“谢谢”中,恕人为乐,照样乐在别人的“谢谢”中,“谢谢”是诗,“谢谢”是歌,“谢谢”是情,“谢谢”是春暖秋实。
人不在于穷富,不在于职位高低,能在別人“谢谢”声中渡过年年岁岁的,他的人生价值才是最灿烂的。
( 2024-5-25日于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