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红色云蒙源远流长,传承革命基因。原乡记忆根深叶茂,凝聚乡村力量。2024年5月12日,由中共洛南县麻坪镇委员会、麻坪镇人民政府主办,洛南县作家协会、云蒙文化研究会协办,陈台村党支部、村委会、原乡七间房农场承办的首届“原乡行动者”乡村振兴论坛已经圆满结束。
这次论坛共收到各界嘉宾的论文24篇,现场宣读14篇。为了展示首届论坛成果,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平台特开设“乡村振兴大家谈”栏目。首批将刊发在现场交流的文章。 同时,我们欢迎未参加论坛的各界朋友踊跃参与,积极撰写乡村振兴主题文章向平台投稿,我们将继续刊发您的作品。首次投稿请附100字以内作者简介和照片。《文创陈台》《馨香盈秀》《四月芳菲》编辑部
2024年5月16日
路虽远行则必至
——陈台村首届“原乡记忆”乡村振兴行动者论坛启示
荣誉村民 萧军
2024年5月12日,首届“原乡红忆”乡村振兴行动者论坛如期举行,来自西安、山阳、丹凤及县内各地各界朋友50多人参加活动,麻坪镇党委委员甘沛毅出席活动并致词,洛南县作协主席刘剑锋向原乡七间房农杨颁授“采风创作实践基地”牌匾,著名画家姜晓文等现场赠送绘画作品。 山高水长,相约七间房。全体与会人员在陕西好网民,七间房农场场主薛超的引导下实地采风,参观直播,感受七间房的发展变化,对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返乡青年创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身体力行,诠释行动者。在薛超看来,乡村振兴的“行动者”主要是指三类人。一是村两委干部和为了乡村发展默默奉献的党员、群众;二是投身于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返乡新农人;三是社会各界致力于乡村发展的各行各业的热心人士。当天,这三类人齐聚七间房农场,共同围绕乡村振兴这个话题,展开了切合实际的研讨,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建议。 各抒己见,争当爱乡人。当天的乡村振兴论坛,会前收到书面提交论文18篇,现场有6位作者围绕组委会提供的参考议题发表真知灼见,引发强烈共鸣。马永红等9位嘉宾即兴发言,切中振兴要害,堪称言间意赅。特别是5名首批“荣誉村民”的表态发言更是出自内心,可资借鉴。上述几个环节的发言里,倪双民提出的发挥本土名人效应、郝蔚民提出的加强村级班子引领、刘剑锋提出的扩大采风采访交流、姜晓文提出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得到了与会同志的高度认同。 一石激浪,引发震荡波。首届乡村振兴论坛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姜惠绒、乐俊锋等参会嘉宾均发布两个以上视频作品,本土媒介《文创陈台》《馨香盈秀》《四月芳菲》抱团报道,影响巨大。更有陈台村在外游子触动极大,在视频号《原乡记忆》评论区留言:“心之所系,家之所在。漂泊在外的游子,几乎无不惦记着家乡的发展。只是很多人有心无力,或者是已经习惯了城里的生活,偶尔回家只把故乡当成了驿站。首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具有一个引领的意义!大胆预测,将会有更多的力量加入,老家的发展将会上一个台阶。当然,也希望兄弟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的感受,代表了大多数爱乡游子的心声,也是对首届乡村振兴论坛的充分肯定。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坐而论道,不如笃行致远。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首届“原乡记忆”行动者乡村振兴论坛论出了新气象,谈出了新观点,得出了新启示,引出了新力量,必将凝聚更多乡村建设者建言献策、鼓劲加油,唱响“水陆毕陈、恭候台光”主旋律,为打造全面振兴的“文创陈台”贡献出磅礴的青年力量,谱写出激越的时代乐章。
作者简介:萧军,自称云蒙山人,普通教师,文史专员,地情专员,爱故乡文学小组核心成员,石坡街社区大学政教主任,云蒙文化研究会发起者,麻坪镇陈台村首批“(终身)荣誉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