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故乡游》
文/唐增虎(山东)
临近清明节,我同一家人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泰安,给埋葬在泰山红庙处的奶奶、父亲上了坟扫了墓,看望了大爷和叔叔、三婶及姑姑,送去了晚辈的祝福,带去了思念之情,重温了儿时的伙伴之谊。

祖籍在泰山脚下的我,对于“五岳独尊”和世界双文化遗产的自豪感,使我萌生出寻找儿时的足迹遐想。童年的回忆,让人浮想联翩,那故乡的云、那亲人的情,那云雾中的摩天岭、那古墙环绕的岱庙、那雄伟壮观的岱宗坊、那深不可测的虎山水库、那一层层上山的石台阶、中天门、迎客松、十八盘、南天门、望日石、黑龙潭、冯玉祥墓、英雄山、曲折弯转的羊肠小道、还有那记忆中的四合院,都留下了我小时候的烙印,见证了我少年成长的过程,看到一日千里、欣欣向荣、巨大变化的泰安城,令我情不自禁感慨万千:啊,生我养我祖辈的土地,你有高耸入云的大山、更有气壮山河的气魄;你记载了多少帝王将相的兴衰和荣辱,多少文豪墨客留下了千古绝唱,令后人为之顶礼膜拜,更为之感动。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登山,两个叔叔嫌我小,怕爬不上去,不愿带我,是我又哭又闹,没办法在叔叔不情愿的情况下,开始了攀登。我早就有个心愿:上山拜一下泰山奶奶,让她老人家保佑全家人平安;看一下玉皇大帝的尊容;回来喝一口王母池的清泉水;上山时,我连蹦带跳喜气洋洋,看到什么都要问个明白,以满足好奇之心。我对大自然的神奇,造物主的巧夺天工感到惊奇,那陡峭的山峰,点缀着青松翠柏,到处山花烂漫、鸟语花香;一泻千里的大瀑布,撒起朵朵水花;灵隐寺里的诵经声响彻云霄,我按长辈的说法,用铜钱在大碑上进行了:“铜碑磨、玉碑蹭,小孩带上不生病”。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万物尽收眼底,山下艳阳高照,山上乌云密布,那漂浮在半山腰的云雾,就在我的脚下缠绵妖绕,仿佛使我步入仙境,犹如“西游记”中的唐三藏见到了如来佛,感到晴天霹雳、天花乱坠、佛光高照,不尽让人感到了它雄伟的气魄、胸怀的宽广。远看,有千奇百怪、起伏叠荡的山岭,似佛似兽无奇不有,那悬崖处盆景般的造型,那五彩缤纷的山花、小草和树叶与险象环生的山峰绘成了一副美丽无比的自然图画,让人陶醉,更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近看,寺庙成群,各路神仙皆有,人山人海香火不断,山涧波澜起伏的小溪潺潺流水,那山坡上用奇形怪状叉起的茅屋,使人联想起了老百姓为什么盖房子在山墙上镶一块“泰山石敢挡”,那是对泰山花岗岩石的情有独钟,传说它可以防灾避邪。这一切让我进入神话般的世界。游兴未尽要下山,刚满10岁的我,真正体会到了:“上山容易,下山难”的味道,至今还记忆犹新,走一步一哆嗦、下一阶一哼哼,最后还是两个叔叔轮流背下来的。为看日出,下半夜就爬山,好几次都未如愿,冻的心都谅了半截;到了79年我才如愿以偿,当我看到旭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时,真的欢呼跳跃了起来。在我每到一处,讲述给孩子听时,她的表情似在听一个遥远的神话:即好奇又半信半疑。我也只好无奈地摇晃一下头。看到她们生活在甜蜜的时代,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又怎能不为之高兴。记得当年妈妈早出晚归上坡挣分,由于是山皮地,收麦子是拔,不是用镰刀割;种的是白玉米,家家有磨,户户煎饼,嗳!你别说这泰安煎饼可是天下闻名遐尔,带着乡土的酸甜;如今收种用上了机械化,煎饼也成了当地发家致富的一绝活,而且有了几十个品种,就连当地人想吃也要到街上买,成了走亲访友的好礼物。还有父亲不叫爸爸而是叫“哒!”老家的风土人情真是有意思,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把泰安建成了举世闻名的旅游城市。故乡我爱你!

泰山,我的骄傲、我的根,你用博古通今的胸襟、美丽浪漫的雄姿,感召了多少英雄侠客以你为荣,留下了多少名人志士的诗情画意,你集各路书法石刻于一身,带着传奇式的神秘色彩,养育了勤劳勇敢的泰山人,向世人展现了深奥无比的内涵。它是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024.5.16
【美文点评】:
这篇《故乡游》散文,以其深情厚意的笔触,勾画出了作者对故乡泰安的深深眷恋与无尽回忆。文章不仅展现了泰安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更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与感受,传达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先,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故乡的山水风物、人情世故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云雾缭绕的摩天岭到古墙环绕的岱庙,从陡峭的山峰到潺潺的小溪,每一处景色都充满了诗意与画意,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丽的故乡之中。同时,作者还通过对童年记忆的回忆,让读者感受到了故乡的温暖与亲切。
其次,文章在表达情感方面非常出色。作者通过对故乡的深情告白,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无论是对泰山的赞美,还是对家乡美食的怀念,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同时,作者还通过对人生经历的反思,传达出对故乡的感恩与对人生的领悟。
此外,文章的语言优美、流畅,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同时,文章的结构也非常严谨,从开篇的清明扫墓到结尾的感悟人生,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然而,文章在某些方面仍有可提升的空间。例如,在描绘故乡的变迁时,作者可以更加具体地描述一下故乡的变化与不变,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还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乡的历史与文化。
总的来说,这篇《故乡游》散文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作品。它以其深情厚意的笔触和优美的语言,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之情。同时,它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故乡、思考人生的机会。我相信这篇散文一定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作者简介:唐增虎,1958年生,汉族,大学本科籍贯:山东泰安人,国网山东电力淄博供电公司退休,工程师,技师,用电专家,电工培训中心校长。自小爱好散文诗歌,多年来在报刊发表近三百篇。系淄博散文学会监事长,淄博哲学学会理事,山东收藏家学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河北省诗协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官方艺术国礼鉴定顾问;世界诗歌联盟创作集团副总裁。被誉为:新时代人民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名家。荣获:《新绪杯》金奖等。笔名:虎乐为善(博客微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