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朗诵表演艺术的三个要素,体现了表演者科学的发声方法与艺术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是塑造声音形象的重要手段。区别于朗读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拿腔拿调,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声音可以夸张一点!相比背诵比较宽松,可以拿稿子上台。
我们的朗诵课老师张琪。知性、美丽、优雅。热爱朗诵事业。从演讲稿里我知道她是一个热爱历史文化,喜欢远方的人。从视频里看到她唱歌声情并茂,陶醉其中!是我遇到的一位好老师。面对我们这些大龄学生,被那个时代所误,基础普遍不好。渴望重拾青春梦想。给予关切,给予鼓励,给予厚爱。
从小羡慕说普通话的秦岭水泥,二号信箱,三号信箱,陕焦厂的人,认为普通话是一种先进、高级、悦耳的语言。我们上小学时,老师不讲普通话,上南街小学时,数学老师口音很重,讲第二课,“二”的读音近乎“昂”的发音,全班同学都笑了。后来我到西安康复路采购,说了几句话,老板就直接说是耀州区来的。
在朗诵班上,我们练习绕口令,词语轻重发音,朗读课文句读、分段、声调、五度标记法,练习腹部发声,培养语感。就拿口部练习“打嘟”。对我而言太难了,在课堂上紧张得竟然发不出声。在老师的鼓励下,晚上散步时对着视频我一遍遍练习,现在终于能完整地发出“嘟嘟”声了。
练习腹部发声也很困难,总是不得要领,老师不厌其烦,一遍遍示范,也算能及格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勤学苦练才是唯一的路径!
张老师每次都强调: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每次上课先做口部操,练绕口令,多学多练多体会,分组练习,每个人的声音无论多么不堪都要独立朗诵。朗诵文章,在一遍遍练习中,几乎将原文背下来。其次还要了解文章背景,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景模拟,化身为作者,比如化作唐朝那个“举酒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仙李太白。了解这首诗的来龙去脉,抒发的作者那种情感。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肯定有自己的理解。好的朗诵,要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通过声音对原文进行再创造,对文章作再次解读,锦上添花!好的朗诵有感染人的强大力量,朗诵的魅力就在这里。艺海无涯,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我们分篇练习了美国作家写的《青春赋》,舒婷的《初春》,余光中《乡愁》,李元胜《月夜》,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等诗文朗诵。尤其喜欢李元胜的诗歌。课下我又找来作者的名篇:《我想和你虚度时光》。在不断地练习中,背诵下全篇。张冠李戴地把诗歌里那个句子:“精致而苍老的宇宙”用在我的散文新作《有鸟于飞》。
每次下课后布置作业,在同学的帮助下,下载了朗诵PPT配音秀,一遍遍练习,把录音最好的一次发到群里,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学有所乐,乐在其中!

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以致用,至少比原来进步很大,朗诵正文前适当停顿,刻意让语速慢下来,把握节奏,以情代声,以声传情!在耀州宾馆举行的同学女儿婚礼上,我朗诵了当代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同学下来给我说,进步很大,年龄大了,该出手时就出手!支同学说我个性张扬,我历来可是不爱说话,沉默寡言,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啊。在铜川新区作家协会开座谈会时,我朗诵了一首诗。2023年陕西文学周活动期间,程主席鼓励我加入朗诵家协会,自感才疏学浅,不好意思啊!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孟子曾说:诵其诗,读其书。朗诵让经典永流传!央视金牌主持人董卿说:人生就像一场朗读,我们的声音,不仅代表自己,更影响未来。
寻找声音的温度,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对于朗诵这门有声表演艺术,声音的温度既是情感的热度,更是遥不可及的一个高度。
我不懈努力,为了寻找声音的温度。

作者简介王东健,祖籍山东高密。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铜川市作家协会会员。铜川市新区作家协会会员。自由职业者。喜欢阅读,文学爱好者。愿结交各界文友,共享诗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