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的今世前生》(一)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被称为“中国第一展”,历来被视为是我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因举办地在广州,所以简称“广交会”。
今年的广交会,已是第135届了。本届广交会,占地面积155万平方米,共有2.86万家企业参展,其中新入展企业超过4300家。135届广交会,前后分三亇展期:
第一展期是4月15日-19日,主题是“先进制造”;
第二展期为4月23日-27日,主题是“品质家具”;
第三个展期为5月1日-5日,主题是“美好生活”。
据统计,仅第一个展期就有10898家企业参展,其中“专精特新”优质企业超过3000家,吸引了来自212个国家和地区的12.5万名线下采购商,同比增长23.2%,充分展现了我国外贸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二)
广交会,是我国进行国际贸易的一张金名片。那么,这张金名片是如何打造成的呢?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南下,但进军至深圳时却接到一份电报:命令部队不得跨过深圳河。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中央考虑:为了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必然进行的全面封锁,毛主席、党中央认为宜保留香港作为国际通道的地位,于是作出了暂不收回香港的战略决策。
果不其然,当年11月,在美国提议下,一个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输出管理统筹委员会”在巴黎成立。不久,又在美国操控下,联合国通过了对中国实行禁运的提案。可见,中央不入香港丶预留通道的决策,是何等的英明啊!
为了搞活流通、发展经济,1954年和1955年,广东省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了两届华南物资交流大会。香港、澳门有不少居民和商人,闻讯前来采购物资,成交数百万美元,从而对增加出口货物、扩大外销起到了良好作用。这些情况,引起了中国外贸易部驻广州特派员兼广东省外贸局局局长严亦峻的关注:既然小型的物资交流会有如此成效,为何不扩大规模?为何不把全国各行各业的外贸公司都集中到一个展览会上?为何不同时邀请一些外商来参观、洽谈呢?
1956年6月询,经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同意,严亦峻以亇人名义打电报向外贸部请示,建议广州举办一次全国性的出口商品展览交易会。
电报很快放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案头。周总理看后,感到这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建议,当即批阅同意。
1956年11月,经过一段时间的协同等备,为期两个月的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在广州隆重开幕。展览会汇集了我国当时的主要出口商品近万种,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客商达成了5000余万美元的交易,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对这次展览会的成功举办,中央给予很高的评价,指示象这种集中展览、当面洽谈、看样成交的做法,今后要长期坚持下去。
1957年4月25日,名称为“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商贸盛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开幕。这一天,周总理亲临视察(一生中,周总理曾先后八次光临广交会),一边仔细察看在展产品,一边亲切地对大家说:广交会不仅仅是发展外贸,同时还是展示我国经济发展的平台,从中看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发展和增进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在当时,“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是这场商贸盛会的官方名称。后来,周恩来总理指示:这种叫法,外国友人不好叫、不好记,既然在广州举办,今后干脆就叫“广交会”吧。于是,广交会的名称自此叫响。
1957年的第一届广交会,仅管参展的外商只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23人,成交额也只有1754万美元,但这对处于被四面禁运的我国来说,为打破封锁、创收外汇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无疑是中国外贸事业的一座丰碑。
广交会,是我国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还是十年动乱时期,抑或是SARS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广交会从未间断,这在国际会展史上也是属于实为罕见的壮举!

(三)
说起广交会的辉煌历史,不得不提到华润公司。
华润公司,原是我党早期在香港创办的一家汇情报、交通、商贸为一体的地下公司。解放后,仍以港资公司的面目出现在香港商界。1956年1月,陈云把华润公司董事长杨琳(杨廉安的化名)和经理张平召回北京。告诉他们,要把香港作为祖国的南大门,商品要有进有出,商人要有来有往。对香港的政策是四句十六个字: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出出进进,来来往往。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华润公司在香港的工作方针。
到1956年,华润公司已在香港发展成为一家涉及多业的大型公司,且已划归中央贸易部管辖,成为中国各进出口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
当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决定,11月份要在广州举办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并决定由华润公司策划筹备。于是,华润公司把展览会分为工业品、食品、土特产品、工艺品和纺织品等5亇展馆,展出面积1.8万平方米,展出商品1300多种,并向全球各界发出了2000余份邀请函。
11月10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大型国际贸易会议--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隆重开幕,自此拉开了后来被称为“广交会”的序幕。
这一次展览会,成交额虽不到1800万美元,却占到全国当年创汇的20%,对国家的贡献可见一斑。
华润公司,其前身是1938年在香港成立的联和行,1948年才改组更名为华润公司。
若是追根溯源,还需前溯至我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创立初期。当时,为掩护地下活动,同时筹措资金物资,我党曾创办过许多店铺、企业。
1931年夏,在上海南京路一座不起眼的二层小楼上,中央特科负责人陈云把两根金条交给一个叫秦拜礼的年轻人,指示以此为资本,以开店为掩护建立一个秘密地下交通站。
秦邦礼,何许人也?他是江苏无锡人,是我党早期领导人秦拜宪(博古)的弟弟。他不负厚望,先后在上海、汕头分别开了多家商铺,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不但筹措了革命活动经费,还打通了地下交通线。
1938年初,我党在香港成立了八路军办事处,廖承志为负责人。秦邦礼是办事处成员,他带着办商铺积攒的资金在香港皇后大道创办了联和行,自己担任总经理。为了掩蔽身份,改名为杨廉安。
1941年12月,日军攻陷香港。滞留在香港的800多名文化界名人和爱国民主人士,陷入了困境。根据中央指示,由廖承志周密部署负总责,由联和行提供资金支持,由东江纵队实施武装护送,从而使成百上千人顺利脱险。
1942年5月,瘳承志在香港被捕。于是,杨廉安(秦邦礼)无法在香港立足,不得不秘密抵达重庆回到党的工作机关。
皖南事变发生后,国共矛盾加剧。1943年春,周恩来嘱杨廉安重返香港,再度打出联和行旗号。经过一番努力,生意越做越大。1946年8月,公司更名为“联和进出口公司”,还注册了“天隆行”商号,同时在广州开设了分号。
至此,党在香港的领导体系基本确立:即以香港工委为核心的地下党领导体系,以潘汉年为核心的秘密情报体系,而杨廉安的联和进出口公司则构成了对外贸易体系。
1948年,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随着解放进程的快速发展,联和进出口公司更名为华润公司,8月正式挂牌,并相继兼并了广大发行、德言行、五丰行、深圳南洋贸易公司等,使华润公司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到了1949年,华润已拥有了4艘万吨远洋轮在内的10艘轮船的远洋公司。
1948年9月至1949年3月,华润公司还根据中央指示,先后分7批把350多位爱国民主人士和700多位文化名人、爱国华侨运回内地,为首届全国政协会议的胜利召开作出了贡献!
1949年12月,杨廉安奉命率华润公司领导成员赴北京开会。朱德、周恩来、陈云、杨尚昆等领导出席了会议,明确华润公司组织系统归属中共中央办公厅。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帮助国家发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关系,二是搜集外部贸易情报资料,三是在实践中培养精通货易的党的干部队伍。
1952年,中央决定成立对外贸易部,华润公司纳归旗下,“党产”自此变成了国有企业。在很长时间内,华润公司承担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进出口工作,因此华润被誉称为“第二外贸部”。
解放初,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贸易禁运,我国正是通过在香港的“红色”华润公司,向英美等西方国家出口大量的大豆、猪鬃等农产品,同时換回钢板、轮胎、青霉素等管控物资,助力恢复和发展国家经济。
同时,华润开通每天三趟的供港食品专用列车,常年采购大批粮食、蔬菜、猪牛肉和禽蛋供应香港市场。“红色”华润公司的经营活动,为稳定香港市场、保障民生物资供应作出了贡献。
1983年9月,华润公司改组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现有19家一级利润中心,约2000家实体企业,被列为国家重点骨干企业。
壮哉,辉煌广交会!
壮哉,红色华润!
2024.05.16编撰于金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