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 丹(随笔)
文/朱三奇(甘肃)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成中好物华,凝是洛川神女作,千姿百态破朝霞。牡丹不竟雍容花贵,更是一代女皇武则天霸气统领的征兆。龙门造像根据武则天面容雕琢了,高大雄伟,慈颜善目雄视天下,关心着子民世代繁华,还在欣赏着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盛事。
自唐代武则天发号施令。洛阳广种天下名贵牡丹以来,洛阳便成了花都,名扬天下,每到阳历四月中旬,便是洛阳牡丹开园的季节,老城皇城各种牡丹竞相斗艳,雍容华贵,天下游客纷至踏来,观景留照,蔚为壮观,可花期不待,为了延时五一长假,洛阳人发挥聪明才智,远从山东荷泽移植各色牡丹,载入老城公园,皇城公园供人游玩。游兴正隆,方兴未艾。洛阳人为留下美好记忆,确实费了一番心机。
牡丹从此便成了画家的爱物,天下画牡丹,慕名而来和洛阳人并肩合作,成立了多个画家村,张张国画牡丹娇艳而生,美到极至,感管享受之外,真正成为人们精神的食粮,画品成为旅游纪念品,远销世界各地,带动地方经济产业链,出现无数名画牡丹高手,笔者曾在牡丹花会皇城公园门口,见到好几位孩童画牡丹扇面,信乎拈来,欲欲而生,真让我为他们高超精湛的技艺而惊讶。在洛阳街区皇城老街好多的画家村,见到许多位大画家,开店授徒,店面之大,门徒之广,画面之奇绝,真正道出了牡丹的真谛,牡丹有王者之气,更是生命的幻化,演绎人生的精彩,你没有理由不爱牡丹,豪华的居室之内挂一幅国画牡丹,才是富贵祥和的征兆。
牡丹,褪不了色的国色天香!
朱三奇,甘肃省镇原县人,原名朱少先,六八年生于中国书画之乡镇原,源于家学,苦爱诗,书,画,就学于西京美院,毕业后入中书协涵授班,授教于沈鹏,言恭达门下,师承娄师白,徐湛,刘存惠学习大写意国画,痴迷于画白石虾,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天性喜文弄墨,刻苦努力,诗书画互补,结出丰硕的成果,诗,散文,见诸报端,书法,丹青贺奖证书,各大书画协会聘书,雪片般飞来,中国书画研究员,水墨丹青书画院理事,……但他从不骄傲,朴实无华默默耕耘在书画这块田地上,百米长卷虾图被国家,省级画院收藏,成为镇馆之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年过不惑,游历名山大山,写生体验,鸟鸣说禅语,花开见佛心,不断的创作,讴歌盛世,业余开班授课,教育学生,希望青出于蓝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