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闪光的流星
——谨以此文献给纪念焦裕禄逝世六十周年
/岁岁平安(张培广)
焦裕禄
出生在山东淄博
普通农民的儿子
奉献在河南兰考
领导干部的楷模
一个普通的县委书记
却受到了多位国家领导人褒扬
毛泽东主席为焦裕禄题词
“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
曾和毛主席在北京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
曾几次到兰考县视察
还写了褒扬焦裕禄的诗词
《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
六十年前
焦裕禄像一颗流星
在兰考大地上空匆匆划过
然而
他留下的光辉
永远照耀在兰考人民心头
永远照耀广袤无垠的神州
焦裕禄的生命
只有四十二岁
他的荣誉生命
已延续了六十年
并且将会一直延续下去
一九六二年冬天
怀揣调令肩挎背包,
到兰考县上任
担任县委书记
等待他的
不是鲜花
没有掌声
只有火车站站台上人头攒动
男女老少
对着刚进站的火车
蜂蛹而上
上车的人都是拖家带口
他们都是外出逃荒的兰考百姓。
兰考
多少年来
都是“三害”肆虐的重灾区
冬春风沙狂
夏秋水汪汪
一年辛苦半年粮
扶老携幼去逃荒
“轰隆轰隆”
望着开走的火车
焦裕禄眼泪汪汪
心里十分难受
此时此刻
老百姓只顾着眼前寻找活路
还不知道
新来的县委书记焦裕禄
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焦裕禄也没想到
兰考县的灾害多么严重
等待他的是多么严峻的考验
兰考有三害
也有三最
三害 风沙 盐碱 内涝
三最 最穷 最苦 最困难。
上任的第二天
焦裕禄就骑上自行车
带队下乡考察灾情
他看到
不少村庄的土地龟裂
不少村庄的房屋破旧
有的村民家中无人留守
有的村民家里只有老幼
很多人家中米缸空空
很多人家里厨房锅台上
都落了一层黄沙
焦裕禄考察结束
召开全县公社领导会议
他说
“党和国家把兰考交给我们
三十六万群众四处流浪
我们应该感到痛心和羞耻”
于是
焦裕禄四处奔波
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
老焦的坚定决心和费尽心机
老百姓有饭吃了
就不往外跑了
救灾只是眼前生活
治灾才是永远的自救
除三害
盐碱
风沙
内涝
怎么解决
没有调查研究
就没有发言权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焦裕禄抽调129人
亲自组成“三害调查队”
一个多月
焦裕禄带队
追洪水
探流沙
查风口
寻找治盐碱地的办法
他们跑遍全县
跋涉五千多里
查到了
261个大沙丘
86处大风口
制定除三害的计划和措施
焦裕禄集思广益
听取群众提出好建议
焦裕禄在调研中发现
张庄的老农魏铎彬
有翻淤压沙的经验
焦裕禄带头做了试验
治沙效果的确良好
焦裕禄在调查研究中发现
泡桐
一个特别的树种
抗盐碱
适应性强
根系少且往深处扎
对树下庄稼影响不大
泡桐树栽多了
能放风固沙
焦裕禄亲手栽下泡桐
后来
人们都称泡桐为“焦桐”
从此
焦桐
成了向“三害”不屈抗争的象征
焦裕禄号召
每亩地都栽20棵泡桐树
兰考大地上出现了
轰轰烈烈大栽泡桐运动
改变了兰考人民的命运
泡桐树下种庄稼
泡桐树林能防风
称植树造林叫“扎针”
称翻淤压沙叫“贴膏药”
在焦裕禄的带领下
在兰考人民的努力下
昔日的风沙狂魔
慢慢地失去了淫威
如今的泡桐树林
年年桐花盛开
不但是一道道防风墙
还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兰考县桐木制作的乐器
已享誉海内外
栽泡桐
堵风口
治盐碱
排内涝
兰考县的面貌在变好
焦裕禄的身体在变差
肝部疼痛折磨着他
一次
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时
时值数九寒冬
焦裕禄肝部疼得汗珠直流
开封地委书记一再叮嘱
领导让他住院治疗
会后
他没有去医院
却深入村庄访贫问苦去了
直到疼得直不起腰了
焦裕禄才在妻子搀扶下
赶往医院
在兰考县火车站里
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惊
如同他赴任时一样挤满了人
所不同的是
这次人们不是外出逃荒
而是为焦书记送行
群众希望焦书记保重身体
父老乡亲们盼望
焦书记尽快的康复
早日返回工作岗位
但是
没有人能够想到
这次火车站的送行
竟成了焦书记和大家的永别
一九六四年
五月十四日凌晨
焦裕禄同志在医院病逝,
终年四十二岁。
临终遗言他说
“我死后
把我埋在兰考县的沙丘上
活着我没有治理好三害
我要看着兰考人民把三害治理好
”
焦裕禄逝世了
他用自己毕生的精力
和全部的生命
谱写了共产党人的赞歌
他的身躯倒下了
他的精神永远屹立
一片片焦桐
头顶蓝天高空
根扎大地深处
身挡狂风黄沙
卫护着兰考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六十年风雨沧桑
六十年岁月如歌
六十春秋兰考巨变
六十冬夏人民怀念
就像一颗
一直照耀在兰考人民的心头
一直照耀着广袤无垠的神州
服务群众
艰苦奋斗
求真务实
知难而上
敬业奉献
这就是焦裕禄精神
张培广,微信名岁岁平安,河南省开封市人。公务员退休。开封市诗词学会会员。
编辑:雨后初晴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