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说洛阳(4)——被遗忘的“成语之都”
——白江永撰文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洛阳是神州大地的圣城,洛阳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城市史、近两千年建都史。夏都斟郡、商都西亳、周都王城、汉魏都城和隋唐东都五座都城荟萃于洛河,洛阳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洛阳或为帝京,或为陪都,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文明首萌于此,玄学、道学、经学、儒学、墨学、佛学、理学等各类文化思想在此相融共生。洛阳历代圣贤连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名人、名著不计其数,素有“才子之乡”的美称。洛阳被誉为“佛都”、“诗都”、“花都”。正因为如此,有一千三百多个成语典故或发于洛阳,或与洛阳有密切联系。河洛大地可谓是“五步一成语、十步一典故”。
“河图洛书”、“仓颉造字”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祖根文源。
“龙门山开”、“杜康造酒”、“沧海桑田”、“琵琶仙子”“洛水之神”来自神话传说。
“紫气东来”是道家传说。
“桑林祷雨”、“伐罪吊民”说的是爱民如子。
“明帝梦佛”、“不可思议”、“四大皆空”是佛家故事。
“牡丹仙子”、“姚黄魏紫”、“荷包牡丹”、“国色天香”说的是洛阳牡丹。
“白鱼入舟”、“叩马而谏”、“息偃戎师”、“营定洛邑”、“定鼎中原”说的是武王伐纣。
“老当益壮”、“研精钩深”、“一片冰心”、“半途而废”、“闻鸡起舞”是励志成语。
“挑肥拣瘦”、“孔融让梨”是谦让之礼。
“浆面救帝”、“水席暗喻”、“燕菜祥瑞”、“洛鲤伊鲂”“白马甜榴”说的是洛阳美食。
“孔子问礼”、“程门立雪”、“老妪能解”说的是虚心求学。
“王祥卧冰”、“王览争鸩”、“东床快婿”是书圣王羲之家族的典故。
“铜驼荆棘”、“问鼎中原”、“饮鸩止渴”、“朝真暮伪”、“竹叶羊车”、“瑶光夺婿”、“请君入瓮”是警示篇。
“披荆斩棘”、“千军万马”、“投笔从戎”、“势如破竹”、“马革裹尸”、“纵横捭阖”是征战篇。
“夹马营生双龙”、“黄袍加身”是有关赵匡胤的典故。
“香山九老”、“戛玉鸣金”、“徇国忘身”、“朝真暮伪”、“急敛暴征”、“雨散云飞”出自白居易诗文。
洛阳的“成语典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回味无穷,通俗易记,便于传诵,喜闻乐见。大千世界,历史变迁,治国安邦,衣食住行,处事为人等,都能在一个个简短、凝练的成语典故中得到充分体现。可以说“包罗万象”,贯穿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纵横于神鬼、人灵、山川、湖河、草木万物之间。是河洛文化的精华,是河洛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洛阳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原创不易,欢迎转发分享留言点赞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