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读航运知青50年聚会感言文/李庆明
今天阅读了春华秋实航运知青五十周纪念聚会感慨万千。
世上三样苦:弄船打铁磨豆腐。航运人就是从事这世上最艰苦的工作。
燕尾航运公司,曾是我奋斗工作过的地方,八十年代初,我和那里的职工有段朝夕相处的時期,对他们近距离的接触,有着浓浓的情感。我也曾下过乡,对农村农场知青的生活有切肤体会。我赞美航运人的精神,我更体会知青人的甘苦。
在那饱经风霜生产工具落后的年代,我亲目所睹航运的职工们身背纤板,汗水从他们的脊背流下,浸透了他们的衣衫,他们四季如一的顶风冒雪,咬紧牙关,面颊上的肌肉紧绷,用尽全力拉着沉重船只行走在两岸淤泥上,每一步都充滿着艰辛,在窄窄的盐河上流淌着青春的岁月。经过多少代的努力,终于发展为数量庞大的机械化拖轮船队,行运河、穿长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没流下了涔涔汗水。他们以团结拼搏的气概,以艰苦奋斗的精神,更为江苏盐业和地方财政收入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燕尾航运公司,他们的职工是祖祖辈辈世袭如一,他们一代又一代具有团结齐心协力的作风,遇事心往一处想。无论在那个历尽沧桑時期都表现出特别能奉献精神。
几十年来,他们年复一年又一年,将淮盐运往祖国的大江南北,收入虽然微薄,但从不计较从无怨言。面对波涛汹湧的江河大海,毫不畏惧,勇敢前行,在社会上,每年防汛抗台工作中,作出了无法替代的卓越贡献。航运人贯以同舟共济风雨同路的风格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70年代,航运的职工子女,本应不属于上山下乡范畴,可是他们在老书记的亲自带动下,他将自己的子女首安其中,在他的以身作则带动下,一百多名子女毫无怨言,积板响应号召,忍辱负重远离家乡,扎根在江淮两岸的苏北大地,在那里砥砺前行,无怨无悔,在那里他们感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春的担当。那一百一十五名知青,或许有过彷徨与困难,或许有过泪水,但他们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站稳了脚跟,为农村、为农场的发展贡献了青春。
那艰难的航运历史、那艰苦的知青岁月,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如同一个永不褪色的故事,诉说着他们的成长,那段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年华,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点缀着曾经的奋斗与梦想,每个航运人,每个航运知青都是那个時代洪流中的一道独特风景,他们用勤劳与智慧书写了光彩的人生。
今天知青们欢聚一堂,回首往事如烟,展望未来前程似锦。在此我要感谢风雨同舟的老领导和广大职工、知青们为航运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贡献。
時光荏苒,光阴似箭,愿我曾经工作过的那片热土不断走向辉煌,愿我曾经朝夕相处的职工幸福安康!愿如今两鬓斑白的知青们在未来的時光里青春永驻!
最后赋诗一首以作留恋:
燕尾高扬五十秋,
航运风云共悠游。
沧海横流情未老,
乘风破浪志犹遒。
岁月如歌歌不尽,
前程似锦锦添绸。
同心共筑辉煌梦,
再谱新篇展宏猷。
2024.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