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米线引发的思考
文/季民民
上周三中午,接儿子放学,我们去吃米线。刚好赶上这家今天开业有活动,赠送饮料,小朋友都喜欢喝,我和儿子点了自己喜欢的不同口味的米线就坐下了,聊起了天。
我们去的时候有两桌,我们是第三个,不算晚。不过,一会儿人就多了起来。好像都是奶奶领着孩子,挤在一起,吵吵闹闹,抢着要领汽水,忙得服务员不知道该给谁拿了,一个人忙啊忙。在一旁的儿子说:“她们好像认识耶,应该是一大家子!”“嗯嗯,应该是!”第一天开业人多,很正常,我们就安静地等着,和儿子接着聊天。一会儿,那群人就不见了,就只听见二号桌上的奶奶在催促:“快一点啊,我们来了这么长时间了,还没好,我们要带走!”边催还不停地埋怨孙女:“都给你包好饺子了,你偏偏要吃这个东西!” 在她说话的空当,我们的米线来了,我们就开吃。那奶奶又开始催了:“你这是怎么回事啊,人家来的晚都上了,我们来了等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不上,俺孩子都饿了!”服务员忙安慰道:“马上就好,姨,您再耐心等一会儿!”过了得有三分钟,终于打包好了,结果一看,是辣的。那奶奶又开始吆喝了:“你们这是怎么干活的,等了这么长时间了,还给弄错了,这么辣,让俺孩子怎么吃?”服务员又赔笑又解释:“不好意思,姨,您再等待一会儿,马上给您换!”过了有五分钟,这奶奶终于拿着一份米线和一瓶饮料走了,走的时候还不忘唠叨几句。
吃了一半的儿子说:“妈妈,他们是不是一伙,来领汽水的?”我笑了笑说:“可能是吧,赶紧吃吧。”奶奶们的一言一行孩子们都看在眼里,因为一碗米线赠一瓶饮料,就为饮料而来,这种小便宜是要不得的,这样的言传身教更是要不得的。
再说说服务员,又端上一碗米线,是辣的,是几号桌呢?不知道了,看了看记录地小本本,看了一遍又一遍,问了一桌又一桌,确定是四号桌的。又来了一群人,开始点餐,本来是用脑记得,又赶紧拿起了最原始的小本本记着。满脸都是歉意的解释道:“今天第一天开业,有一点忙。”现在都是扫码点餐,效率既高又不出差错,像这样原始的记录已经很少了。我和儿子吃完了,我去开钱,结果扫码,无法支付,扫了两个都不行,最后在她的手机上支付的。
第一天开业,这样的办事效率是要不得的,要与时俱进,要讲究办事的方法。其实,做任何事都是要讲究方法的,才能提高效率。就像自己批改试卷一样,现在终于找到了方法。上班有十年了,一直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语文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从来没有自己完整的批改过试卷。说到这儿,感觉非常惭愧,对不起以前的学生。因为一想两个班的试卷就头昏脑胀,不想动手,每学期也就考两次,就找学生改改。可是,今年到了九年级考试次数就增多了,每次让学生改改,发下去,学生做做就没有信心,不想做了。为了这群可爱的娃,硬着头皮上吧,开工喽!
刚开始,为了便于统计分,答题卡和作文纸没有分开,自己流水作业,翻来翻去,一下午的时间就批改了一个班的,自己还很着急。和同事交流后,把答题卡和作文纸分开,再单独统分,合分,效率不就提高了吗?分开,再批改的时候确实快了许多,发现还有无用功在里面。就把试卷进行了分层,又快了许多。有一次,上午考的,下午加班加点地批改,晚自习就发下去,给学生做了讲解。学生很惊讶:“老师,这么快。”其实,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有这样的速度了。通过批阅试卷,能了解学生做题的情况,现在,每个学生的优势弱势都能了如指掌。同时,也明确了自己复习的重难点,明确了教学的方向。
一碗米线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教学亦如此,方法对了,事半功倍。学习更是如此,希望同学们,在中考最后的三十天里,找对自己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艳阳的六月里,都能灿然绽放,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