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因湖得名,这里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风光宜人。洪泽湖历史文化、运河文化、淮河文化研究,取得显著成绩,得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得到包括乡贤在内的社会各界支持和关心。从2024年1月13日开始我们推出“致敬乡贤,赋韵洪泽”辞赋系列,以表谢意。本期为系列之十一。恭请关注,并多提宝贵批评意见。 淮安市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中心
2024年5月13日
洪泽三河赋
策划 宗长红 撰稿 夏宝国
天下曰三河者众,唯洪泽三河镇者,堪称淮上之名珠也。知之者曰,斯兴文化旅游者,诚可为也。
斯镇,东迎金湖之紫气,西沐洪泽之清风,南浴淮河入江水道之洪波,北闻草泽之芬芳。明清尝属高邮宝应,民国时期其北部隶属淮安,东部辖于宝应,西部大圩乡与蒋坝同属安徽盱眙,有鸡鸣两省,犬吠三县之说。境内赤水涧、棠梨涧皆唐潮河之前身,同为白水塘之灌溉渠道,今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之痕迹1;九龙湾叙述高家堰故事,五里牌辉映山盱五坝之美景;塘埂乃唐堰之演绎,回音昔日丰收之锣鼓;军垦农场忆屯田历史之绵长,亦叹今日庙堂眼界之高远。抗战时三河方归淮宝。1956,丙申之春,洪泽建县,三河蒋坝同为一镇,镇治蒋坝,之后乃分;2014,甲午深秋,区划调整,三河、共和合二为一,取名三河。交通便捷,长深高速过境,宁淮高铁穿腹,运河枢纽毗连;发展航空,将建机场。洪泽日出斗金,鱼肥蟹壮;储金献银,前景喜人,石油富藏。文化繁荣,诗词之乡,享誉九州。环境整洁,卫生城镇,全国先进。文明城镇,国家表彰。
若文韵深厚兮,遗址众多,论洪泽者,首屈一指也。施庄遗址,斛形杯兮彰新石器文化博大精深;塘埂旧迹,陶网坠兮显长淮渔文化历史之久远。绳纹陶片兮证西周之繁华,蚁鼻钱币兮印商贾之云集。世界遗产高家堰大堤巍然屹立兮,辉映洪泽湖碧波茫茫;石刻遗存:“柿蒂纹图”竞表不同凡响兮,“如日中天”乃喻前程似锦。昔哉,仁义礼智信诸坝减水分洪,彪炳先辈治水千秋之业绩。今朝,洪金干渠碧水滔滔,泽润下游亿万之黎庶。白水塘,邓艾屯田铸风流兮;八里堆,汉代文化竞芬芳。朱圩杨柯仁倍加珍惜兮,百万年前犀牛化石;燕京专家科学考证兮,千里之外京华殿堂。草桥结拜,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犹存兮;水漫泗洲,巫支祁携康熙帝警钟长鸣。嗟呼,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也。
盖钟灵毓秀,人杰地旺耶。罗炳辉挥师北渡歼顽敌,更留铁军英名响八方;邬义田、严仲儒、王正明英勇抗日威高望隆,曹恩宾清华之俊才、海军之高工,均蜚声地方。尝育神州石油贤才兮,洪泽湖畔桃李芬芳;中渡莫测丹青,弘扬中华艺术兮,享誉世界殿堂。王君卫华《淮安文学史》兮,开郡府史界之先河,声振江淮之文苑。油田技校尝育神州石油贤才兮,中华大地桃李芬芳。民风好客,美味众多兮,香飘四方。麻辣鹅,肉质肥嫩,色泽红亮;银鱼蒸蛋,味引洞中仙,香招天外客;红烧白鱼,久享盛誉,苏东坡云:“三年京国厌藜蒿,长羡淮鱼压楚糟”;三河面絮,骚客赞曰“珍珠翡翠白玉汤,游客争尝神飞扬”。
癸卯金秋,印度维城,传出喜讯,洪泽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灌区面积广袤,覆盖三河全境。嗟乎,盖区区一镇,坐拥古老灌区、傍依洪泽湖大堤,均为世界遗产!九州名镇,谁与比肩?
噫!其区位之优越,若历史之悠久,盖物产之富饶,兼四季之宜人,况政通人和,夫兴文化旅游者,焉可无为哉?
初稿于2018年5月3日凌晨3点18分;
2019.9.5日下午再稿2020年2月13日晨5点完稿。
2024年5月13日晨5点定稿
“致敬乡贤 赋韵洪泽”辞赋系列宣传之十一 总策划 何延超
编委会主任 夏宝国
统 筹 王海洋
本期推荐 赵 民
摄 影 陈 凯
审 稿 张敏 璩成荣
主 编 孙玉清 蒋厚健
宗长红简介 淮安市洪泽区三河镇人,企业家,1978年生。洪泽区政协委员、无锡淮安商会常务副会长、洪泽区爱心助学基金会无锡副理事长、洪泽三河镇联堡村名誉主任。长期坚持奉献爱心,关心教育,热爱国防。曾荣获无锡双拥模范、无锡好人、淮安好人光荣称号。长期关心支持洪泽湖文化、运河文化和家乡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