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笔难言,音绝杳如仙 1143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漫卷烛泪婉,小桥流水寒,丹青笔难愿,音绝杳如仙。断肠相知怜,影憧客未还,人情天无意,霜花衰红颜。
曾经孤徘徊,岁月悔不来,璞琢成玉何?万卷次第开。书窗飞梭,日走星驰,沉案日久,时序超然,春秋之梦,夏冬不觉。“书房兀坐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色幽”,一切生命就这样在寒暑阴阳交替之中生生不息,轮回不止。一间小屋,一几旧案,一杯淡水,我之书室便如之陋矣,一日无书,便是无食,书房的我不知什么是寒窗之开始,也不知什么是寒窗之结束!红尘嚣嚣中,时间的概念早已模糊。现代人们都用权利“自由”来挑战时空的“限制”,我却用时间挑战灵魂的自由,他人宁愿醉生梦死,用青春去赌一把明天成败得失,我却“昏昏噩噩”中空守书“房”,用墨香书味去熏染灵魂世界的心声愁肠,文以载道,化之为仙,道以传理,闻之为缘。在这清清静静的世界里,人所思考的东西早已不是现实的“花花绿绿”与衣食住行而是历史的“点点滴滴”与文明未来,兀自立于窗前,观朝云衔山,送夕阳霞退,只留些许霞色余辉淡洒于山林沟壑之中。
“三春花露酿美酒,一腔激情写春秋。”小园香径,烟月往来,草木婀娜,莺喈荼开,书房是文人的灵魂天地,书房的核心是“书”而非其房,所以我们的书房不在简陋与豪华。古人云,读书明理,知书达理,人生之历,不过为自己阅历与他人经验之合,而他人经验智慧皆写于书中,故而读书就是向智者学习。也许心有多大,舞台当有多大。书房虽简,但书内的世界却是无穷无尽的。书中自见黄金屋,书中自逢颜如玉,书中有帆通文海,书中有径贯天衢。书的世界犹如草原观景,“似穹廬,笼盖四乡,天沧沧,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书卷的智慧领悟,就像风吹草低见牛羊一样,用勤勉之风一览牛羊之丰,泽畔之青,天水一色。
书房窗下平案台,一帘白云径天来,满庭春色关不住,几枝杂花墙外开。人虽愚钝,文朴之子亦知外添几份花美点缀,书房一隅,摆了几盆鲜美的花草,一曰赏目,二曰净气,三曰灵交。如之以来,淡淡的花香与朴质书香交相映鼻,室陋花艳,唯家猫护之,家中小猫作为护花使者与护书使者,也俨然成为书房的主人,满室杂乱但很和谐,似乎在人与猫的相处中找到一种净美与默契。
书中自有灵魂伴,书中自有蝶蜂逐。文人墨客,以书为侣,夜读朝著习惯自然,文人书房,有人自称陋室,有人称之墨房,而我之书房却不象书房,言之书床更为合适!房间里真是“漫卷书溢”,半开或折页的书纵横驰骋,亦许每书读毕,皆折页单放,以次“承袭”下去,其实“次次”皆为了寻答疑案很可能又翻开了另类书籍,即使整理房间不愿动斯“半卷之书”,久而久之,这种“卷漫书溢”的风景当现书廊大观。我常以诗自嘲:蜂蝶无意入沧桑,独恋书苑半卷香,莫比诸公鸿鹄志,书约室陋化墨房!这却并非名幅其实,有时也惰性十足,此应是他人书风与贤惠的兼具写照。
弦月没山尽,星寥挂长空,放歌舞清影? 远钟催黎明!生命如风,何去何从,来也匆匆,去也无声。贵而磨灭如行空,绝非凡耳闻金经!大道易简难思议,非常之人鸣此衷!天为房,地为床,云为寄,林为裳,半坡丰果作余粮,一塘清水饮腹香,这是古贤君子的隐士写照。诗云: 莫问情生狭与阔,缘度云飞霁下影。纵横千言止尚峰, 俯仰之间岩各丛,舟在月中舟独立, 月在水中月自明。滔滔诗来少浪平,缕缕香秋叶瑟风。细雨缠绵无人问,一帘杳梦化蝶情。志心天涯人无憾,过客槛外揖长恭。渺渺轻尘没隅丘,天涯芳草荒塚休,莫道桑榆生妙笔,烈士暮年千里游。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本科专业法律,道学、现代哲学、文学、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编者: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只为文化强国。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沐浴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