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372》「飘舞的剑」(6035辑)

晨间寄语
前些时候,看了小程序上影星李连杰现身五台山寺庙的视频,那上面,背微弯的李连杰,把帽沿压得很低,走下台阶时,需要侧身,动作很慢,看似有些费劲,似乎有人搀扶着要好些。评论区有说他身体不好,那画面,让人感觉有些惺惺相惜。毕竟,他是公众人物,仅凭一部电影《少林寺》,足见他对中国武术的贡献。1975年他获得全国少年武术全能冠军时,我们已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作为一名武术爱好者和练习者,他的成长,我们得些见证。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机,但是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经常出品相关的新闻纪录片,北京市少年武术班在天坛、北海、中山等公园里的武术表演中,李连杰最为突出,无论比他年纪大还是年纪小的练武人,都体现了相当程度上的羡慕和追捧,我也不例外。直到后来在北京生活那么多年,每每去到中南海红墙后的府右街厂桥一带,就有一种李连杰从小是在这里生活上学并且走向巨星的意味。
府右街那里有一家朝鲜面馆,其做法是凉面的形式,清淡的卤汤一大碗,撒上白芝麻,上面压上一片厚苹果,一片牛肉,夏天吃着凉爽,尤其是午间口渴时,既是午饭,也不用找水喝。夏天,我只要进城,会刻意去吃这家凉面。李连杰小时候的一些情况,那里的当地北京人都知道,加之他后来成了名人,是那里的骄傲,所以我在那里去吃面时,会听到一些。
李连杰一直是很多人的偶像,因练武而成名,也是亿万富豪,听到过他做的一些善事,劈开富有与成名不说,从个人的好恶上讲,对他的印象还好吧。63年生人,现已是61岁了,可按照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正常年龄相比较,李连杰看似较为衰弱些,现在时兴一种“透资”的说法,这与人的潜力成为反差,李连杰想来属于后者。毛主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在不经意间,谁都有可能把自己推了进去,天晴下雨,气候变化,年纪大的人身体上会有很多不适,老百姓说:这就叫劳伤病。再以“时兴”说,年轻时的拼打努力,谁又不是“透资”人?如果被理解了,即是没有功劳的苦劳,再自信点,名人富豪也把控不了生死,普通人的过活再普通也一样自生自灭,再放大点,社会的进步和建设,都有贡献,不是吗[抱拳][爱心][胜利]?
新的一天,早安!
2024.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