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瑞士”毛里求斯初探
文/黄每裕
过去我对“香草四国”很陌生,可以说毫不了解。但毛里求斯的名字倒是听过的,因有位朋友的亲戚是毛里求斯的华侨,有时会听他提起。其他情况则完全不知。只觉得它离中国十分遥远,仿佛在天的尽头。
过去,广东梅县地区比较贫穷,很多人漂洋过海谋生计,其中不少人去了毛里求斯。他们主要是从事农业劳动,种植和砍伐甘蔗。老一辈华侨落地生根之后,又陆续把家乡的人拉过去,于是形成了华人群体。巧的是,为我们当导游小姐的也是中国人,名叫刘晓庆(竟与中国影视大腕同名)。她祖藉浙江宁波,嫁给了广东梅县藉的华人,其家公吴先生是当地著名华文报纸《镜报》的社长。刚好我香港一位文化界朋友古广祥先生与之很熟悉,于是通过“三方微信”,我们在遥远的地方“会面”了,甚感亲切。

在毛里求斯海豚湾的游船上,与刘晓庆合影。
刘晓庆热情大方,学识丰富,当导游很合适。据她介绍,毛里求斯过去是一个荒岛,曾被荷兰、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占领、殖民,原住民(土人)是从外地抓来服苦役的奴隶。后来该岛渐渐发展成由五个人种组成的国家,即土人、印度人、白种人、阿拉伯人和华人。至现在,印度、巴基斯坦藉的人占了全国一半以上,从政者最多。白种人虽然占比例不多,但他们最有钱,因为其先辈是这里的占领者,拥有大量土地,随时可出售圏钱。华人本来也不少,最多时有4万多,但自1992年该国独立后,不少人渐渐离开了,而新来的华人不多,当地年青人多数选择赴欧美留学,学成之后大多不再回来,所以现在华人越来越少,大概只有2.5万人。不过,华人始终坚持优良传统,加上聪明智慧、勤奋诚实、家庭殷实,因而深受当地人崇敬。
有人说,毛里求斯有“非洲瑞士”之称,意味着其社会经济发展得不错。然而,我们到来一看,觉得有点言过其实,实际上它与邻岛留尼汪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直观的感觉是,留尼汪充满现代化气息,而毛里求斯则比较土气,城乡建筑物及市政管理也不及留尼汪先进。在毛里求斯触目所见尽是甘蔗地或旷野。查阅网上资料得知,留尼汪面积为2512平方公里,毛里求斯面积2040平方公里,两者面积差不多。但留尼汪人口少,仅85万,而毛里求斯人口多近一半,达126万,人均GDP的差距就拉大了。2022年留尼汪人均GDP 高达2.8万美元,而毛里求斯人均仅1万美元。仅此一项,便分出来了伯仲。此外,留尼汪是属于法国海外的一个省,享受所有法国人的高福利。而毛里求斯全靠自力更生,只有农业,以甘蔗打天下,没有其他工业,更无高科技产品,一般工薪阶层月工资折合人民币约2000元人民币,与留尼汪工薪1400欧元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不过,上帝赐给毛里求斯的旅游资源不少,所以近年来他们大力发展旅游业,经济又有了些起色。由于有好些独特景点,闻名于世,吸引了众多海外游客。刘晓庆说,近年来很多中国人也慕名而来。
今天我们算是初尝滋味,留下的“第一印象”还不错。例如,东海岸的大浪湾、蓝湾和“自然桥”,都是以“观海”为主题的。印度洋的海水格外湛蓝,大浪湾的巨浪拍打礁石和悬崖,惊心动魄!而乘坐玻璃底的游船在蓝湾游弋,观看色彩斑斓的鱼类和珊瑚,令人心旷神怡,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阵阵赞美之声!

最刺激的是,我们驾驶四轮强动力的摩托车,驱驰在无边无际的甘蔗原野中。我这位年逾八旬、已多年不摸方向盘的老者,竟然仍能驾驶摩托车横冲直撞,放眼观看绿色无垠的甜蜜世界……
初来步到,今天就先作个简单报道,有待明后天有更多精彩的场景呈现到读者面前。
2024年5月23日于毛里求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