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次见绿皮车
作者:景新跃
题记:一代人的历史,一代人的经历,一代人的记忆,一代人的专属符号:铁道兵、闷罐车、铁路免票、小偷、票贩子、方便面……致坐火车的朋友!

烟台始发的K875次新型空调快速列车,15:25分驶离南昌站,沿着沪昆铁路一路向西行驶20小时42分经停12个车站,第二天12:07分安全正点抵达终点站贵阳。这种低价格、慢节奏的出行交通工具仅仅受到囊中羞涩和有故事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选择速度更快、用时更短的高铁或飞机。7车厢22号下铺是我在手机APP上提前预订,乘坐这趟绿皮车,意在放任心情重拾久违的记忆。
上初中之前没见过火车,为圆梦借礼拜天约七八个同学带着干粮,步行十五里路去普集镇。普集镇火车站(今武功站)是陇海铁路线上一个三等站,有客运和货运在车站停靠。那时,还没有渭河大桥一说,河南河北往来靠村民在渭河上临时搭建的木桥或渡船,每次收费五毛。未睹火车先闻汽笛声,火车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像一头疲惫不堪的老牛,拖着几十节车厢在两条钢轨上跑来跑去。为了不虚此行,我们几个偷偷爬上停在货场上的工程宿营车,享受“坐”火车纯粹简单的快乐。

参军入伍,军列是灰色铁皮闷罐车,形似蚯蚓,印象深刻,站站必停慢如蜗牛。一节车厢一个单元,没电没水,麦草当床就地而卧,关起车门一片漆黑。饿了、内急都必须忍着,只有到兵站才准下车,排队统一进食集中“卸负”。当兵第一次探亲,铁十师新线运输管理处已经开通了德令哈至哈尔盖段临管客货混运火车,每列货车尾部挂有一节老式单体客车,车厢两边是用木条制成的高靠背背对背硬座椅,中央硕大的铁炉子上座把烧水壶,炉子为车厢供暖,水壶提供饮用水。穿着军装的服务员忙而有秩,热情接送着每一位上车下车的乘客,不时抽空给炉堂添加一锹燃煤,为有需要的乘客添加开水。车厢里清一色军人——青藏铁路建设者铁道兵。从西宁到西安火车行驶23个多小时,我也站了23个多小时,下车时腿肿的移步都困难。票难买车难上,仰仗十师西宁办事处乡党几天前买到一张无座票,车厢里人满为患,过道、厕所、座椅底下都是人,到站的难挤下去,坐车的难挤上来,乘客从火车窗口爬进爬出。
脱下军装穿上铁路服,享受体制内待遇,出示证件就能上车。持《工作证》和定期、通勤、探亲免票,可签不同车次的不同坐铺。施工企业处于下行状态,僧多粥少下岗待业人员炼地摊,头脑灵活者借助乘车的便利条件带货跑生意,实行自救渡难关。火车车厢里拥挤嘈杂,小商小贩窜来窜去与乘警、列车服务员打游击,叫卖价格低廉的烧鸡、啤酒和时令食品等。小商小贩干扰了站车正常工作秩序,兜售的食品多数来自小作坊质量安全没有保障,但在利益的驱使下屡禁难止。站车广播不时提醒乘客看管好自己物品,不要交给不认识的陌生人,防止顺手牵羊。有位朋友回家相亲,签到的是上铺,下车时怎么也找不到新买的皮鞋,服务员指指地上一双旧胶鞋说算你遇上有良心的穿上下车吧,打那以后凡坐卧铺朋友都会把鞋包起来压在席位褥子下面。和几位同事跑通勤,上车时前面人背上贴了张乌龟画,大伙哄堂大笑,入坐后有人发现口袋空空钱物不翼而飞。这正是“事出反常必有妖”。

改革,政企分离取消免票福利。窗口购票一票难求,找票贩子卧铺票加100元、座号票加50元、无坐票加20元。车票是乘客坐车的唯一凭据,检票进站、上车验票、中途查票、持票出站,严控齐管为的是堵塞逃票和买短乘长、持慢车票乘坐快车、买“两头票”的违法行为。有人说绿皮车永远都是“泡面味”,车厢的空气里像是撒了红烧牛肉面和鲜虾鱼面的调料包。朋友淡笑间说:“车上盒饭太贵,动辄二三十元。火腿肠混在泡面里也好吃”。吃方便面有讲究,先洗面,洗去面中添加的保鲜防腐剂和油脂,控干水分放入调料和自带的葱花二次冲泡,饭后吃口馍压压,茶水漱口减去异味。既经济又实惠。
车票实名制终结了“黄牛党”。人们出行越来越便捷,足不出户便可以订票,快车、城际、高车根据个人经济、时间和兴趣任由选择,不再为一张车票犯愁,半夜三更去排队、托人找关系,真真正正实现了说走就走。上铺的乘客告诉我,坐高铁太奢侈,他在建筑工地打工一天也不过挣200多,这车慢心踏实。他说老家在毕节,初中没毕业就跟着村里大人们外出打工,那会儿谁舍得花钱买卧铺,能有个座位或找个座椅下面躺着就很是满足了。赶上夏天坐车就怕停站,虽然每节车厢顶部都装有十几台电风扇,但经不住一路太阳暴晒还是如蒸笼一般。
朋友说:现在的高铁很快,快到你都记不清邻座的美女长啥样;火车很慢,慢到你可以听一个人讲完他的一生。在这慢悠悠的火车上,我听到过很多故事,也见证过同事因火车缘分开启的爱情之旅。同事毕业分配到兰新铁路复线项目部,春节休假从张掖回达州,闲聊中得知坐在对面的年青军人也到达州。军人得知同事和自己是老乡,主动套近乎自我介绍,说完自己家庭状况又说自己部队工作情况,除了军事机密不能说外把自个儿翻了个底朝天。一路上屁颠屁颠献殷勤,话不投机,俩人对眼约定春节过后还一起坐火车回单位。就这样一来二去修成正果牵手走到了一起。用同事的话说“只因在火车上多看了你一眼,今生的爱情故事再没有改变”。

2024年第二场雨雪,唤醒了人们对绿皮车的认知,反思出行交通工具多样性共存的必要性。临近春节寒流来袭,河南、河北、安徽极端暴雪,湖南、湖北冻雨,高速连堵三十多小时,高铁、飞机延迟或取消,大量旅客滞留途中。谁能想到极端天气,千山万水送你回家过年的竟然是被人们淡忘已久的绿皮车。网友调侃“绿皮火车就像是一位老父亲,看着高铁儿子越来越优秀,自己渐渐隐退,可是当儿子黔驴技穷、无力回天之时,不惧雨雪严寒、披甲上阵,第一时间冲出来站在一线。”高手这样发文:高铁坐的是儿女,火车坐的是父母;高铁是理想,火车是归途;高铁是中国速度,火车是中国温暖;高铁是朝九晚五的奔波,而火车是人间烟火的相逢。我说“如果高铁是国人的脚步,那么火车就是国人的灵魂,不妨放慢脚步等等灵魂”。
列车到凯里,一位身材魁梧满头白发的“文化驴友”,戴眼镜扎小鞭,挎着相机身背行囊,坐在对面下铺。自称是自由撰稿人。因年龄相仿,话题便从俩人共同特征白头发聊起,他不否定基因、营养、情绪等因素对头发变化的影响,他认为“每根白发都代表着一件阅历”。谈及火车,他讲到1810年火车先驱乔治•斯蒂芬孙、1876年吴淞到上海第一条“寻常马路”、1881年第一辆火车“中国火箭号”,对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谐号动车组和磁悬浮列车侃侃而谈。他说喜欢坐慢车,一来可以饱揽沿途风光,领略大自然神奇;二来接地气,能听到吃瓜群众的声音;三来可以静心思考,整理些闲笔。他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绿皮火车乘客,保守怀旧、日常压力大、寻求放纵……不知不觉,列车到达了目的地。莫问君归处有缘自相逢,道一声珍重,细雨中我们挥手告别。
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再到电力机,从慢车到高铁再到磁悬浮列车,从窗口买票到网上购票再到刷脸进站,中国速度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出行需求。但我心依旧,就好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位独一无二的“白月光”一般,仍衷情于虽慢也至的绿皮火车。



作者简介:景新跃,铁道兵四十八团周至籍战友会会员。自小偏爱文学,但读书不精,底子簿,常有写作冲动少有作品刊登,愚也。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