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春联
杨自坤
一年一度的年集开始了。
赶年集,我总要在卖春联的摊子前驻足。看到制作精美、寓意祥和的春联,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五十多年前、一段不堪回首的心酸往事:和发小王如贵一起赶年集卖春联。
1966年我小学毕业。接到了郯城县第五中学的录取通知书、高兴万分!积极筹备入学报到。
这时,那场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开始了…录取通知书作废!犹如一盆冷水从头泼下浇了个透心凉!
全国在校生停课闹革命!成立各种红卫兵组织,大辩论、大字报、大串联…。
我们接到通知:在本村参加红卫兵闹革命。
我的发小王如贵家和我家距离很近,论庄邻我叫他叔,大我一岁。人很随和,忠厚老实,和我相处很好。当时他是初一在校生,父亲管教很严,不许他外出串联、当盲流,就在生产队里老老实实干活挣工分(半工)。因为家庭成分,参加红卫兵被拒。
庄稼成熟的季节,大队抽调我们一起看青(看护集体庄稼)。
冬天农闲时,我们就一起到老孟(通称)住的屋里玩。
老孟(昭楹,国民党少将参议)是1959年和末代皇帝溥仪等、首批中央特赦战犯。溥仪《我的前半生》516页:同所被释放的连我一共十个人…孟昭楹…溥仪皇帝称他为大老孟。
文革开始,他只身从北京被遣返乡下。老婆孩子都在大城市,只有二儿子孟宪成老师住在我们村。
孟宪成老师是五十年代支持老区教育,从徐州来到薛庄小学任教;并和我们村一刘姓姑娘结婚定居,所以投奔孟老师。定期由大队革委会,向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写鉴定报告。
老孟冬天住在大队办公室隔壁的一间屋,和社员们一起出工;夏秋住在生产队搭起的简易草棚管理菜园。
中央发给他的生活费尽量节俭花。他很会调剂生活,沿袭战争年代的习惯,自制炒面饿了当奶粉冲泡喝;一床铺了近三十年、在战场上缴获日本鬼子的旧军毯、昭示着昔日的辉煌…。因为身份特殊,一般人都躲得远远的,只有我和如贵叔年龄小、不知怕。
他年届花甲,身材魁梧、神采奕奕,太极拳动作出神入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无论谁家有红白事,他都要表示心意和问候,和周围社员相处融洽;在派性斗争最恐怖的日子里,各派也从不为难他。
知识阅历很丰富,常听他讲述古今中外、奇闻趣事:在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和溥仪皇帝住在一个房间。有次溥仪心慌无力晕倒了…一伙人手忙脚乱,不知何原因?赶紧找来狱医一看,原来是劳动消化快、导致低血糖。在宫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里,不知饿是啥滋味。
他给我们憧憬未来:你们以后应该开阔眼界去北京、上海…旅游。我们目不转睛地听着,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以前只知道爬火车、当盲流,去大城市饭店吃剩饭菜拉馋(听我村一同龄盲流讲述在外吃好东西,直咽口水…)。
他对我们说:快逢年集了,你们去买红纸、墨汁、毛笔。我来写春联你们卖,挣钱是你们的、我不要。
我们当即回家讲明情况,一人要了二元钱(红纸八分钱一张),找来毛主席诗词。横批好写: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要斗私批修…反正挑革命口号写,革委会干部看了也无奈。
农村的年集很有年味。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的火药味;五颜六色的挂门钱儿…油煎包的香气扑鼻而来,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那时人们都没多少钱,赶闲集、看热闹的多,熙熙攘攘、比肩叠迹、络绎不绝…。虽然穿着单一、补丁摞补丁,但个个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卖春联的同行很多,为了占个好摊子,我们凌晨二点就出发,步行一二十里路到集上。把春联摊开,蹲在地上冻的瑟瑟发抖…。
开始腼腆,不敢说话,不知如何叫卖?有一位卖罐子、盆的老者教我们:做买卖要放开脸皮,不要害羞,说话和气…。
逐渐做到:笑脸相迎顾客,根据年龄、性别、热情地下称呼:…过年了,买门对联吧。接着一人一句高声朗读: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无论穷富,过年买春联是家家必备的年货。因为老孟写的是行书,有些人不认可,说写的不板正,不好认。我们更不敢说是战犯写的,怕他们认为买回家晦气,只含糊其辞地说是老师写的。后来我上老年大学书法班才懂得:笔走龙蛇、力透纸背…多么苍劲俊美的字体啊!
好心人看我们小小年纪(时年14岁)穿着单薄,眼巴巴地叫卖不停就买了。任凭饿得饥肠辘辘,也不舍得花钱买点好吃的,随便吃点带的瓜干煎饼、咸菜。
十多天的年集下来,挣不了多少钱。最多的一年,一人分了三块零七分。老孟安慰我们:锻炼长知识,不赔本就行。
哪里又有来钱的路呢?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多么天真美好的幻想啊!
剩下的春联珍藏好下年再卖,年年如此。直到1970年冬入伍,才结束了此行当。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鲜花盛开的丁酉五月,我从临沭骑着电动自行车回到郯城老家。用了三天的时间,沿着当年卖春联赶过的集:李庄—华埠—尚庄—沙墩—马站—泉源—大埠—庄坞。顺便拜访了四十多年前一起去新疆的同学加战友:季相彬、张学和、宗振连等。相彬同学很热情,陪同我看了蛟龙山遗址(已是深坑),又一起过河去庄坞,中午在家热情款待。
在当年出摊的各个地方,和当地人攀谈世事变迁…。
如今我们已经有条件到各地旅游了、约好结伴走四方。你却“失信”违约“个人游”了…。如今物是人非、形单影只、无限失落、无限惆怅…白云千载空悠悠。
元旦前,如贵叔的家人给他上了十年坟。
根据洪洞县大槐树的资料介绍,人逝去三魂之一的归宿:如贵叔转世、现在应该读小学三年级了,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无忧无虑了。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我们度过花甲、走近古稀、期望耄耋…。生活在这幸福美好的时代,衣食无忧、知足常乐、何所求?少年受苦是笔财富,将受益终生。
花开花落、寒来暑往、循环往复…马陵山依旧在;沂河水啊,仍日夜奔流不息。
呜呼!逝去的岁月和亲友啊,一去不复返了。
2019年腊月十九于临沭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党员,中学一级教师、副主任中医师。
1970年作为特种兵、服役国防科委在新疆罗布泊的、第二十一核试验基地。
自幼酷爱文学。从戎入医门,先后在部队受嘉奖、立功、入党。
1996年入编中华特色名医辞典、并入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7年应邀参加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研讨会。
2010年就读临沭县老年大学文学班。
2012年先后在临沭文学发表:《上大学》《母逝十年祭》《卖豆腐》《贺女儿读研》《游台湾》
2022年5月15日在临沂客户端发表《灵性的小黄猫》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