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屋前厅的明柱上过去曾经挂过一副板联,联文是:“霜熟稻粱肥几村丰乐社;灯红楼阁迥一片读书声。”下联的落款是“七三老人板桥郑燮”。对于这副郑板桥手书楹联的来历,家人都是一头雾水不知底细,家庭的历史也无家谱可证,唯一可以提供的情况是老屋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但当时与郑板桥所处的年代尚有一百多年之距,郑联如何能到我家,谁也说不清楚。先祖是否有人在外为官,除了家传有一套说不清来路的官服以外,没有任何线索,家存匾额上载有我的曾祖冯仲明是貤赠修知郎吏部候铨儒学司训乡饮耆宾(修知郎是正八品文官的散阶,散阶是授予官职时同时授予的虚衔,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或者镇长级;儒学司训是县学教官"教谕"的别称;乡饮耆宾是清时制定的每岁由各州县遴访年高有声望的士绅,一人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详报督抚,举行乡饮酒礼,所举宾介姓名籍贯,造册报部,称为乡饮耆宾),其实均是虚衔,据说当时是可以用钱买到的(这也是满清政府搜刮民财的方法之一),可以肯定的是我的曾祖乃是一个普通庄稼汉,充其量只能算乡间颇有名望的士绅。我的祖父冯益文是前清的秀才,民国初年曾任蒲城县财政局长,《民国蒲城县志稿》第635页“人物志·忠勇篇”中有这样的介绍:“冯益文,字焕堂,清附贡生。为人质直好义,事亲以孝闻。民国初年被举为县议会议员。遇事敢言,刚正不阿。后迁河南遂平县知事,政绩颇著。洎豫中事变起,邑令闻风多弃城走。或劝益文去,曰:‘吾为守土之官,当与城共存亡,去将安之?’城陷,被执不屈,遂仰药而死。”为国民革命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一生活动的范围,也不可能同这副楹联的来历发生关系。至于我的父亲根据我的印象,他对此联的来龙去脉也是不知就里,只记得在文革中破四旧的时候,父亲匆忙将这两条板联作为箱架板而隐于箱底,为了怕被破四旧的“小将”发现,急促间锯去了楹联顶部的挂环,使这副原本完整的楹联有了缺憾,好在没有伤到书法全貌,终于躲过一劫,总算安全地度过了危险期,而我家前厅过庭屏门两边的弧形隶体板联(内容现在已经毫无印象),由于保护不力却横遭厄运,被“小将”们搜去当作四旧付之一炬,如今想来实在可惜。我年幼在家时原接触这副楹联,由于过去的愚昧无知,误以为楹联落款的“板桥”是我县县西之板桥渡的人所写,以后参加工作又常期在外,所以早先未曾关注。文革之后才仔细看到“郑燮”的署名,对这副楹联才刮目相看了,作为家藏珍品,这副楹联已经随我迁居渭南,挂在我的书房中,可供随时欣赏。

有意思的是,2006年年底左右,我在惠园小区一家书店闲转,发现了一本《郑板桥对联赏析》,其中有一联为:“霜熟稻粱肥几村农唱;灯红楼阁迥一片书声。”其内容与我家所存楹联只有几字之别,遂将该书购回。事隔多日细读时方发现此书的作者党明放竟是蒲城乡党,该书2006年9月由岳麓书社出版发行。其中第165至166页即载有此副相近的联作,其上款是:“乾隆壬午蕤宾月”,即公元1762年古历五月,是年郑已步入古稀。下联落款是:“板桥郑燮”。并附有墨宝(见左联),内述“此联见清人谢承均《瞶瞶斋书画记》卷二。”而我家所藏楹联系郑板桥七十三岁所题(见右联),时为1765年,是年古历十二月郑即逝世,可算封笔时期的传世之作。(党明放所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郑板桥年谱》第288页载“明放案:陕西渭南市冯宝哲先生家藏十言联木刻:霜熟稻粱肥,几村丰乐社;灯红楼阁迥,一片读书声。款署:七三老人板桥郑燮。规格260厘米X35厘米。”该书已由台湾兰台出版社出版了繁体本) 。两联字迹遒劲挺拔,挥洒豪放,充分体现了郑板桥独特的艺术风格,可谓书法精品。
细观两联,内容几乎完全相同,其区别只有数字之差。左联上联的“农唱”,在右联中变为“丰乐社”,左联下联的“书声”,在右联中增添了个“读”字,成为“读书声”。可以看出这是作者对一副楹联时隔三年的再创作。为了进一步弄清本联的来龙去脉,我还在网上进行了仔细搜寻,发现安徽省桐城县博物馆1984年由桐城县文化馆移交收藏有“郑板桥十言对联拓片”,该拓片宣纸质地,朱底白字,字大盈尺,楷书联文;“霜熟稻梁肥,几村丰乐社;灯红楼阁迥,一片读书声,”落款“七三老人板桥郑燮”。下钤朱印两方,一为阳文“板桥老人”,一为阴文“丙辰进士”,
均篆书。联幅长200厘米,宽59厘米。书写形式为门字对(我原来电脑中存有下载的图片,可惜后来清理桌面时,不知怎么竟搞丢了,现在百度中已不显示图片),字迹与我家所藏楹对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我家的是两行直书,且无下钤的两方朱印。
另外我还搜到了此联九言联初稿的另两个版本(见下图), 其联文为“霜熟稻粱肥几村农唱;灯红楼阁迥一片书声。”上下署款是:“书为翔老年学长兄,板桥郑燮。”(其中一个未署上款)并有钤印,其中的“灯”字与乾隆壬午年所书之联差异较大,并且没有标明时间。当为作者相同内容的另一幅书法作品。
作者写此联时年七十岁,罢官家居已经十年。联语将自己的愿望寄托于艺术想象,描画了一幅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蓝图。上联展现秋收时节,稻穗吐香,农作物成熟茁壮,农歌此起彼伏的喜人景象。下联时间由昼入暮,极目四望,乡村新楼毗连,灯火通明,侧耳倾听,一片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清秋沃野之上。联语反映的景象正是一位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正直的知识分子所憧憬的理想社会。联文是在“耕、读”二字上做文章,上联说“耕”,下联说“读”。说耕,选的是“霜熟”时节,这里的“熟”,当作“程度深”之解,即“霜浓秋深”之时,这正是收获“秋实”的季节,春种夏耘的辛苦,现在就要收获结果了,于是接下来的“稻粱肥”也就顺理成章。一个“肥”字,形象地体现了稻谷高粱颗粒饱满的丰收景象,再加上“几村农唱”,用歌声表达了人们对物阜年丰的喜悦心情,把农村的田园之乐写活了。特别是右联用“几村丰乐社”来表述,则更使人看到了丰收之后一幅令人心醉的农家狂欢图。“社”在这里指的是旧时基层地方行政单位,相当于“里”。同时也可使人联想到祭祀地神的“社日”,农民用社事活动于秋社日欢庆丰收感谢天地,其情其景,令人振奋。说读,选的是“灯红”夜景,说明了学子们是在夜以继日地刻苦用功,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在夜色中更能使人感受到楼阁的高迥,而从这高迥的楼阁中传出的琅琅书声在静夜中回荡,更加烘托出安居乐业的祥和氛围。读者还应注意联中的“一片”二字,它说明这书声并不是零星的,而是家家如此,从而使人感受到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就是这样运用神来之笔给人们勾画出了理想中的农家乐蓝图,令人神往,堪为佳联。

作者简介
冯宝哲,陕西蒲城人,一九三八年一月生。高级经济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渭南市楹联学会原常务副会长,现顾问。《渭南联苑》原主编、编审,蒲城县诗词曲联学会顾问。被授予“秦东联坛十老”、“渭南文化名人”“陕西孙髯翁终身成就奖”等称号。著有《风雨留痕》等书五卷,二百多万字。
编辑制作:侯五爱
文字审核:惠玲玲
美编:惜缘
总编:瀛洲居士
刊头题字:胡胜利
图标制作:旭晓霞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作品转发:惠玲玲 张培良 各部长 分社长及编辑等
中华诗经阁总社简介
荣誉顾问 张文汉 韩春见 熊静中 沈阳 石生 郭仁炳 浬鎏洋 王亚中 秦玉才 周镇添 胡兴民 乔永胜
名誉总社长 王今伟
总社长兼总编 王连社 副总社长 胡乃华 副总编 惠玲玲
总监 蓝天
文化总监 铃龙
中华诗经阁江苏分社社长 泰然 荣誉社长 陈立新
副社长兼总编 辛谷 副总编 汪雯 编审 铃龙
中华诗经阁内蒙古分社社长 夏青海
副社长 刘东华主编兼群管
中华诗经阁陕西分社社长 惠玲玲
副社长 张培良
总编 李广远 副总编 翟英
中华诗经阁山东分社社长 赵芳香
总编 铃龙
宣传部
部长 刘建荣(河北)
副部长 左福启(河北)明雪琴(河北)
宣委
李宗平 张志国 唐生平 刘莹心 王素香 李绍芝 王杰侠 暴金娈 赵富娥 李飞 麻九石 柳艳娥以及所有编辑部成员
诗经部
部长 董杰(河北)
副部长 卢华山(河北)
编委
韩爱华(河北)惠玲玲(陕西)刘书琴(河北)毛恒昌(上海)石富城(重庆)李延军(陕西)杨莹(陕西)彭小毓(陕西)刘德生(陕西)王荣(辽宁)张建民(陕西)(添加中)
楹联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
副部长 李彦蓉(河北)
编委
泰然(江苏)邱百灵(甘肃)周富成(江苏)王东海(河北)侯五爱(河北)(添加中)
音频部
特邀部长 巧丽(新疆)
部长 于冰(河北)
副部长 骏马(河北)梦露(黑龙江)
编委
香乡(北京) 冬日艳阳(黑龙江) 田浩(天津) 心语心声(山西) 碧海青天(河北) 喜洋洋 英子 张志国(河北)枫叶(宁夏)悠闲(湖北) 山涧红枫 李严 惠玲玲(陕西)冯文静(陕西)刘崇甫(陕西)李民龙(陕西)陈莉(陕西)谢丽(陕西)孙琦(黑龙江)宋淑平(山东)杨海荣(陕西)月儿(黑龙江)李红琴(北京)王秀茹(陕西)杨晓红(陕西)穆涓涓(陕西)默韵(陕西)贾景华(陕西)高晓莉(陕西)凌子(黑龙江)莫莉(陕西)婉清(陕西)张卫静 张颖 孟繁燕(秦皇岛)张晓凤(陕西)谢艳芳(陕西)罗玲珠(陕西)程亚利(陕西)大囡(河北)贞礼(陕西)杨海静(陕西)乔晓莹(陕西)姜雅范(黑龙江)刘亦大吉(杭州)点点(内蒙古)文清(安徽)杨洋(内蒙古)木棉(河北)
格律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
副部长 夏青海(内蒙古)翟英(陕西)刘激扬(河北)
编委
秋禺(江苏)乡音(湖北)孙春梅(河北) 辛谷(江苏)刘淑芬(辽宁) 槐增良(河北)佘正发(湖北)么忠文(北京)白公平(河北) 马到成功(河北)李庆山(河北)李曼秀(河北)郝福生(河北)田永香(广东)孙上舒(黑龙江)娄洪魁(河北)朱建美(江苏)钟家奇(湖南)陈天培(广东)凌远科(广东)冯新民(陕西)(添加中)
词曲赋部
部长 汪雯(江苏)
副部长 文墨冰言 胜利(河北)
编委 周镇添(广东)张永庄 (河北) 李杰猛(湖北)连丙堂(河北)李振汉(辽宁)陈立新(江苏)铃龙(江苏)蒋兴国(江苏)葛君(海南)付胜光(陕西)冯宝哲(陕西)(添加中)
古风部
部长 李元超(河北)
副部长 魏增才(河北)
编委
闫俊山(河北)成俊峰(陕西)唐永恩(上海)李德宛(陕西)槐丙让(河北) 翁新政(河北)晓峰(江苏)(添加中)
新诗部
部长 胡乃华(辽宁)
副部长 张荫成(河北)
编委
杨慧月(湖北) 卢庆学(河北)吴萍(安徽)赵雪梅(吉林)杨永振(北京)邓自然(湖南)赵芳香(陕西)王苍洲(陕西)李耀国(天津)攸春仙(山西)钟家奇(湖南)刘小奇(陕西)许增正(陕西)(添加中)
散文部
部长 莹心(山东)
副部长 李华(河北)
编委
铁裕(云南) 王玉(河南)清风月(河北)王新平(陕西)李东林(陕西)(添加中)冷月(北京)潘远芬(天津)袁占凯(河北)田方芝(山东) 李密林(河北)齐英华(山西)陈新安(陕西)王全峰(陕西)
小说部
部长 贺宝璇(山东)
副部长 张合军(河北)任春铭(山东)
编委
王振伟(吉林)李拴强(陕西)(添加中)
杂文部
部长 熊静中(河北)
副部长 王俊颖(河北)
编委(添加中)
书画部
部长 胡胜利(北京)
副部长 王栓柱(河北) 张守平(河北)
编委
王春阳(河北) 邢富强(河北)仇建庄(陕西)刘进海(陕西)周继业(陕西)支铁锤(陕西)姚万杰(陕西)许炳荣(陕西)雷鸿飞(陕西)计泽潭(河北)雷百计(陕西)乔永胜(陕西)岳七虎(陕西)田小弟(陕西)毛凯(陕西)齐宝田(山东)卢绪高(山东)冯登厚(陕西)张培良(陕西)贺志明(陕西)潘琦(陕西)徒超(陕西)周君明(陕西)王学艺(陕西)李平安(陕西)陈建民(陕西)段俊怀(陕西)王千金(陕西)党武平(陕西)赵列巧(陕西)惠玲玲(陕西)(添加中)
影视部
部长 耿进柱(河北)
副部长 高聪英(河北)
编委
宋闯(黑龙江)许毅斌(陕西)任山泉(陕西)(添加中)
榜书部
部长 胡兴民(陕西)
副部长 郭青凡(陕西)
编委
雨田四郎(陕西) 程引岳(陕西)田德有(陕西)张学印(陕西)赵云斌(陕西)胡玉全(陕西)肖红斌(陕西)陈宏伟(陕西)张培良(陕西)刘进海(陕西)潘琦(陕西)陈兴顺(陕西)齐宝田(山东)
美编部
部长 王彩维(陕西)
副部长 郑翠利(陕西)
编委
婉萍(山东) 王申未(陕西) 梁聪苗(陕西)赵香利(陕西)孟五利(陕西)田保寿(陕西)(添加中)
诗评部
部长 秦本云(湖北)
副部长 宋京平(四川)
评委
刘朝智(陕西)李剑东(黑龙江)刘丰彦(陕西)高润南(陕西)王乃仁(陕西)(添加中)
直播部
部长 李海龙(陕西)
副部长:李飞(河北)
编委 李民龙(陕西) 任隽(陕西)
戏曲部
部长 刘奎芬
副部长 刘冬至 孟凡志 李飞
艺术指导 葛建州 孟凡志
部长助理 王俊茹 王焕生
后勤管理 孟凡成
摄像 王建民
编委
陈瑞发 张庆增 罗淑花 罗淑琴 杨双银 崔文秀 王新玲 陈秀峰 蔡香梅 刘秀清 毕站稳 汤富花 刘永清 邓春兰 刘铁桥 刘香平 孔维华 王福利 李凤霞 张凤霞 方明 裘艳华
中华诗经阁——传播诗经文化,弘扬正能量,以公益为宗旨,以奉献为准绳。诸子因兴趣爱好而志同,因传统文化而道合。期待国内外才子佳人入驻,尽情展示您的风采!
温馨提示:投稿、荐稿、组稿、音频配制、赞赏、点赞、留言、转发、推介等均属友情体现!衷心感谢!
【免责声明】
1、本平台基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发布链接,但并不意味着支持赞同所有诗、文的观点和态度,并不意味着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并不意味着文体文本合格或合乎要求。诗、文是否原创,无法考证,坚持奉行文责自负之原则。
2、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下载、或以其他形式复制、使用本平台链接图片等,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本平台所采用的音频图片等,如有不妥,请及时通知予以删除。如无意中侵犯了某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平台将立即删除。
4、本平台对于涉及政治、文化、权益等一切责任概不承担,均由相关作者或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