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赋
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17.6.16日5时16分一6时17分作
夏季岛城朝含雾,薄漫夏山轻绕树。人隔百里望远山,薄雾缭绕似画图。一朝夏醒登临处,绝顶望断天涯路。天涯有云亦有朋,亲朋千里少通书。云遮千里知道远,千里之外海与陆。人处山脚意不同,晨起独自采朝露。山下朝露何其多,沾满瑞草盈满树。足下行走鞋底湿,身衣沾湿因触树。山上鸟雀醒来早,啼叫声脆荡山谷。野雉声扬山最幽,都言野雉即凤雏。周朝先秦敬雉鸡,称为宝鸡立国都。崂山处处雉鸡鸣,花服彩尾笔难摹。山上石阶朝时凉,石上薄雾化成露,朝露轻湿脚底滑,如砥石阶现纹路。植杖登临双臂凉,山气尽吸沁肺腑。如饮甘醴在山中,何必烦人炒荤素。
山上清气胜山泉,山泉轻脆入耳鼓。今春崂山雨水稀,入夏雨水近似无。去冬山雪融成泉,自在山泉难成瀑。山若无水少灵性,犹若山神性情孤。一道山泉虽清瘦,沿山绕石尽奔突。泉水清澈赛玉明,泉汇潭中影清楚。山中无水雾浅白,水波冲荡如鳞浮。潭底清澈却无鱼,潭中山石如散珠。大珠小珠散玉盘,一泓潭水如养鱼。
登山最喜山道转,山转道转景亦殊。人行山道目不暇,赏了山石亦赏树。山谷松树黝且翠,松树千年古且粗。老干皮皴针濡湿,枝绕藤蔓叶醒目。松花开罢结松果,忙煞山禽和松鼠。山松汲水势轩昂,山风吹过松涛呼。谁建一亭掩松下,料必当初人读书。太白曾来山中游,邂遇山枣大如薯。
山中古来道家多,不与外界通有无。青瓦灰墙隔人间,院里汲水炉上煮。太上老君已成仙,谁见老聃炼丹炉。白髯银发鹤童颜,手持拂尘著道服。今来画像人来塑,抑或翻卷书上图。吾尝惊叹道家人,一生只穿一种服。心别凡尘意绝俗,道家修成真功夫。
山中有道也有佛,远望山中有佛屠。佛屠即是佛界塔,塔埋舍利或经书。佛址选在此山谷,四面清幽多种竹。佛殿轩昂成丽景,出入信男与信女。香烟缭绕朝与暮,求了前程占财路。人间往往与神通,忙煞神祗四处助。佛界亦有尼姑庵,庵中尼姑成老妇。尼姑不荤只食素,老来面皱皮何粗。当初不知何氏女,缘何至此来修渡。
今晨神游又登山,有感写下此篇赋。
红尘赋
文/孙述考
图/来自于你
2024.5.23日14时46分一15时31分作
今吾话红尘,聊作红尘赋。方知江山太秀妩,人间大地美画图!好个红尘间,江水何奔突。山如万丈削,云在高天浮。百舸江上行,帆迎风呼呼。猿号人不悲,猴援老树枯。鹤吟九霄云,鹭栖江中渚。江映白帝城,来往是渔夫。石阶阅历老,汲水井千古。江水滔滔向东赴,今来人行有车助。
吾居在红尘,有缘海边住。浩浩海薮与天接,海浪高起又低谷。浪高如峰矗,喧嚣似猛虎。是谁抛缰绳,滩头勒得住。浩瀚沧海浩无垠,人立海边渺如粟。沧海造桑田,岁月何幽古。农民挖出沙砾土,竟有贝壳土下伏。沧海何恻隐,向后退海步。为了渔民傍海住,人海相依不孤独。
人间历红尘,久闻黄河古。黄河经高原,泾渭何清楚。一寸河水一寸沙,河堤日月往上筑。曾到壶口边,但听河水突。三面河水自天啸,浪黄涛浊惊人目。大地何震憾,如摇地下府。如此浩荡水,如闻百兽哭。奔腾黄河何咆哮,直向东海滔滔赴。
人间阅红尘,朝登泰岳处。五岳岱宗尊,阶高一万步。何必乘缆车,攀登喜徒步。登上紧石阶,不敢垂首俯。阶窄不容足,山陡如直竖。一气登临南天门,碧霞祠君迎接吾。人称泰山祖,岁月何悠古。肩披红霞巾,一身绿衣裤。邀吾品尝岱宗茶,茶盏用得淄博土。陪吾观日出,浓云如锅煮。云雾胜沧海,日君冉冉出。吾与日神打招呼,宫殿遥见一金乌。
人间醉红尘,处处是息土。古人称之为息壤,息壤之上植五谷。世界文明源中华,炎黄子孙遍寰土。盘古开天地,女娲将天补。夸父敢追日,后羿射九乌。精卫填海勤,愚公移山苦。观音菩萨居南海,嫦娥即在广寒住。中华文明代代传,率土之滨皆王土。
人间悟红尘,人应尊后土。万里江山如锦绣,华夏儿女应守护。不容敌侵犯,不许四处污。千山万水是圣物,人民生存赖其福。民应效古人,天地是父母。敬天敬地赐五谷,人民勤劳朝与暮。九天赐风雨,四海龙王助。物阜民丰甲天下,四夷朝凤百禽舞。愿吾尧舜禹,挥指万千土。人民逢盛世,载歌又载舞。今日说红尘,内心何起伏。提笔作此赋,寄予天下读。
作者简介:孙述考老师:字硕勋,又字鸿儒,子文,一乔。号东海崂主人,山东青岛人。研究生毕业,中文专业,文学学士。教师、画家、书法家、国学专家、作家兼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创始人。喜欢艺术和文学和收藏奇石。创作诗词歌赋一万余首,受到人们喜爱。在几十余家诗歌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过诗作与文章,作品传播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在历史上继贾存仁将李毓秀的《训蒙文》改编为《弟子规》以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增编,《孙述考增编<弟子规>》四千余字,比原文增加了三千多字。将孔子的《论语》参差不齐的文言文改编为三字一句的《诗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体式上的改编。将洪应明《菜根谭》改编成《诗译<菜根谭>》等等,对中国国学是一个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