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民俗小说《赫哲密码》
——欧阳如一
第三章:角楼张家
张桂花的娘家比她夫家有钱,却也衰败了,1949年后国内的有钱人家没有一个不衰败的。燕京大学教授马本利失踪不久他岳父——患肺结核的张老爷子就不行了,咳血,说不出来话,就向他的两个老婆和十几个儿女比划,意思是:“你们都过来。”张桂花和她母亲就各拉到了老爷子的一根手指头。老爷子让老掌柜拿出一个大包袱,冲他大儿子比划:“这是你的。”大少爷跪下向父亲磕了一个头,顺势用手摸了摸,包袱里好像有房契、钱票和一些金银首饰,他知道他这份在全家最多的,可还是太少了,他是嫡长子,应当继承张家的全部财产。老爷子又让老掌柜拿出一个小一点的包袱,冲他大女儿比划:“这是你的。”张桂花跪下向父亲磕了一个头,也摸了摸那个包袱,里面的东西她得和另外两个弟弟妹妹分,她还得负担起母亲的晚年,女人能分到一份财产已经很不错了。老爷子又让老掌柜拿出一个再小一点的包袱,瞅着他唱京东大鼓的小老婆已经抬不起手,直导气,看样子快不行了。二奶奶跪下说:“老爷您大姑爷去了香港,挺好的,很快就会回来。”老爷子瞪着眼。“老爷,您给我的我会给我的儿女,她们还都要强,您放心。”(删掉两行)老爷子目光开始涣散,仍不肯闭眼。“老爷,您走后我不改嫁,死后和您并骨。”“唉……”老爷子嗓子里发出一声叹息,这才闭上了眼睛。张家的每个人都拽着老爷子的一根手指还不够分,跪在地上哭成一片。老掌柜说:“各位东家,老东家就这三个包袱,是他的全部财产,他吩咐以后家里大太太主事,你们节哀顺变吧。”老爷子去世不久悲伤过度的大太太就去世了,大太太一去世小太太就跟一个唱戏的跑了,大少爷有了钱娶了一个当红的混血舞女常住酒店,他另外的儿女也卖了分到的房搬到了外面住,就不断有人搬进来,把张家的大套院变成了大杂院,老掌柜就找到张桂花说:“大小姐,您得回来顶张家的门,要不你们兄弟姐妹真就散了。”张桂花就和冯掌柜搬回了角楼他们只剩下一正一厢两间房的小院,他们俩结了婚又陆续生了五个女儿,加上前窝的一女一儿一共九口,又是一个大家庭。 “老冯快点,要迟到了。”大小姐马秀兰冲他继父喊。“是,大小姐,黄包车在门口都等急了。”冯掌柜虽然已经是一家之主,五个女儿的父亲,在前东家的女儿面前还是个下人。从东南角楼到灯市口的穆德小学有四五里地,车夫快跑也得半个小时,为抢时间冯掌柜经常会下来跟着跑,到学校门口车不让进他还得把马秀兰背到教室,在炉子上把她要吃的东西烤上,苞米、烟薯、烧饼或面包,满屋的香气让同学们直流口水。马秀兰经常在下面做小动作逗同学们乐,老师却只用戒尺打他旁边学生而不打她,因为她姥爷是校董,与马连良、侯喜瑞等回族名人合伙投资了这座小学,她是校董家的千金。“冯先生您别送,我自己走。”大少爷马卫平对他继父说。“这是一百,你渴了就买瓶水喝,下雨就坐车回家。”国家在用人民币替换“杂币”,新钱的一分是老钱的一百,冯先生给的是一分可习惯叫它一百,全家就大小姐和大少爷有这待遇。“你直接上学不要在外面逛。”冯先生嘱咐。马卫平就让书包一路打着屁股,专挑很少遇上同学的路上学。他会经过角楼,那上面不常上人的房子里有一对姐妹狐狸会经常出来拜月;再去蟠桃宫,那里的斗拱、藻井、梁柱、墙壁都是神仙的木雕,足以装下一部“西游”;遇到铁道口放栏杆他会看着火车车窗里一张张一闪而过的面孔,想象他们来自何处要去何方;他来到学校已经上完了两节课,老师会说:“马卫平你明天再来吧,再考三分以下你就给我退学。”“爸,我考了四分,她考了五分。”冯家的五个女儿对她们的亲生父亲说。她们没去大姐以前读过的私立小学,那时候私立的东西都归了公;她们也没去大哥读过的重点小学,离家远还得父亲送;她们在离家最近的普通小学读书,五姐妹站在一起每个短一截就像乐器里的排箫,五姐妹小的捡大的衣裳款式都一样就像整齐的校服,只是补丁摞补丁; 五姐妹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有的老师竟然教过她们五姐妹,她们的漂亮和聪明就出了名。父亲说:“你们的漂亮不如姐姐,聪明不如哥哥,不能骄傲。”五姐妹也承认,因为姐姐哥哥的父亲比她们的父亲漂亮聪明,她们的父亲还曾是姐姐哥哥的父亲的伙计,好在是新社会,工人农民的地位比资本家和地主高,可他们的父亲在母亲和大姐面前还是直不起腰。“五朵金花,你们看我给你们带了什么?”穿着军装的民警马良进屋就对冯家五姐妹说,这五姐妹就跑出去翻他挂在自行车上的书包,里面瓜籽、核桃、糖炒栗子应有尽有。屋里清静下来马良正好和这家的大姑娘马秀兰说话,马秀兰那年二十岁,是纺织工,三班倒。她长得辫子粗、脸白、眼睛大,睫毛长,有点洋人味儿,是崇文门一带最漂亮的姑娘,民警们就都愿意管她家这一片,好没事就来跟马秀兰说说话。他们有时不说话一坐就是半天,好像对方的眼睛里就有瓜籽、核桃、糖炒栗子。来的民警还有牛成儒、李富宽,他们好像是来这里值班的,这个来了那个就走,马秀兰跟他们都挺好,这让她母亲不知道该咋办。“卫平,《乌苏里船歌》你会唱吗?”那天三个民警一起来了冯家,还各带了一件乐器——快板、小鼓和镗锣,那时候民警的岗位就在居民家,他们的工作就是跟群众聊天,就对各家的情况了如指掌,敌特分子一抓一个准。他们也经常在街头巷口演出,大多是快板书和三句半,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国家的新政策,这次他们要在蟠桃宫的庙会演出,就想和这七兄妹合唱一首《乌苏里船歌》,可他们不识谱,不会唱。马卫平拿过歌谱就唱了起来:“啊朗赫呢哪,啊朗赫呢哪,啊朗赫赫呢哪,赫雷赫赫呢哪,啊朗赫呢哪,赫雷,给根……”民警们惊讶道:“卫平,这是新歌,电台才放你就会啦?”五姐妹中的一个说:“我哥说会赫哲话。”另一个说:“我哥有个翻译的小本本。”他们的母亲边摘着豆角边笑眯眯地看着这些孩子,突然问:“卫平,是你爸留下的那本词典吗?”马卫平拿出一个磨掉了漆的小布包说:“是啊,怎么啦?”他母亲哭了起来,说:“你这死孩子,我找了它十五年!”


男播简介:铁微(王尽量) 河北省廊坊市金融系统青年联合会常务副主席。爱好广泛:酷爱运动,杨式和吴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喜欢文学艺术、文学创作,曾在新华社《瞭望》周刊,人民日报《市场报》、《经济日报》、《金融时报》、《中国政协报》、《经济参考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爱好诵读,影视片配音,配音秀达人。曾在多家媒体平台担任主播,发布多篇文学作品。
女播简介:玉华,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现已退休,爱好广泛,尤喜播音、唱歌、旅游等,用声音传递人间的真善美,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好河山。在多个公众号平台担任主播,做义工。播讲的长篇社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等作品上了喜马拉雅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