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最好的祝福
——谨以此文献给敬爱的母亲
◎李益萍
我们家,在她没有来之前很穷,穷到上顿接不上下顿。她一来便彻底改变了,这就是我的母亲,如冬天里的一把火,给家带来温暖和希望。
在她弱小的身躯里,藏着无尽的能量,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为家筑起幸福长城。
母亲受的苦,从怀上孩子便开始了。出生前,心始终悬而未决,充满着期盼与焦虑;孩子呱呱坠地后,母亲释然了,可每一个成长的瞬间,仍让母亲担心。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病痛,一次次情绪波动,都会让她的心狠狠揪紧。“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为了儿女,弱女子化作神,这是母亲的共性。
在我的心中,母亲无所不能,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永屹立在生命之中。每当无助难过时,第一个喊出“唔咩”;每当受伤时,第一个投入她的怀抱。无论遇到什么,母亲总能披上铠甲,成为我们坚强的后盾。可有谁理解,她生我也是第一次做妈妈,有疲惫、也有痛苦、也有需要关心的时候。只是因为孩子,才选择将所有的苦埋藏起来。
母亲的爱,无需跋山涉水,无需漂洋过海,它就在那些平凡日子里,悄然绽放。母爱是港湾,守着故乡。一位诗人曾说过:“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便是母亲的呼唤声。”
儿时,如同野孩子,整日在乡间田野中嬉戏,当饥饿和疲惫袭来,家便成了我们最渴望的归宿。进门的那一声“唔咩”,永远是我心中的那一份安定与满足。
长大后,为了生活和责任在外奔波,历经风雨。可无论我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风景,踏进家门,她依然在等待。
母健在,家便安。母亲的牵挂,是穿越时空回家的理由。在外几十年每次回到家,总是第一件事便找到母亲轻声道一句:“唔咩,我回来了。”即使路途再遥远,也记得回家,因为那里,有最深爱的人在等待。
在他乡日夜奔波,回家的那条路不知留下了我多少急促的脚印,不知留下了母亲多少挂念与担心。
王安石曾言:“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每当听闻杜鹃鸟的声音,母亲总能想起离家的孩子,虽相隔千里,心却紧紧相连。每一次回家,都是一次心灵的归航。家中的母亲总是忙碌着,田里土里、山上山下从未闲着,我还能不能帮母亲干点农活?
母亲如人间的春风,而孩子便是枝上的嫩芽。从一颗小苗长成遮风的大树,每一步都离不开母爱的滋养。
倘若母亲远去了,便再也无人唤一声好孩儿。家从此没了温暖;心也失了归途。
老舍在《我的母亲》回忆自:“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没有了母亲,家便失去了温暖和依靠,如同一座空荡荡的木房,散去了往日的烟火气。只剩下一砖一瓦,承载着母亲的记忆,弥漫着母亲的气息。没有母亲陪伴的日子,无人替我擦拭泪水,无人给我留最喜欢吃的东西。
《目送》中有一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儿时,我们目送母亲的身影,为爱打拼,为家奋斗;长大后,母亲目送我们背井离乡,倚在门窗只盼儿女回家团圆。
生命是自由,人生是独立的,而爱就如同生命一样,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母亲心底的爱,是永远无法磨灭的。哪怕人在远方,盼你好、祈你安的,真真只有那生你养你的人。
时光走远,年华还在,别犹豫,带上儿孙,回家看看,这便是母亲节最好的祝福。
(写於2024.5.11母亲节前一天,2024.5.12母亲节修改於南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