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 鱼]
在今年的“五一节”假期,妈妈没有带我们去诗情画意的沙湖,也没有去其乐无穷的沙坡头,而是去了平淡无奇的清水河。在这条清澈见底的河道中住着一个不平凡的鲫鱼家族。
刚下车,我和弟弟就飞奔到河边,发现有许多人在河里捕捉鲫鱼。我和弟弟拿上鱼网,卷起裤脚,便下水捉鱼。
人们都知道春天气温上升时,河里的鲫鱼要到上游来产卵。因为上游的水比较浅,水温通常较高,有利于鱼卵的孵化。上游不仅有丰富的食物,还有许多的障碍物,这样可以提供更安全的环境。但它们不知道的是,到上游来产卵却为一些人提供了捕捞它们的便利。
鱼儿们为了产卵拼命地往上跳,有的甚至摔死了。它们明知道上游有被捕的危险,却还要逆流而上,这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为了繁衍后代,却不惜牺牲自己。
于是,我有了一个想法:把捞到的鱼儿放在桶中让它们休息,然后再将它们放到上游去产卵。我和弟弟分头行动起来,做着“放鸟归林,放鱼归水”的善举!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一条鱼卡在了一张废弃的渔网里。我小心翼翼地将它取出来放进水桶中。它的鳞片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就像一颗颗粘在它身上的钻石。一条,两条,三条......十条......渐渐的,水桶里装满了白白胖胖的鱼,我和弟弟就想办法将这些鱼儿送到上游去。我们一步挨着一步往上走,最终抵达了上游。我们用手轻轻地将一条条可爱的鱼放入清澈的水中,这些鱼儿都各自去寻找适合自己产卵的地方。我发现,它们会在那柔软、细腻的沙子里钻一个洞,将整个身子都陷进去。有一条鱼儿还回头看了我们一眼,我仿佛听到一个声音:谢谢你们,可爱的小朋友!
随着妈妈的一声“该回家了”,我和弟弟只好爬上岸。我恋恋不舍地望着河面,感觉心里有一阵轻松!
钟声点评:
作者很善于观察,也很善于讲故事。开篇就写得不错。然后以捉鱼为主线,步步跟进。值得赞赏的是,作者话锋一转,将议题转向放鱼,这就使小孩子的游乐上升到了“爱护”生灵,爱护大自然的高度。不过,从后面的表述可以感觉到,有些情节并不是实情,而是作者编造出来的。当然,合理相像,编故事是完全可以的。但是要编得顺理成章、合乎情理。为了文章的完美性,老师进行了修改,这样虽然也是编造的,但感觉不是很生硬,而是确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