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乡记忆·红色云蒙”系列征文之12
【写在前面】5月12日,“原乡记忆·红色云蒙”主题采风研讨交流会将在麻坪镇举办。《馨香盈秀》《四月芳菲》两刊特专栏刊发与会嘉宾的文章,以回应大家的关注。今日刊发余江侠老师的《洪涛肆虐党旗红》,请欣赏。洪涛肆虐党旗红
文/星辰大海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迎着初夏明媚的曙光,嗅着沃野久违的麦香,放眼望去建设中的家乡郁郁苍苍。远处铲车、挖机的轰鸣打破清晨的宁静,平整宽阔的河堤上行人渐次熙熙攘攘,耳边传来广场舞曲的喧嚣,最动听的的还属校园上空回荡的嘹亮歌声。云蒙山下麻坪小镇亘古未有的变化从未像今天这样让人心情欢畅。
白墙灰瓦户户连,四周花竹绕楼前,四通八达道路贯,这就是2020 年“8、6”洪水后灾民的新家园。“怡鑫園”依街后而建,紧邻小镇幼儿园,此处原为街道村民的农田,在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后国家出资援建,党政干部亲临作战。不到半年时间为受灾群众修建起新家园。新区的落成无论是外观还是陈设美观舒适,令过往行人心生羡慕,更圆了远山百姓祖祖辈辈迁出深山的夙愿。
洪水无情人有情,波涛肆虐党旗红。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天公作怒,断断续续阴雨已下了数十天,村里的青壮年在新冠疫情解封后由政府牵线搭桥外出务工已近四个月,村子里大多散居着暑期还家的孩子和老人。八月六日深夜,暴雨如注,洪水暴涨,吞没了农田,噬咬着河堤,摇撼着大树,漫上了房屋……风雨中传来焦急的呼喊“洪水来了,快点往高处跑啊……”黑暗笼罩大地,耳边只听波涛的嘶吼和电线杆倒地的声响。黑暗,还是黑暗。求援的手机已没了信号,河沟已是汪洋一片,分不清哪里有路哪里是桥。孩子们哪见过这阵势,年长者果断破窗或抱或背,领着家人逃向后山。为了防止孩子受冷发烧,坡地尚未启用的墓穴也曾成为孩子们的寄宿地。惊慌失措、磕磕绊绊,人们在逃生的路上熬过了惊心动魄的一晚。

失联,还是失联。眼瞅千疮百孔的沿河两岸,党政领导落泪了,爬也要爬进深山,摸清情况解救受困群众。洪水还未退去,拍打着两岸的断崖峭壁。在骇人的浪涛前,在垮塌的堤岸边,人们望着峪口方向飘摇的房屋,昔日的原野、田地已水漫金山。党政干部出发了,云蒙山村党组先锋队出发了……消防战士赶来了,志愿者赶来了,出外施工队返乡了……三天,只有三天洪灾的信息已传遍大江南北。一场宏大的救援行动开始了。每天扛着红旗翻山越岭行进在灾区的队伍一拨拨走过,他们中有从省市下来查看灾情的领导,有奉命前来救援的消防战士,也有闻讯赶来的志愿者……徒步翻山越岭,背着纯净水、方便面等生活用品,蹚水过沟走进深山,走向灾民。在断水断电又断粮的日子,救援队伍的到来,温暖着灾区百姓的心,党就是妈妈就是依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们得到了慰藉,希望重新在眼中点燃。
翻山涉水救助受灾群众,党旗飘扬在峪口、熊虎、斜岭等受灾村组的高山深涧。手住拐杖,背负物资,救援人员用脊背扛起起了被困村庄百姓的生活。一顶顶帐篷在高地撑起,一口口大锅翻滚着热气,灾民被集中得以安置,县镇医务人员还和他们住在了一起。阴霾笼罩下的灾区在源源不断到来的救援人员和物资送达中渐渐有了生机。抢险,修路、搭桥、架线,暮色中还在高杆上作业的外域电力工人深深刻在了人们的记忆里。一个星期,方圆近百里的灾区重新通电,信号再次打通了和外界的联系。游子的心也因此宽慰。这就是中国速度,这就是党心民心。

犹记得那几位过路讨水之人,他们拄着树枝、竹竿瘫坐在台阶前,神形疲惫憔悴,服饰虽已脏污但不失洋气,一看就不是本地人。为首的中年妇女前来讨水,还未开口已眼眶泛泪。原来他们是从省城回乡为母亲三周年祭而来,在接灵返回的瞬间,父母的坟茔已被洪水席卷而去,庆幸的是兄弟家的房舍建在高处,参与祭祀的亲戚邻居、乐队司仪迅速撤离,眼瞅准备好的宴席化为乌有,停放在公路上的车辆在河堤的垮塌中翻滚而去。在山上捱过了三四天,洪水退去,他们黎明出发日头偏西才走到小镇。他们不知道,上游发水,下游更是波涌浪起。管道损毁,水井也已灌满泥浆,镇上的居民也在四处寻找饮用水。我拿出热水瓶为客人倒水,竟还有高个子的稚气男孩在问“有没有冰激凌?可以卖给我。”我哭笑不得,城里的孩子怎能想到,暴雨侵袭,灾情稍轻的下游街道也已进水,淤泥遍地,通往山外的公路严重毁坏,商店里的生活用品将尽售空。
忘不了激流中涉险过河登上“孤岛”解救洪水包围村民的那些武警战士,那些脸上尚有稚气的二十来岁的青年人,也许不久前他们还是父母羽翼下的小鸟,灾情降临的这一刻他们成为了受困群众的保护神。为保证群众安全,他们强渡激流,在雨地里守着村民席地而坐,等到天色泛白,他们即刻组织群众向对岸山上转移。缆绳固定在大河两岸,要攀着绳子在激流中滑过去,村民退缩了,武警们排成人墙,将村民一个接一个送到对岸。人群中的小男孩只有四岁,在洪水咆哮中他就受到惊吓,死活抱住奶奶不肯松开。眼瞅邻居一个个过去,奶奶的眼中满是焦急。一名魁梧的救援战士用带子将男孩浩浩牢牢捆在自己身上艰难涉水。一个浪头打来,脚下一个趔趄——好险哪,大手更紧的嵌住了绳索缓步挪移。村民上山后不久,一声巨响浩浩家的楼房坍塌了。
也曾听到上游传来人员失踪的消息,搜救队伍正在沿途找人。心情沉重,我和几位邻居相约登山看望乡邻。拽着蔓草,踩着泥泞终于登上后岭。举目远眺,不由人痛彻心扉,我灾难中的的家乡啊,一夜之间满目疮痍、面目全非。出山的道路、两岸的农田已找寻不见,流离失所的乡亲怎样度过这毁灭性的灾难。转过树林,山头背风处开阔的平地上几顶蓝色的帐篷呈现眼前。特设的医疗点就在入口处,每家帐篷里床铺,用度,一应俱全。临时搭建的厨房正在为乡亲们供餐。倚在奶奶怀中扑闪着大眼睛的浩浩向我们投以浅浅的微笑,只是往昔的追逐淘气已荡然不见。
岁月流转,时间已步入2024年。初夏的熏风拂过麻河两岸。宽阔的马路蜿蜒出山,新修的良田麦浪滚滚,整修过的校园蔷薇花开得正艳,喜迁新居的鞭炮见天响起,洪灾的噩梦一去不返。再见浩浩,他正在新居前踩着滑板车一脸神气,原来他家分得的小洋楼正在幼儿园对面。百姓不会忘记生死关头是祖国托起了家家户户的一片天。一个崭新的乡村正呈现眼前。让人民获得幸福感的宗旨在灾后小镇已经实现。云蒙山下,我的家乡正在希望的田野上,沐浴党的阳光阔步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