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田黄了的时候(散文)
徐友擎
时光飞逝 ,转眼又到了五月下旬,麦子成熟的季节。
五月的江南,丰盈旖旎,流光溢彩,明媚的阳光照着大地,一派生机。从近处到远处,一眼望过去,田野的颜色是金灿灿的,麦子黄了,成熟了,连成片的黄黄麦田像给大地铺上了金色的毯子,麦浪滚滚,蔚为壮观。
金色的麦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成熟的麦粒饱满,圆鼓鼓的,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都低下了头。眼前丰收的喜悦让人心旷神怡。
走近麦田,空气中充溢着浓烈的麦香,迎面飘过来的扑鼻麦香味,我深深地陶醉了,这是一年里美好的日子。
我站在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边上, 童年时钻麦田的情景浮现眼前。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我打小跟着大人下地割麦,感受过麦芒刺肤的痒疼,看着大人们头戴草帽,手握镰刀,汗流浃背,割麦、捆麦、打麦、扬场、粮食归仓。还有和玩伴们聚集在一起,在麦垛里玩捉迷藏,在田垄上你追我赶,跑来跑去,拾麦穗、逮蛐蛐、掏鸟窝,好不欢实;放野火燎烧麦穗吃,闭着眼睛咀嚼烧过的青麦粒的感觉真好,喷香喷香的,那滋味简直了;也还记得麦田里那一排排“稻草人”,孤孤单单的守望着麦田,成群叽叽喳喳的麻雀飞来飞去,不时还有空中仙子蝴蝶飞过来在马兰花的花蕊上吻一下,女孩子喜欢追着蝴蝶跑;孩童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乡间的小路上;和麦子一起成熟变黄的还有甜杏子,馋人得很;五月端午,奶奶会拿五彩线绑在小孩们的手腕上,再做个网袋,里面装一个煮熟的鸭蛋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早早起来,煮上一锅鸡鸭蛋、各种粽子,煮锅里还放些艾叶和新蒜,说是吃了可以辟邪、拔毒、不被虫咬。麦子黄的时候,让人有说不尽的向往与期待。
麦田真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充满生机,远远望去,海洋般的麦田卷起麦浪。我走进麦田,我的视线被满眼金灿灿的颜色耀着了。我拨开一丛丛齐腰深的麦秆,让麦穗从手中滑过,手心里痒痒的,好舒服的感觉。
我深深地留恋这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留恋这风吹麦浪的壮观景象,以及沁入身体里的麦香味。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金黄色的麦穗代表着丰收,象征着农业的丰盈收获。麦子从嫩绿到金黄的过程,象征着农民辛勤耕耘后的回报,带给人们希望和满足感。
在中国文化里,小麦是重要的粮食原料,金黄色的麦穗代表着五谷丰登,也是希望的寓意。
麦子黄了的时候,给人们带来喜悦,一年又一年,我多想再去麦田奔跑一次,再和童年的玩伴欢笑一场,可年龄与身体已不允许我这样做了,但我深谙麦穗弯腰低头的原因和哲理,那是因为麦子的成熟,其实,做人也应如此,懂得卑谦。
甲辰夏月于龙城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作者简介:徐友擎(过去时),男,生于50年代,中共党员,在青海油田工作38年。现居江苏常州,爱好书法、诗歌、摄影,喜欢用文字抒发情怀。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