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情结
六师 远征 (张燕珍)
🔺高考时期的我
我曾参加了1978年和1979年两次全国高考,结果都是名落孙山。那时人们把高考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我就是被挤下独木桥的人。那时人们把高考落榜者比喻为分毌,中榜者为分子,因此当别人询问我考得如何时,我自嘲变成了分母。四十多年过去了,每年的高考时节,都会让我想起在那炎热的夏日,我曾为高考拼搏的经历。
1977年4月我复员回到北京,当务之急要找份工作,由于当兵期间一直从事医务,我当时的愿望就是到医院做一名护士。爸爸特意到附近的几家医院联系寻问,当时“文革”刚结束,学历开始被重视起来,我在部队虽然做了六年的护士工作,但由于没有护校学历,他们都拒绝接收我。朝阳区军人安置办公室为复员兵提供了大量的招工指标,每次去那里,都能看到上百家的招工单位和具体岗位的信息,如果愿意可随时上岗,但就是没有一个与医疗有关的工作。四个月后,在一位叔叔的帮助下,我被安置到四机部所属北京的一家工厂医务室做了护士。在家等待分配的那几个月里,爸爸常督促我没事时把中学的功课补补,我偶尔也会拿起妹妹的课本翻翻,但总是看不下去。那段时间,很多“文革”时不允许阅读的书籍开始流传起来,我找来所能找到的各类中外小说,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我被小说中各类情节而吸引,为小说中人物命运所感动,开始对人生、命运、前途、理想这些抽象的东⻄有了一些自己新的认识,那大概是我一生中读小说最多的一个时期。
我渴望知识,向往学堂。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将来供你上大学。那时我不知道大学是什么,但知道这一定是爸爸对我的希望和要求,是我努力学习的方向,我的大学梦也许就是从那时开始的。进厂工作后,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短期目标,就是努力工作,好好表现,争取早日被选送上大学,成为工农兵大学生。上班两个月后,金秋十月的一天早上,从收音机里,我听到中央人⺠广播电台播出了全国高考改革的消息。这消息对我来说如同一场大地震,它似乎让我的大学梦彻底破灭了!
在改革的春⻛里,“文革”十年后的第一次全国高考于1977年12月举行,厂里领导鼓励有能力的职工报名参加,众多有志⻘年踊跃参与,而我只能望洋兴叹!1978年1月,高考录取开始,厂里有三十多人成了那一年的天之骄子,有幸走进大学。我为他们高兴,由衷地佩服和羡慕他们,其中有一位女工考上了北京医学院,让我羡慕不已。后来我又听说,考上的人里面还有几个复员兵,这让我感到吃惊,也给我的大学梦点燃了一丝希望。
此时我真的有些懊悔,懊悔自己以前没有听爸爸的话,把中学的文化知识都捡起来。当兵的时候,爸爸给我寄去中学课本,经常写信嘱咐我抽空学习。复员回家等待分配工作的几个月时间里,爸爸也常劝我乘这段时间,学习文化课。爸爸总是说:文化知识到了什么时候都有用。而我却把爸爸的谆谆教诲当成了耳旁⻛,从来没有静心坐下来,系统地把中学文化课程学起来,以至于错失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那一年厂里考上大学的个别复员兵和我有类似经历,他们也是很小当兵,没啥文化,全靠自己努力和家人帮助,在短时间内临阵磨枪,金榜题名。他们的成功极大地鼓舞激励了我,扪心自问:他们能行,我为什么不行?经过一番思量,我下定决心拿起书本,参加1978年的全国高考。那年的春节过后,我找来中学的数理化课本,开始学习起来。我在“文革”开始时读小学三年级,之后学校停课近两年,混到初一当兵,数学学到一元二次方程,物理和化学从来没在课堂上学过。就是这样的功底,我却下了如此大的决心,真不知那时的底气从何而来。
我白天上班,晚饭后坐在桌前学到12点,我为自己制订了一个学习计划,要在短短的5个月时间里,把初中高中的课程全部学完,还要备战高考。我的决定得到爸爸妈妈的全力支持,在那段时间里,我不做任何家务,饭来张口,妈妈在生活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常把削好的水果端到我面前,甚至在炎热的夜晚,站在旁边为我摇蒲扇,常常在深夜一遍遍催促我早点儿睡觉……我就如同上了发条一样,全身心投入到了高考复习之中。
我在部队时自学了一点儿化学,对化学有一个基本概念,但我的数学和物理知识等于白丁,我需要有老师帮助。爸爸妈妈认为,咱们身边都是大知识分子,不缺老师。就这样我的姑父和邻居李叔叔义不容辞地成了我的老师,教授我数学和物理,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每天晚上给我授课,尤其在炎热的夏天里,他们大汗淋漓地耐心为我讲解书本上的知识,那时家家都没有⻛扇和空调,只有手中的一把大蒲扇略解⻛凉。我认真听课,非常用功,课后做了大量习题,但毕竟基础太差,理解能力欠缺,短期内灌输了太多东⻄,自我学习体会能力有限,对所学的知识总是似懂非懂。在备战高考的复习过程中,我把绝大多数时间都放在了数学和物理上,其次是化学,因此没有整块时间对付政治和语文的复习,只是在上班坐⻋的路上背背政治题,有时晚饭后爸爸拿着政治复习题目帮我一起学习一会儿。对于语文考试,我没有时间复习语法和文言文之类的东⻄,只是写了两篇作文作为自己的范文,希望在考语文的作文时套用上。高考之前,厂里给我们考生两周的脱产学习时间,我全力以赴地进入高考前的冲刺阶段,两周的时间里,我在家里没有出过⻔,夜以继日地复习复习再复习。
1978年高考的日子是在7月7、8、9日三天,那是北京最炎热的时候,抹一把额头上的汗珠甩在地上,可看到一⻓串的水滴。考场设在将台路中学,我骑⻋去了学校,找到教室,坐在被指定的位置上。整个教室里的考生都是被耽误的一代人,没有一个应届高中毕业生,他们当中有的已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我当时22岁,应该是大学毕业的年纪,但在这个教室里,算是最年轻的之一。为了圆一个⻘春的梦,更为了填补失去了的学习机会,我们勇敢地走上了这座独木桥。
🔺1978年高考现场(网上下载)
闷热的考场是寂静的,我埋头做着每一道题,时不时擦一下脸上的汗水。中午休息时,在学校外面的荫凉处坐下来,从包里拿出妈妈准备的午饭,吃上几口,然后再翻看一下下午考试的科目。三天的考试结束后,我的感觉是没有考好,因为有些题我不知如何回答或没有把握。后来高考发榜证实我的感觉是正确的,我的高考成绩比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低了20多分。
爸爸妈妈和所有的家人都没有笑话我,还说我考得不错,这给了我很大自信和力量,让我感觉自己还没有那么差劲,还有希望。是希望和自信给我带来了动力和勇气,我决定打起精神,重整旗鼓,再次备战,参加1979年的高考。这一年妹妹高中毕业,我将与她一起经历一场重要的人生挑战。
我重拾复习用的书本资料,为自己做了复习计划,我的姑父和邻居李叔叔又来耐心地为我上课,帮助我复习,答疑解惑。夜晚,我和妹妹坐在一张书桌上复习功课,我常向她请教一些问题,她总会耐心地解答。她常带回学校里的考试卷子让我试做,做完后,她帮我批改,有时会说:你比我们班某某同学做得好。这给我很大鼓励,当时妹妹学习很好,是在她们毕业年级里的一班,班里都是年级里最优秀的学生。我仍然是白天上班,晚上复习,妹妹早睡早起,我每天熬到12点之后,所有的休息日都在用功复习,我全力以赴地备战1979年的高考。
在我紧锣密鼓地高考复习时,传来四机部GY医学院的招生消息,学校是教育部认证的大专学历,1979年面向全国所有四机部的医疗单位招收工作两年以上的50名学员,当年5月底考试。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高兴,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读书机会,因为我有高考经历,目前正在备战高考,考入这所学校应该更有竞争力。我仍继续复习,不允许自己有一刻时间怠慢,我心里盘算,如果能考上GY医学院,可以给自己一个机会,也不影响我的高考复习,如果考上大学,我可以放弃大专。GY医学院的北京考场设在酒仙桥医院护校,考试那天大概有200多人参加,都是在京四机部所属单位的职工,他们的年龄从20多岁到近40岁,后来知道北京考生被录取了10人。考过之后,我感觉如果没有意外发生,应该有希望考上。
1979年的全国高考终于在炎热的7月7日如期到来,那年我们工厂只有三人报考理科,他们两人参加过1977年和1978年两次高考,我们都是同龄人,已经23岁,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来到了考场。这年的考场里出现了应届高中毕业生,他们年轻,充满活力,是“文革”后教育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也是这一年高考强有力的竞争者。在闷热的教室里,我们神情紧张、汗流浃背地度过了三天高考时光。
第三天下午考试结束后,厂医务室主任的女儿(她是学校别的教室的监考老师)在教室⻔口找到我,告诉我GY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已寄到医务室,让我赶紧回厂里一趟。刚经过三天的考试,觉得数理化又是考得不理想,身心俱疲,这个突然到来的消息让我有些激动,因为我看到了读书进学堂的希望!
回到医务室,大家高兴地围着我,询问我高考的情况,并祝贺我考上了GY医学院,王大夫把入学通知书递给我,她似乎比我自己还高兴,因为她深知我一路走来的艰辛。我去厂里的澡堂痛快地洗了个澡,把三天来的汗水洗净,把疲惫洗掉。我打电话给爸爸,告诉他这个好消息,让爸爸妈妈也为我高兴。王大夫当晚值班,我就住在了厂里,吃过晚饭,我们聊到很晚。
第二天早上回到家,我又蒙头大睡起来,似乎要把所有缺失的休息都补回来,中午时妈妈把我唤醒,焦急地问我:你到底考上学校了吗?我告诉妈妈:考上了。这时妈妈才知道又是妹妹恶作剧,跟妈妈开了个玩笑。原来是妈妈进屋后,妹妹对妈妈说我其实没考上学校,现在不高兴,在床上睡觉呢。
我和妹妹终于都如释重负,等待着高考的成绩。此时全家人的主要话题都是高考,晚饭后爸爸常常为我和妹妹估算一下分数,我们都坚信妹妹考得很好,能够上重点大学。但她总觉得自己的化学⻓项没考好,常自己吓唬自己。爸爸妈妈为我能被GY医学院录取非常高兴,我的文化底子薄,这个结果他们很满意,而且我还是带工资上学。那些日子里,我和妹妹晚上躺在床上聊着高考的趣事,说着哪道题我们是如何回答的,当结果不一样时,我会说:我又错了一道题。
我和妹妹就是这样轻松愉快又忐忑不安地度过了高考后的三个星期,直到8月1日那天,总在关心照顾我们的妈妈突然住进了医院,初步诊断为直肠癌,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仿佛天塌了一般。一周之后,妈妈做了手术,她从手术室被推到病房后,一直闭着双眼,一声不吭,静静地忍受着所有痛苦。妈妈术后的第二天是高考发榜的日子,我再次落榜,这是我预料之中的。但让我激动高兴的是妹妹的考分超过了重点大学的分数线!一直以来,全家人都期望着妹妹考上大学,尤其爸妈更是盼着这一天的到来。我来到妈妈的病床前,她闭着眼睛睡着,忍受着术后的疼痛和全身的不适。我俯下身子,在妈妈耳边轻声地说:艳红考上大学了!妈妈立刻睁开眼,眼睛里闪着光,充满着激动和高兴,喃喃地说:是吗?真好!这个好消息对妈妈来说,无疑是最强有力的营养药和康复剂!
妈妈术后正在慢慢地恢复,我真的不想在这个时候离开重病的母亲,我考虑放弃去学校报到,等来年再去重考。我把想法告诉爸爸时,他一口拒绝了,让我安心去学校上学,不能放弃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他会安排好家里的事情。就这样我和妹妹在妈妈术后二十多天,先后离开了北京,开始了我们的大学生活。
那一年厂里去参加高考的三个年轻人全都落榜,我的分数是三人中最高的,距离最低录取分数线还差30多分。在此之后,其中一人上了电大,毕业后成了厂里的工程师。另一人继续努力复习,改考文科,1980年第四次参加全国高考,终于金榜题名,被政法大学录取,后来做了律师。我在GY医学院学习三年,毕业后回到厂医务室做了医生。我们三个人的经历⻅证了一代有志⻘年,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所走过的高考求学路。高考是一场重要考试,它会成为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它不能决定我们的一生。
在我高考的路上,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姑父和邻居李叔叔,是他们指导帮助我了解了数学和物理的世界,让我对自然科学有了最初的认知,没有两位老师的教诲,我不可能走进学校。感谢妹妹给我的所有帮助,在紧张的高考复习过程中给我快乐和鞭策,怀念我们共同度过的那段美好时光。最要感谢的是我的爸爸妈妈,他们给了我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以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他们总是充分认可我、夸奖我、鼓励我,从未给我施加任何压力,正是他们这种充满慈爱的无形力量,让我有勇气走上这条艰辛的高考之路,并能善始善终。
人生有很多遗憾,没有能够通过国家正规高考,走进我梦想的大学,是我终生的一件憾事。我曾问过自己多次,如果我再努力一点儿,如果我改考文科,如果当时我能找到更合适的复习资料,如果我把工作停下来,坐在妹妹的教室里学习,如果……我是否可能考上大学呢?不知道!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时光匆匆,回首往事,我庆幸自己当年的选择,它给我的人生增加了色彩。因为有遗憾,我的人生才得以圆满。
槛外人 202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