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召唤
——观电影《白色诱惑》有感
杨生博 王满院
5月20日晚,我们关掉手机,让自己静下来,一起欣赏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首播的《白色诱惑》。
这部电影是戒毒工作题材,讲述了一个叫周飞的男青年染上毒瘾,在失去母亲、未婚妻生命的情况下,戒掉毒品回归社会,后遇染上毒瘾的年轻女青年钱娜,毅然把对方送进戒毒所,并与工作人员,对方父母一起用爱召唤其初心,最终回归社会的故事。
影片传递的信息很清晰,毒很难戒,真是一朝吸毒,终身戒毒。
戒毒难一是毒品本身难戒。周飞向未婚妻,钱娜向周飞都倾诉过自己的内心戒毒愿望,但就是戒不掉呀!
二是毒品世界很难摆脱。丁三对周飞的诱惑,酒吧老板对钱娜的设局,都反映了毒品世界是一个带毒的网,进去了很难摆脱!
三是社会大环境歧视吸毒人员。吸毒时逃避,戒毒后也认为你是吸毒人员,一句话,你若和吸毒一日有缘,你就被社会终身开除。周飞戒毒后就业屡次碰壁就是这种情况。
四是亲人们常常放弃帮助。钱娜吸毒难戒,被父母赶出家门,看起来是父母正义在身,实际上是推卸了一种责任,孩子的成长需要关怀,这是一生的责任。
怎么办呢?影片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根本办法:吸毒人员的亲人,戒毒工作人员以及全社会要合力起来,用爱呼唤吸毒人员的初心,让吸毒人员自觉远离毒品,做一个有用之人。
编剧之一的阎力曾和我们在他的故乡相遇,我们曾对他说戒毒的最好办法是唤起一个人内在的责任。看了电影后知道了他的观点是爱,而且是大爱。其实,责任和爱是相通的,有爱了才有责任,有责任了才会挚爱。
编剧为了把自己的思想深刻留在观众心灵深处,设计了一个几乎能摧垮人灵魂的情节,这个情节也是释放周飞戒毒意志,撬开钱娜戒毒追求的根因,这个情节就是周飞前期戒毒无果,被未婚妻发现,内心愧疚离家在外晃悠半天,满以为对方会离自己远去。令周飞感动的是未婚妻不但没有离去,而且温柔地等他回来。
更今周飞粉碎自己,下决心戒毒,重新做人的是:未婚妻竟悄悄自己吸起毒来,她要在戒毒路上陪心爱的人同行。结果毒没戒掉,自己被毒夺取了生命。
这人情节设计的确是一个爱情绝唱,也能充分支撑编剧的思想。以悲剧结束,也的确能起到唤起周飞戒毒意志的内在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周飞未婚妻心中蓄满了这么多真挚的爱,为什么就用爱战胜不了毒呢?这种悬疑反过来又弱化了编剧的思想。
毒难戒,这是冰冷的事实,怎么去戒呢,现有的科学方法几乎都停留在治表上,很难长期发挥作用,而且现实中最终戒掉毒品的也是极少数,是不是编剧采风遇到了个案,从理想出发升华为一种思想呢?
爱是戒毒的根本出路,不管这种思想编剧怎么来的,反正有一个逻辑证明这个方法是对的,昔日洋人在中国贩毒就是要推垮中国人的精神,粉碎中国人精神的细胞:爱,那么从治本这个角度来看,甪爱唤起戒毒者的爱心就是最好的戒毒路径。
一切办法都必须传达爱,爱是一切办法的灵魂。只有这种办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好办法。
这个世界有许多事情是人们自私将爱藏给自己而发生的,又有许多事情是因为缺少社会的爱在冷酷中走向深渊。让我们手拉手,让这个世界充满爱,让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心里充满欢笑!
【作者简介】

杨生博,咸阳师范学院教授、评论家、著名非遗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二届“中国当代十佳诗人”。在《诗刊》《星星》《诗选刊》《诗林》《诗潮》《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绿风》《延河》《中国文化报》等报刊发表文艺作品500余篇(首),出版诗集《生命,生命》《非遗之光》《脊梁》。
王满院,陕西乾县人,退休干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西咸新区作协会员,《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曾在多家网络平台和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短篇小说多篇,荣获“最美中国年.全国作家诗人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