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作战时的协同比较简单,因为空军没有参战,装甲兵也用不上,军兵种的协同主要是步炮协同。如果步炮协同组织的好,就能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在“4,26战斗“之后,我团就及时总结出了步炮协同的“用炮三原则,这就是"袭扰不用炮,偷袭巧用炮,反击早用炮。
"老山防御作战,越军进攻我们的作战方式有3种样式,这就是袭扰作战,偷袭作战,反击作战。181团在一年的坚守防御作战中,共抗击了越军各种进攻322次,其中大部分是越军的袭扰作战,而偷袭作战只有七连的4,25战斗和二连的4,26战斗,尤以二连的4,26战斗最激烈,最残酷,牛先民负伤的7,23战斗是袭扰还是偷袭,好象没有定性。
而越军大规模的反击作战整个47集团军都没有遇到过,我们总结的”反击早用炮"是通过学习友军的成功战例悟到的,越军的袭扰作战,通常是利用夜暗派出3至5人的特工小组,到我前沿各阵地进行袭扰,目的就是紧張我军,如遇机会也会抓俘虏,但通常都没有明确的战术目的,就是捣乱,紧张我军,疲劳我军,让我军在紧张中自伤误伤,越军的这种袭扰作战,通常在我军刚接防时效果很明显,我军大量的自伤和误伤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七连连長安定文总结的”环保战法”,就是有效对付越军袭扰的成功战法,环保战法的核心是连环保护,当越军进攻我某一个阵地或哨位时,该阵地停止射击或投弹,让越军失去进攻目标,而让其它邻近该阵地或哨位的人员向越军射击,使越军在我阵地前沿疲於奔命,而找不到真正的作战目标。
云南前指总指挥廖锡龙在47集团军接防不久,召集部分一线作战的指挥员在前指开座谈会,我团派七连连長安定文参加,当安定文介绍该连如何用"环保战术"屡挫越军袭扰时,廖总指挥7次带头鼓掌。我们及时把“环保战法"推广到全团一线作战部队,我团22个阵地,188个哨位,在接防半个月左右就基本上实现了我和赵国民团长提出的"以静制动","把战场温度降下来”的初期作战指导思想,我团的友邻单位还每天晚上打的象放鞭炮一样热闹。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袭扰不用炮”呢?如果判断敌人今天晚上的行动是袭扰,就不能动用炮兵,因为袭扰的敌人通常已摸到我阵地前沿位置,和我军纠缠在一起,如果此时用炮弹打击敌人,势必会误伤我军,这也可能是越军袭扰我军的目的之一,他用三到五人的特工小组吸引我军炮击,而我军的误死误伤何止三到五人呢?
越军的偷袭作战行动,从兵力上就要比袭扰行动多,偷袭作战至少需要一个排以上的兵力,他的作战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以夺取我前沿某个阵地或哨位为目标。如67军的211高地被敌攻占,就属此类情况。
我团在1986年四月20日从友军手里接替了盘龙江以东的防御作战任务,越军趁我立足未稳,先在四月25日晚上偷袭了七连坚守的负十七阵地,没有占到便宜,又於四月26日晚上进攻二连坚守的012阵地。
012阵地孤立突出,阵地長是付连长陈平圴同志,陈平均是79年参过战的战斗骨干,战前补入我团,012阵地上有50多名官兵坚守,由於战斗很激烈,2连连长杨明歧害怕阵地有失,8次向团里要炮支援,团长赵国民看到他们要炮的座标都在阵地前沿,大有电影“英雄儿女"里的王成“向我开炮"的英雄壮举。
那天晚上赵团長和付团长郑月龙在08前指指挥作战,我和参谋长袁光荣,政治处主任杨忠敏在尖山基本指挥所里坐阵,我团的炮群就是61师炮兵团,炮团的指挥所和我们181团指挥所就在一个山洞里,这样打起仗来更便於步炮协同。炮兵团已作好了一切射击准备,但赵团长就是不下达射击命令,一边是团长政委的乌纱帽,丢了阵地团长政委是会军法处置的。一边是投鼠忌器,012阵地上50多名弟兄的生命,熟轻熟重。

我和赵团長在电话里沟通,还是不动用炮兵,让2连坚定信心,利用手中武器抗击敌人的进攻,天亮之前越军撤出了战斗,但2连牺牲了三名战士,我团全年作战才牺牲了10名战士,一晚上牺牲了3名战士,我和赵团長都十分疼心。
也就是从2连的“4,26战斗"之后,我们痛定思痛,总结出了“偷袭巧用炮"的炮兵使用原则,巧在什么地方?我们在和越军作战中发现了一个规律,就是越军最怕断后路,一旦后路有危险,越军就马上撤出战斗。我们只要在越军撤退的道路上实施拦阻射击,越军马上就会撒出战斗,因为敌弱我强的现状,决定越军只能利用夜暗向我进攻,天亮前必须撒回去,如果撤不回去,就有全军复灭的危险。

如果我们早一点总结出这个经验,在4,26战斗中不打敌人的头,而用炮兵打他的尾,在他的回撤路线上实施拦阻射击,就可以起到"围魏救赵”的效果,就可以避免“投鼠忌器"的担忧。
但当时我团参战才7天时间,友军也没给我们介绍这方面的经验,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是需要时间的。
越军的反击作战动用的动力更多,至少是营以止的兵力。它的作战目的更明确,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夺回丢失的阵地。14集团军夺占老山主峰后,不甘失败的越军企图乘我军立足未稳,向老山主峰实施反击作战,其意图被我军发现后,14军动用强大的炮兵火力,向敌人的集结地域和进攻前沿狂轰乱炸,大量杀伤了越军的有生力量,用炮火粉碎了敌人的反击企图。
这就是“反击早用炮"的一个成功战例。47军在一年的防御作战中,没有遭遇到越军的大规模反击作战,所以这个步炮协同作战原则我们没有机会尝试,但友军有成功的战例可借鉴。

"袭扰不用炮,偷袭巧用炮,反击早用炮",多么经典的步炮协同作战原则,由於用炮三原则的成功运用,大大减少了作战伤亡。我团在22个阵地,188个哨位上,防御正面5,6公里作战365天,仅以牺牲10人的代价守住了阵地,实现了中央军委“小代价,大战果”的作战目标,我团荣立集体二等功,是参战团级单位中荣立的最高战功。步炮协同功不可没,用炮三原则功不可设!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李太忠,1950年出生,河南孟州人,少将军衔。在担任金刚钻团政委时,带领全团赴老山参战,在历时一年半的作战中,全团荣立集体二等功,个人也荣立二等战功一次,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党务工作者,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著有“来自实践的带兵之道”和"经常性思想工作漫谈”两本书,共约80多万字,被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深受各级带兵人的喜爱。曾被国防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和“研究生导师”,曾两次入国防大学学习深造,一次入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