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相逢唱诵团总创:喜羊羊

喜相逢唱诵团:总创喜羊羊&总创助理卉&总监真诚靓仔

喜相逢唱诵团核心团队

视频制作:风云秀

第八集西天取经
第二节8人主播

1.荣毅

在佛教历史上,像那烂陀这样高僧云集的寺院,似乎没有第2个。这些昔日的佛堂,曾经弥漫着极其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了数以万计传承佛法的学者。
“那烂陀每日开设一百多个讲坛,所有的学生兢兢业业,不敢浪费一寸光阴,也不敢违反戒律;僧徒几千人,都才能出众,学问渊博,名传外国者,就达几百人。”
2.雪梨

规模如此庞大的寺院,各种消费名目繁杂,数额惊人。公元7世纪,那烂陀的办学经费来自于哪儿呢?谁支撑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学术中心呢?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写道:“国王非常器重那烂陀,用一百多个城镇的税收来供养寺院。除此之外,专门有二百户人家,供应粳米和酥乳,每天数百石。学生们因此没有后顾之忧,专心于研习佛法。”
3.春江月

在那烂陀,学问高于一切。初来乍到的玄奘受到了极其崇高的待遇。
“每天有一百二十枚瞻步罗果,槟榔二十颗,豆蔻二十颗,龙脑香一两,供大人米一升,月给油三斗,酥乳随要随取。”
不仅如此,玄奘还有两个仆人伺候日常起居,旅行也可以乘坐大象。在古代印度,乘坐象舆是最尊贵的出行方式。
一万多人的那烂陀,包括玄奘在内,只有十人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
4.祥云

坚实的佛学根底,孜孜不倦的学习,玄奘的学术成就已非 常人能及。在戒贤法师的眼里,玄奘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留学生,而是一个来自遥远大唐的高僧。
在正式学习之前,玄奘走出那烂陀,访问了佛教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圣地--鹫峰。
在《西游记》中,佛祖居住在一个叫灵山的地方,唐僧就是在那里获得了经书。神话中的灵山,就源自于这座并不高大的鹫峰,在那烂陀附近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它只是显得非常突兀。
“这里常有鹫鸟栖息,山顶的高台也像鹫鸟的形状。”
5.红叶芙蓉

根据玄奘的记载,这个平台上曾经有一座精舍,佛陀当初在这里为信徒释疑解惑。
“精舍南边的山崖旁有一个石洞,佛陀从前在洞中修行。在精舍东北的石涧,有一块大磐石,是佛陀晾晒袈裟的地方。”
史料记载,佛陀涅槃后,信徒们在鹫峰举行了历史上的第一次结集,佛教最早的典籍就出自这里。
6.阿慧

从鹫峰返回那烂陀之后,玄奘迅速投入到学习当中,这是他西行印度最重要的事情。两百年以来,那烂陀一直是佛教文化的中心,它拥有的藏书量在整个佛教界首屈一指。
公元632年的春天,百岁高龄的戒贤法师,为玄奘专门开讲《瑜伽师地论》。
7.自娱自乐

《瑜伽师地论》是最重要的佛典,规模很大,体系也很完备,非一般人所能通晓。
戒贤师出名门,是瑜伽学派最权威的学者。为了这个远道而来的中国学生,一代宗师重开讲堂。这次讲经,不仅在那烂陀,而且成为全印度轰动一时的大事。
“法师殚精竭虑,用了15个月的时间,才讲完这部长达四万颂的经书。”
8.含羞草

在纸张传入印度以前,经书大多用梵文,书写在一种叫多罗树的树叶上,成为贝叶经。今天在那烂陀博物馆,仍然保存着大量的贝叶经。
多罗树生长在热带,树叶修长,非常适合书写,但是加工树叶的过程却很繁琐。用多罗树叶刻写的经文,防蛀,防潮,可保存数百年之久。
这些如天书一样的梵文符号,是用纤细的铁笔直接刻在树叶上,再覆上颜料。很难想象,抄写一部经典,需要多大的耐心和体力。

审核:喜羊羊&真诚靓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