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千里,
追寻梦想不停歇
一一记古洼文化名人毛树忠
作者:张新祯
按常规说,人若三十而立、事业有成,就该踏实过自己小日子了。可他却把人生的标尺定在了历史文化目标上。除忙碌的日常工作以外,县文化馆、图书室成为了他的常去地点。他用“钉子精神”挤时间,把精力全部放在历史古迹、遗址、古今奇闻轶事的搜集整理上。散落民间的野史、传说、歌谣、故事等等,他都一一记录收藏。改革开放后,他沉下心来,收集了大量散落在民间的史料,把散碎的史料整理成文后,发往相关单位和报刊杂志,供大家阅读和研究,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留。
功夫不负有心人,河北民间文学研究会有人发现他的文章,邀他赴唐山进修学习。他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登上了北去的列车。一个多月的深造学习,得到专家教授的细心指导。 此后,他开始在文化传承事业上崭露头角。他的《孝母莲》《文安老故事》专辑相继出版发行,2011年被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1994年,他完成吉林省文学艺术函授大学的学习。
2005年,正值全国性二轮志书撰稿培训,文安县地方志办公室聘请他参加修志工作。修志是项辛苦又没有什么报酬的活,他却做得津津有味,第一个完成了《军事》《农业》《工业》的编写任务。他的老伴儿不无感慨地说:“他每月的补助还不够请顿客的,零花钱还得靠孩子们。”他却自我解嘲说:“这叫好者为乐不为怨,能够参与盛世修志,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2013年,文安政协邀请他编修《文安县政协志》。整箱的档案需要一页页的翻阅。为了便于核对,他像出地摊儿似的把资料摆放在地板上,炎热的夏天,高温持续不断,没有空调,也不能开电扇,他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挥汗如雨,一干就是几个月。几年的修志工作,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除此之外,他还抽出时间,与他人合作撰写了不少有影响力的作品,如弘扬文安历史的礼品系列丛书《走近文安》、宣传文安道德模范人物的专辑《最美文安人》、廊坊电视台由他执笔拍摄的《溯源历史、话说文安》专题片《文安的由来》。
2008年5月,他接到文安县人民武装部聘书,担任《文安县军事志》主编。有人问他:近百万字的文字工程,对你的压力不小吧?他笑着说:“内燃机的理论是,压力越大,动力越大,军人的作风就是敢于担当,作为一名老军人,我干劲还足着呢!”
文安县自汉代建置以来,两千多年也没有过军事志的历史记载。为了完成修志任务,他一头扎在史海,一点一滴地查找相关资料。此时,他就像是一位考古工作者,殚精竭虑,一丝不苟。除了上面下发的少部分书籍,大量资料还要靠他四处走访搜集。旧书摊,他是老客户。只要有参考价值的书就毫不吝惜买下收藏。为了弄清历史上文安县域的基本情况,他往返于周边县市,一点一滴地核实相关资料,做到有理有据、详实客观。文安县西部的娘娘宫(今称兴隆宫镇),原属保定市的雄县,1940年合并为文新县。为此,他和县地方志办人员专程去天津市图书馆查阅资料,终于在《雄县乡土志》上找到依据,还原了管辖原貌。
2010年春,《文安县军事志》初稿送审。2013年“八一”建军节前夕,50余万字《文安县军事志》付梓发行。2020年,他执笔主编的50多万字的《文安老故事》集,由县政协文史委员会专题印刷出版。2021年4月,他参与编辑的专集《铁血雄师》在福州出版发行。
毛树忠像蜜蜂一样,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酿造着自己 “甜蜜的事业”。他说:“历史文化是一代代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我所能做的就是继承。”
毛树忠,文安县人,年逾花甲。年轮,是生命的记录,也是历史的见证。他常说:“人生很短暂,在自己的哭声中降生,在别人的哭声中消亡。应该在这‘两哭’之间,多一些笑声,多一些欢乐。人生难过百年,谁能把握好自己,写好这段百年历史,就能生命永存”。毛树忠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勤奋人,学历不高,阅历丰富。工农商学兵都干过,每个阶段都有酸甜苦辣的篇章。少年时期遇上“三年自然灾害”,“苦”字占得多些。他5岁丧父,12岁丧母,13岁辍学务农。像盐碱地里的弱苗一样,以顽强的生命力,活了下来。18岁那年,他参军入伍,服役在铁道兵工程部队,一干就是8个年头。而后复员回到家乡。
2024年5月19日
作者简介:张新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廊坊市作家协会会员,廊坊市诗词学会会员,大清河与洼淀研究会理事,廊坊市作协理事,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廊坊分院副院长,文安县古洼文学会副会长,文安县古洼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文安县散文学会副会长,古洼文学编辑。作品发表于《廊坊日报》《河北农民报》《德州日报》《廊坊都市报》《台湾好报》《廊坊文学》《大乳山》《沃野》等报纸、杂志及网络平台,并有获奖。酷爱文学,尤喜散文随笔,现供职于文安县某金融单位。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现已退休。爱诵读,喜读书、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播讲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