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年周子清兄妹拔猪草得到一件青铜器的故事中,在清朝末年军阀混战那动荡的秋风下,作品慢慢拉开帷幕。小说横跨了周子清兄妹两位主人公的一生,他们代表着正义与仁爱,也正是小说的立意所在。而神秘的青铜器之光仅仅是那绿绿的青铜之光吗?在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设置之余,这部小说的几个艺术特色己深深愉悦着读者。
乡土。从小说一开头,作者就奠定了叙述文本的乡土基调。从主人公周子莹兄妹的出场开始,每一个人物都带着浓厚的农家乡土味。周子清兄妹的勤劳可爱,周德善两口子的质朴,柳叶叶的佛经,吴香桃一家人的唱戏营生,满蛮的痞性,秦文龙的茶摊……六代医常尚文做为周秦坡的一代名医,更让那一方土地增加了古老和神秘感。其间,又借助一些道具,如鋬笼、白蒿、照壁、土疙瘩,各种农具,让乡土气息更浓。小说中的每一个人与周秦坡朝夕相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因土地情节而生出的农民本色。读者在那冬日的残阳中,看到了这些形形色色的农家人脚上布鞋的破洞,闻到了他们锅里正煮着的包谷的香味,也深深看到了他们所处地方的古老,他们身上的迷信、愚昧。也正是这一艺术特色,勾画了中国军阀混战时期,广大陕西关中农民的肖像图。为了使这一艺术手段更好地服务小说叙述,作者也设置了众多的地域。如周秦坡商铺林立的街道、热闹的庙会、美阳城、七星河、渭河、观音寺、六合塔、周秦坡赶集日、观音寺的沐浴铁佛、周秦坡学生学堂、夜幕下的西豪窑洞……每一处地方都有故事。众多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周秦坡乡土特色的百家碎戏,也给小说情节的推进和主题最后的托举做好了细致地铺垫工作。同时,作者非常重视小说的语言。把陕西关中方言巧妙地运用在小说文本的叙述中,让读者感觉如身临其镜。小说是人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作者正是把小说的乡土语言与乡土味有效的结合了起来,形成了这部小说最基本的艺术下限。
凄情。情感是这个世界最奇妙的东西,可以营造出无限的想像空间。周子莹与秦文龙的情感故事伴随了他们一生,也因他们的情感而培育出好多情节,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宽度。小时候在学堂少男少女的朦胧情怀,秦文龙去了县府之后对中学生周子莹的爱恋,秦文龙最后参加了国军,却对周子莹依旧初心不改。就算最后国军打败退守台湾之后,依旧深深地爱着周子莹。两人的爱情因为政治立场的不同而夭折,以最后两人的阳阴两隔为结束。正是这种设置,让他们的爱情充满着一股浓浓的凄美感。在两人这种凄美的爱情大夏之下,作者还设置了文校长对周子清的爱恋,杨梅对秦文龙的爱情。正是这种三角恋情,让小说的戏份多了起来,让周子莹和秦文龙这两位主人公栩栩如生。小说还设置了周子清与吴香桃的爱情,他们最后虽然喜结连理,可吴香桃却溺水而死,周子清看破红尘在观音寺出家。他们的爱情也是凄惨的,这种爱情戏分符合当时那种军阀混战、残酷抗战、内战无情的大环境,让人惋惜却给人一种真实感,非常接地气。
仁义。自打麻和尚一出面,作品就向读者展示着佛家思想,向善、仁爱。而麻和尚本身就是一位因参与推翻旧体制而被追杀、不得已才隐居在观音寺的义士。他与观音寺的存在,就代表着一种仁善。麻和尚的佛教思想教化了周子清,使他最终成为观音寺的守护人。也影响着周秦坡及周边地域的老百姓,使作品无论情节怎么发展,这种仁义、博爱、向善的思想始终灌穿其中。也使读者在割地为王的军阀混战中、在后来腐败的国民政府统治下,始终能看到人类社会的信仰,坚守自己信念,维护着心头的光明。于是,小说除过麻和尚,还出现了善念经书的柳叶叶,乐善好施、开仓放粮的周德善、周子清兄妹,爱民如子的美阳县第三任县长童县长,大仁大义的基督教徒朱子桥将军。这些仁义之士在陕西那场巨大的荒灾中纷纷亮相,共同演绎了一曲心系民众,共渡灾年的史歌。他们的故事突凸着温暖、平和、美好、奉献,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完全吻合。
细节。细节就像摄影艺术里的聚焦,新闻写作里的特写,作者在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正是充分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段,让一个一又一个人物丰满鲜活了起来。
凡半仙被皮货商老廖未交房租溜走后,凡半仙老婆楞是在周秦坡街道大骂了一个晌午。一会儿哭着骂,一会我跳着骂,再后来笑着骂。骂了一会儿老廖,又开始骂凡半仙没本事,平日里能得能上天,却算不出自己会上当受骗。骂渴了,进屋里端了一马勺水喝了又接着骂。骂自已也是瞎了眼,当年是西安城的大户人家,偏偏她爹看中了凡半仙在西安城外的几百亩水田。而这凡半仙几经折腾,卖了水田来到了周秦坡,现在又被人骗…..那妇人直骂得嘴唇干裂,眼里布满血丝。这一段不但活生生描绘了农村泼妇骂街的情形,更直达妇人的内心世界,那就是对皮货商老廖的怨恨愤怒,对自家金钱受损的烦躁,对丈夫无能的不满,对自已嫁到周秦坡的不甘。让周秦坡圣人凡半仙斯文扫地,十分生动。吴香桃被陈疯子强娶后,吴香桃用剪刀抵着自己的咽喉,以死相拒。八十多天之后,吴香桃终于开口说话了,但不是对陈疯子说话,而是在屋里清唱秦腔。披头散发,从天亮唱到天黒,又唱又哭,有时半夜里也发出诡异的唱腔,让人不得安宁。中国军阀混战时期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混乱的年代。在当时那种男权社会下,太多的女人如果嫁给了割地为王的军阀,那可是最好的归宿。但吴香桃却偏偏就是一个另类。作者通过两个细节就把吴香桃人的性格和人品写了出来。这是一位性烈如火,嫉恶如仇,有担当,品格高尚的奇女子。为了自己的亲人和秦腔班全体同仁的安全,她以大局为重嫁给陈疯子。在自己的贞洁面前,她以死相抗。而之后的疯唱秦腔,则吐露了自己内心的苦楚,对自己命运无奈地挣扎,唱出了当时那种社会形态下女人悲惨的命运,以及对那个黑暗社会的怨恨鞭打。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使人物立刻鲜活了起来。当周子莹要杀掉土匪李成山的时候,李成山飞快将窦花揽在怀中一手掐住脖子,一手用枪指着周子莹等人大喊:“叫你的人都后退。”众人后退后,李成山见有机可乘,放开窦花撒腿就跑,周子莹举枪便打,窦花却横空出现,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子弹,李成山乘机跑了。这一细节虽然着墨不多,却写活了两个人。窦花虽然是被土匪李成山抢上山的,但因为李成山为窦花报了杀父之仇,再加窦花本身就是山里人,他已经开始接受把土匪窝当成自己的家,把李成山当成自己可以依靠的人。所以在周子莹开枪的那一刹那间,她挺身而出救了李成山一命。对窦花有情有义,恩怨分明,善良真诚的内心世界表现得入木三分。而李成山在危难之际,竟然用最心爱的女人做挡箭牌。两面三刀,薄情寡义,狡诈多变的土匪面目跃然纸上。在小说的结局部分,周子莹接到秦文龙的信件,读完信,周子莹再也忍不住哇哇大哭起来。这封信使她内心彻底释放。她有时候也在回忆过去,想着想着,泪水汹涌而下。可是没有人来安慰她,没有人知道她苦在了哪里,没有人知道她是因为思念秦文龙而早生华发,没有人知道她这些年饱受的煎熬。这是不是就是人们所说的宿命呢?在人前,她是县长是县委书记。在人后,她是一个小女人,是海峡那边一个人的爱人。这是小说中少有的人物心理描写。通过这个细节,把周子莹一生的感情托举到了极致。因为周子莹与秦文龙的爱情读者是全知视角。所以,当读者得知秦文龙在台湾那边为了周了莹依旧是一个人的时候,深深地被秦文龙的痴情而感动,也暗暗祝贺周子莹有情人就要修成正果。也正是这样一个心里细节,写出了周子莹对于爱情的忠贞,内心的坚强。周子莹是小说中的第一主人公,对于她的刻画作者是多方位、立体式的。而这一段情感细节,对于这个人物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人铭记于心。
情节。情节是这部长篇小说中最为耀眼的艺术特色,而这种艺术特点则是以青铜器为基础的。
青铜器的第一次出现,是经少年时代的周子清兄妹之手,整个过程充满了神秘色彩。进而带出了主人公周氏家族,以及周秦坡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地方,为小说营造好了人物和环境基地。周德善、柳叶叶、线绳、六代医常尚文、美阳城、周秦坡、渭河、七星河、麻和尚、吴香桃、观音寺、秦文龙、六合塔、吴满仓,周秦坡的庙会……每一个人都有故事,每一个地方都充满着浓厚的地域气息。错综复杂的人物开始编织着周秦坡的故事世界。蜿蜒起伏的野合山,千年古刹的观音寺,周秦坡热闹非凡的赶集日,迷信的佛教女柳叶叶,整天笑呵呵的麻和尚,可悲可怜的瘸子米和梅朵,痞性十足的满蛮,热闹非凡的观音寺庙会,吴满仓吴香桃一家唱戏情节。周子清妈妈线绳的身份解套,梅朵与满蛮的练功之谜。周家兄妹和秦文龙、展来的学堂玩闹,七星河的窜条儿放生,周子莹为婆报仇的菜刀杀鸡,枊叶叶的丧事。
每一个人又与地域环境浑然天成,无缝对接。形形色色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展示着民国时期,陕西关中广大劳苦大众的众生相。
第二次青铜器的出现,是在秦文龙之家。那是具大财富诱惑下的悲剧,在周秦坡那些琐碎枯躁,平平淡淡、家长里短的平民生活中掀起了涛天巨浪,成为周秦坡人们经久不息的谈资。满蛮的贪婪,土匪李成山的残暴,秦文龙父母的惨死。这是丑陋人性在青铜器诱惑下的必然。作者通过读者的全知视角,让读者知道秦家青铜器埋在了什么地方,而小说中的人物却是不知道的。这一伏笔一直埋设在小说的叙述中,读者关注着作者对这一伏笔最后的处理。也正是这样,作者一直调动着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参与了小说情节的想象。秦氏家族没有周氏家族那么幸运,那是因为他们得到的青铜器数量太多,而秦天绪和菜花的私欲又太重,最终导致这个家族的家破人亡。小说的第三主人公秦文龙的的坦坷命运也就此拉开帷幕。秦文龙成为周德善的义子之后,遇到生命中第一个女性,杨梅。遇到在他眼里最大的官——温县长。有了自己最为纯洁的朦胧恋情。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份工作——茶水摊。而在他的茶水摊前,他走上了自已人生中最错误的一条路,参加了国军。这也就奠定了秦文龙和周子莹苦涩恋情的开始。他一家因为青铜器而多灾多难,也就注定了他命运的坎坷和悲情。
第三次青铜器的出现,是保长老韩的贪婪引发的一场悲喜剧,充满了传奇色彩。周秦坡最大的行政长官,展来他爹韩保长多年以来就是捣鼓各种文物的行家里手,自然也喜欢结交这一方面的朋友。这一天,周秦坡来了一位专收文物的大个子。此人见多识广,出手大方,谈吐不凡,收到韩保长一件宝之后十分兴奋,就给韩保长提供了自己的住址,希望还有货的话,可以放心去找他。之后数日,周秦坡就来了一位手有真货的瘦子,在取得韩保长的信任之后,就带上保长大人和自己的搭档胖子,一行三人去一座古墓。在得到大量的文物之后,在黄堆村瘦子家里,瘦子以八千大洋的价格那把那些文物全部卖给了韩保长。想着这么便宜在的价格就收到了这么多的宝物,韩保长兴奋得差点跳起来。但他哪里知道,这从前至后,每一个人,每一件宝物都是假的,只有黄堆村瘦子的女人和家是真的。韩保长抱着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的想法带人打上门去,却不料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瘦子的家和女人竟然也是假的,都是租来的!高个子高价收庸货,还讲人情,是托。瘦子手中的玉璧是鱼饵,目的就是钓韩保长这条鱼,让他花高价买走古墓里事先放进去的那堆假货。这样的计中计、连环计,以及现场的专业操作,任你是神仙也会被骗。韩保长那点小聪明,在人家那里就成了无知孩童。而之后,野合山进入读者的视野,窦牟一家人的故事开始了,尤其是窦花的包办式婚姻悲哀结束,让人唏嘘不已。六合塔成为整部小说的“文眼”,周子清的佛缘也让他成为日后六合塔的守护人。美女戏子吴香桃被军阀陈疯子逼婚却誓死不从,直到披头散发,不思进食,清唱戏文度日。秦文龙跟着马司令攻打凉州,温县长在凉州逃跑时把小老婆杨梅弄丢了,而恰恰与她喜欢的秦文龙相遇,并且有了男女之事。三个女人,三种不同的婚姻,相同的是他们的婚姻都是不幸的。在军阀横行的清末民初,女人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她们根本无法左右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只能由那种黑暗的体制剥夺着自己各种权利。好在作者是善良的,他没有让一个一个鲜活而又年轻的生命死去。秦文龙所参加的国军在那时已代表着一股推翻旧体制新生力量,他们到底可以走多远,读者拭目以待,也正是情节设置的魅力。
第四次青铜器的出现,是裘县长任职时期民间出土一窝青铜器。在古董商运往西安的路上被土匪李成山劫走。李成山走到半路上,又被裘县长的骑兵连抢走。正当人们惋息时,这批青铜器又被周子莹率领的游击队巧妙劫走。这是一个值得让人们牢牢记住的青铜器故事。从暴利下的商人嘴脸,到无可奈何的土匪抢劫,到民国政府官员的中饱私囊,到回到人民手中的欢欣鼓舞。
青铜器的第五次出现,是在民国二十年的陕西关中大灾年期间。大善人朱子桥将军在修缮观音寺六合塔中发现地宫,那里面宝藏巨大,却让朱子桥将军编成了一个让所有人感到惊恐的民间传说——六合塔下有万丈深井,里面有吃人巨蟒。如果打开深井,巨蟒便会现身人间作恶,到时候美阳城便变成汪洋大海。他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保护文物不落入当时腐败的国民政府。正是因为当时这样的政府、特殊的抗日环境,不足以让地下宝藏重见天日。

青铜器的第六次出现是在解放以后。六合塔下的地宫宝藏在新政府周礼等人的开采下,终于揭开神秘面纱。秦家在祖坟里藏了几十年的青铜器也被挖了出来。在县长周子莹的组织下,周秦坡召开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献宝大会。至此,关于周秦坡青铜器的故事走向最后的终结。青铜器终于在新中国的灿烂光辉下,大胆地世人见面。此时青铜器之光己经与新政府的遍地恩泽相对接,大大彰显了小说的主题。与其说作者写了周秦坡横跨三个年代、上下几十年的故事,不如说作者是在写他故乡的青铜器。青铜器只是小说中的一件道具,但这一道具却又正是小说刻意要描写的东西。作者通过对青铜器传奇故事的编撰,让小说情节这个最大的艺术特色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情节的变化也不是一味求变,不停刺激读者的阅读兴趣。而是松弛有度,开合自然。在叙述周秦坡民众那些平淡无奇的百家碎戏、生活点滴时,在最适当的时机,又以青铜器为抓手,设置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情节,引导着读者的思绪在清末和民国的天空中飞扬。一个青铜器故事讲完之后,又很自然地切换到周秦坡黄土大地村民故事中。长篇小说情节安排的智慧,往往显示着作家的艺术修为,也决定一部小说的上限。让人兴慰的是张永涛先生做到了,期待看到他更精彩的小说作品问世。

作者简介:王斌,陕西陇县人。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陕西省交通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全国数十家报刊。入选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系列从书、《世界华文武侠微型小说精选》《中国最美小小说文丛》等多家选本及高中、初中语文试卷。曾获第七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微型小说选评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