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字号汽车兵为何能技高一筹
吕 恭

“亥”字打头就是铁道兵兵种的车号,无论是在军队内部还是社会公众都认为铁道兵部队驾驶员的整体技能确实好。这除了在私下广泛传说,在军队高层领导机关也这样认为。让我们用事实说话,梅梓祥主任曾写过一篇文章,讲述1979年初对越反击战前夕,总后勤部就抽调铁道兵两个师的汽车驾驶员共计200余人直接调往广西、云南边防部队,主要承担由中越边境的后勤基地向已在越南境内的我军运输辎重物资、武器弹药以及往后方运送伤员等艰巨任务。还有我的那篇《一次特殊的运兵任务》发表后,文创中心王林山常务主任跟帖留言:“当时从铁道兵部队抽调部分汽车驾驶员和卫生员充实参战部队,团里组织了欢送会。我时任后勤处战勤参谋,参与了这一工作。”(这起码证明了铁4师是调汽车驾驶员的相关部队之一)从梅主任的文章和王主任的留言都可以证明“自卫还击”期间总后抽调了铁道兵驾驶员充实到边防野战部队这个事实。这充分说明了铁道兵驾驶员技高一筹的说法已经不仅仅是军队内部或社会公众私下这么一说,而是已经确切得到了军方高层的认可。这样一来,铁道兵汽车驾驶员技高一筹的说法可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那么,为什么铁道兵部队汽车驾驶员就能技高一筹呢?有人一定会说:这有什么奇怪?熟能生巧,铁道兵汽车驾驶员任务繁重,天天跑车,时间长了不就练出来了吗?也有人说,铁道兵部队修筑铁路的地方条件艰苦路况差,很多原本就没有路,只是开了一条简易便道而已,在这样的条件下常年开车,那不练出高水平来才怪?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很正确,理由也很充分。但我还想以亲身经历的事实再补充一点,那就是铁道兵部队的汽训队很正规很专业很认真很严格,完全按照总后勤部运输部的教材和训练大纲认真实施,精心训练,严格考试,从一开始就打下了一个从汽车理论到驾驶以及排除故障这一系列的学习实践,为以后成为一名技术全面乃至优秀驾驶员打下牢固的基础。因此,我认为铁道兵汽训队的规范严格训练是驾驶员受到广泛好评的首要一环。于是我就把自己在汽训队的经历比较详尽地讲述出来,敬请大家分享……

我是1975年3月底新兵训练结束分到5师24团汽车一连的,到老连队当天下午就分了兵,我和30多位战友直接分到了汽训队。当时汽训队是以连为单位组建的,我们汽车一连的汽训队长由副连长江昆勇担任,副队长由1965年入伍的一排副杨德华担任,他同时兼任理论课教员。抽调的班长兼教练员大都是68-69年入伍的老驾驶员担任。汽训队共分5个班,每班新兵6-7人,我在汽训3班,我们班有学员7人,还有一名维吾尔族新兵,教练员是1968年入伍的安徽老兵徐安纯。
汽训队正式开始后,第一个月是不动车的,只是学习汽车理论知识,每天上午由杨德华副队长上理论课,下午或自习或到修理车间现场观看有关发动机的缸体、曲轴、活塞、连杆以及变速箱、差速器等大件实体。现在回头看,学习汽车理论对一名驾驶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汽训队在非常紧张的半年时间中拿出一个月专门学习理论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举措。杨副队长在第一次理论课上就强调理论课非常重要,学好理论课对于学习驾驶尤其是学习排除故障都有很大帮助,大家要像在学校学习那样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不懂就问,理论课是做一名合格驾驶员的基本素质。

在理论课那一个月里,我学习到了汽车构造的理论知识,深深感到真是受益匪浅。汽车理论的核心是了解汽车发动机,发动机是由“两个机构”“四个系”组成,这就是曲轴连杆机构,配气机构;还有燃油系、点火系、润滑系、冷却系四个系统组成,当时解放牌汽车是六个缸,它的点火顺序是1-5-3-6-2-4,为什么呢?当你看到发动机最重要的部件曲轴时才会感到这个点火顺序既考虑到了曲轴前后的平衡,也考虑到曲轴自身转动的平衡,当你真正懂了这个原理的时候,你才感到这个顺序真是太科学了。还有,为什么汽车发动机曲轴的转动和传动轴的转动都是画圈式左右方向转动,而到了汽车轮胎却成了前后转动,这两个对立的方向就是因为有了变速箱和后桥上的差速器才转变过来的,其中差速器内部非常复杂,它通过四个星型齿轮、两个半轴齿轮,实行两级减速才可以使汽车既可以在左右高低不平道路正常行驶,也可以使汽车在转弯时外边轮胎大转,内圈轮胎小转来保持车辆转弯平衡。还有变速箱里面满满的各种齿轮,怎么操作时就能一档一档地变化,那都是因为大小齿轮的不同啮(nie)合而变化的,大齿轮通过中间轴带动小齿轮必然快却扭力不大,适合在良好公路上快速行驶;小齿轮通过中间轴带动大齿轮虽慢却扭力大,适合在崎岖不平的山路或便道上行驶,这也是倒挡最慢却扭力最大的原理。这些知识,除了课堂上书本上学,还要组织学员到大修车间看机器零部件的实体,再经教员或老修理兵一讲,心里面再一琢磨,就会明白了。别看坐在驾驶室里打方向,变档位,那心里面应该知道它的原理和由来,真可谓达到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境界。所以理论知识越扎实,当一名优秀驾驶员的可能性就越大。在那一个月里,我学习理论特别用功,光笔记就记了40来页,多次课堂提问都能正确回答,因而也多次受到了教员的表扬。

理论学习结束后,我们开始上车训练,这也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逐步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进行的。首先是用方木把汽车后轮顶起来,让汽车在原地发动,我们从一档加到五档,再从五档减到一档,就这样反复学习变换档位一周时间。然后是在戈壁滩上饶8字练方向,先正打,再反打,反反复复又是一周时间。经过了换挡和方向训练后,就练汽车起步,左手握在方向盘9-10点钟方向,右手在3-4点钟方向,按喇叭,松手刹,左脚踩离合器慢慢抬,右脚踩油门慢慢加油,先缓缓慢行,再逐步加快,途中有意反复变换档位,刚开始手刹、离合器和油门配合都不太好,感到很不易配合,遇到坡道起步好多学员不是后溜就是熄火,是一个比较难过不易掌握的坎儿。有的学员晚上睡觉前在被窝里两脚还在不停地变换着模拟练习呢。就这样在教练员的悉心指导下,慢慢一天天进步,到一个月时间,基本能过关了。接着上正式公路,每人每次5公里,全都按要领和要求操作,上下车还要向教练员行礼。待道路驾驶差不多了,还有半个月专门练习夜间驾驶,主要是会车时怎样及时关闭大灯,不给对方车辆以灯光威胁以免加大不安全因素,注意与对方车辆的距离。
慢慢地每个人都能比较熟练地操作了。在这中间,教练员有两次在晚上去师部小车排看望他的同村老乡,(老乡是师小车排排长)一进宿舍就叫上我跟他一起出去,到车场都是让我开着,他坐在旁边,我一路专心驾驶,遇见对方来车适时关闭大灯,一招一式完全按要求规范操作,心中把教练员作为考官一样,因而教练员也比较满意。所以有了这么几次“小灶”后,教练员给我说,你现在完全可以毕业跟车当助手啦。我的心里也美滋滋地。教练员喜欢我,一是我学车脑子活很认真进步也比较快,开起来教练员比较放心。再一个如果车有了故障,教练员修车时因我在工厂当过机修工,起码知道该用个扳手还是钳子、起子,有时候需要到车底紧传动轴螺丝,我就请班长出来,自己主动钻到车底下去将传动轴上的螺丝一颗颗拧紧,有一些故障的排除,换汽车轮胎等教练员也故意让我拿工具主要操作,他在旁边看着指点,过后教练员再认真检查,对我干过的活路他都很放心,还在战友面前夸我能在修车时出上力,所以我在班里一直算班长比较喜欢的兵。
到半年后汽训队结束,我们都进行了严格的考核,考过的都拿上了实习驾照,然后分班下去当助手。我的命运真不错,我师傅是个73年入伍的湖南兵,对我十分友好,从未大声说教过我。我跟他有半月后,我们去一营营部住勤,离连队有十多公里呢,每次需要加油师傅都让我一个人开车回连队加油,充分表现出对我的信任。师傅的信任和友善也深深影响到我,后来我也先后带过徒弟,当过汽训队教练员,我牢记师傅的榜样,从未给他们发过火,遇到事总是耐心地讲给他们听。直到现在,我带过的徒弟都和我保持着联系,与我成为战友加朋友。

在汽训队除了理论和驾驶,还有很重要的一课,那就是必须专门学习故障排除,因为那时的解放牌汽车质量不高,而且新车很少,老车易磨损,故障比较多,尤其在新疆这个地广人稀的地方,当时又没有通讯手段,如果车有了故障了自己排除不了那是非常难为的事情。教练员就常给我们讲解一些易发故障的排除方法,要求不但能开,还要能修,能懂得原理,这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驾驶员。今天回头看,汽训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我认为铁道兵部队驾驶员普遍技术高人一筹,首先是参加了规范严格的汽训队学习训练打下了扎实基础;二是出车任务繁重,道路条件不好,天天开车熟能生巧也就练出来了;三是跑单车机会多,遇到故障又没有电话联系不好派修理工增援,必须自己仔细感悟琢磨,逼着自己主动学,最终能够单独排除故障最终完成运输任务。
我们连有个老兵外出,汽油泵坏了不泵油,他往水桶里抽了一桶汽油,让助手在车大箱上看着油桶,用抽油管子直流进入化油器,最终也把车开回了连队,一时成为汽车兵中流传的佳话。(很多汽车部队一跑车都是一个连或一个排,还有修理工跟着,就是遇到故障,也轮不到一般驾驶员自己排除,在这一点上就没有铁道兵驾驶员自己排除故障的锻炼机会多)所以说,我作为一名老汽车兵,深深地体会到汽训队规范扎实的学习训练是第一课,再加上自己在艰苦环境下经常加班加点没明没黑地出车任务练出来的。拿我们连长的话说,我们连的优秀驾驶员多啊!被上级各有关部门选调走了有十几个,远到北京(兵部)、上海(办事处),近到师部、二指,直至给铁道兵司令员陈再道开专车,调他们走,我是既高兴也舍不得啊!(陈再道司令员的专车司机就是我们汽车一连75年武功县一同入伍的杨建涛战友)这都是与汽训队训练好,平时任务重,环境艰苦特殊分不开的,他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优秀的驾驶员都是“用汽油烧铸出来的”。我感谢我的老连队汽车一连,感谢铁道兵部队对我的培养,特别感谢汽训队那些日子,使我完全由一个对汽车的门外汉,规范而扎实地入了门,学习训练后成为一名汽车驾驶员,为以后不断努力,不断钻研,不断前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也许是思念的缘故,我多么想再像当年那样重新过一次汽训队的生活,再听一遍杨教员的理论课,再领教一次教练员的示范,这些,都是我最终成为一个优秀驾驶员的必经之路,我感谢我的人生,让我参加了铁道兵部队,随之便有了以上那些非常有意义的过往,今天把这些真实地讲述出来,正是为了更好地记忆和深切地怀恋……







槛外人 2024-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