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衣中的深情
文/蒋丽君
近些年,每当严冬来临,我的内心常会随着呼啸的北风不由自主地紧缩几天,不为别的,只因触景生情想起关于母亲、关于棉衣的那些事。
母亲是一位吃苦耐劳又心灵手巧的传统女人。在上世纪后期的记忆中,她每年都要早早地为一家老小准备好合体的棉衣。印象中做任何一件棉衣,母亲都会陶醉在穿针引线的每一道工序中,常常是一旦铺开阵势就必定要废寝忘食、挑灯熬夜,不来个一气呵成绝不罢休。而当杰作出炉之后,她前后左右地仔细欣赏着每个人的试穿效果,合身了,知足得眼里放光;稍有一点缺陷,都会深感遗憾,有时甚至会一咬牙拆掉重新返工。就因为每个冬天我们都会拥有母亲寄托在棉衣中的款款温情,从小到大,即使家在东北时,我们也从未冻过脸和手脚。
上高中时,姐姐从外地为我买来当时非常稀罕的面包服。面对这件摁下去一小堆、提起来轻如羽的奢侈品,无论姐姐怎么解释,母亲就是不相信面包服的保暖功效会比她精心缝制的棉衣强,由此,我的过冬经历中多了在面包服里面还要穿上厚棉衣去上学的小插曲。
随着面包服的流行,大人们只需在里面再套一件手工编织的厚毛衣就足可以过冬了,母亲思想上的坚冰虽然也开始融化,但与此同时她也着实感觉被冷落了,一到拆洗或做棉衣的时节,如坐针毡般不知所措。
终于熬到了姐姐结婚,母亲仿佛迎来了发光散热的又一季春天,早早地为姐姐尚不知性别的孩子准备好各式棉衣,有一出生就要穿的、有抱起来才能穿的;有薄的、有厚的;有一种布料做下来的,还有用各式花布不厌其烦地拼凑起来的,据说这叫百家衣,寓示着孩子会一辈子有衣穿、不受冻。再后来,我又结婚有了孩子;再再后来,我又有了侄女。伴随着三个孩子的出生以及成长,母亲在戴着老花镜,飞针走线的成就感中又乐此不疲地忙活了十几年。
现如今,御寒保暖而又美观时尚的冬装层出不穷,加之孩子们渐渐长大了,每到初冬,母亲的情绪似乎都会步入低谷地带。当然,已是白发苍苍、多病缠身的她其实已经根本没有能力、精力以及体力再象以前那样游刃有余地做棉衣了,尤其是她的手捏紧特大号的缝衣针已属吃力,只是她依然固守着一个道理:我亲手缝制的棉衣就是舒服、就是暖和!
事实上,母亲的手也从未停歇过,她经常会为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被褥、小凳垫之类,尽管针角、针眼现在大得惊人。每当得知亲戚朋友家的小孩子需要棉衣或是单位为灾区捐献衣物时,她还会在她的作品中精挑细选出适合的棉衣送去爱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然我们现在不穿母亲缝制的棉衣了,但她寄托在棉衣中的深情,既温暖又厚重,足以让我们享用一世、感激一生、碎碎念一辈子。

作者简介:蒋丽君,自幼钟情文学,常有感而发、偶付诸笔端、亦乐在其中。在单位组织的征文比赛中屡获奖项,有作品发表于《聊城晚报》《山东国资》等。

投稿须知
1、本公众号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谨抄袭,文责自负。
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酌情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
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赞赏功能属读者自愿行为,包含点击率、转发率等与刊发作品无任何关联。质量第一为首选条件。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茌平文苑 第1065期
本期编辑:张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