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加紫苏叶做汤,是我们一大家子人的最爱。苦瓜加紫苏搭配做汤,也算是我老妈创新的专利汤品之一。应该给我老妈设个奖项,评她为独具一格的创新《苦瓜紫苏汤》特别奖,可不以写进教科书中。
平凡的老妈会做一手好饭菜。人们不会忘记五八年的大跃进,老妈在大跃进时期,是大食堂中的炊事员,在那缺吃少喝的年代,一手苦瓜紫苏汤灌饱多少饥饿的老百姓。
苦瓜紫苏汤是我老妈的拿手名菜,春夏秋冬皆宜, 那是最简单最平常的佳配。端上一闻,扑鼻芳香,开口一喝,苦味润肠,让你狼吞虎咽,饭了菜光。这碗苦瓜紫苏汤伴随我老妈八十九年终生。
她养育我们姊妹八人,都健康长大很不易。岁月无情,老妈离开我们已经十一个年头了,一碗苦瓜紫苏汤让我们回味无穷。时光似乎定格在那火红的年代,老妈好像还在我们身旁。
立春过后,老妈整地施肥,把保留的苦瓜籽找出来,种进去。然后再用短木棍修成四圈围栏,以防鸡刨狗蹬。再割一些茅草盖在上面。这样精心忙乎,要花费我老妈好多时间。
紫苏叶就不用种了,也不用收集种子。秋天留下几株任它老去,春暖花开,它便悄无声息地钻出土来。它不择地,不娇贵,细小的圆脑袋,如野草,似浮萍,神不知鬼不晓,照样活的挺好。长到三四公分,便可移苗。我家房前屋后都是它生长的好地方,连道边阳沟里它都不错过,没整地,没施肥,它依然枝繁叶茂。紫红色的叶片,在绿色的世界里,独树一帜。
老妈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苦瓜苗每蔸只选两根,生长在二至四寸时,开始给它搭架、做引站,配育。将那围着的园园扯开,给它施用大量的农家肥,如鸡屎粪、羊栏肥。老妈一般都是用鸡屎粪,这时她在家里来个大扫除,将鸡笼移开,把冬季藏有的鸡屎粪全部挑到苦瓜地,给它们施足肥料,给足养分。要想苦瓜大丰收,苗苗好外,搭架是关键,苦瓜地一定要向阳,站子大,大树枝子一定要搭牢,将一尺多长的木桩一头砍尖,用斧头将木桩打进土里后,又拔出来,再将站子放进去,旁边塞上石头再将土打紧,确保大风吹不倒,再在打站旁插根站子,不用砍枝枝,把苦瓜引上架子,这样才算完成任务。

老妈起得特早,先做好全家人的饭菜后,再侍弄侍弄那些菜菜。提虫、锄草、浇水、施肥。把个菜园子弄得青枝绿叶,四季常青,瓜果飘香。当苦瓜挂满棚架时,长长的苦瓜呈白色,风一吹,摇来摆去,美到极至。这时妈妈用提花篓摘菜,扯紫苏叶(九四叶我们日常叫的方言〉、苦瓜、南瓜、冬瓜、四季豆、黄瓜………
妈妈做菜很特别,在那缺衣少吃的年代,老妈把菜弄得有味道真难,费近心思。如炒四季豆,先将四季豆用水煮后,掏出来立水再回锅,捉盐滴那么几滴辣椒花椒油或山胡椒油,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菜在她手里,弄出多种花样。鸡珍大家都吃过,可能谁都没有弄出她做的花样。杀一只鸡,才一个鸡蛋大的鸡珍,老妈为了全家人有份,切成小指那么大一丁点儿,再在上面拉上横竖杠,锅里炒,一朵八角型的花就出来了。让我们拣到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姐妹们都笑成一朵花。
夏季秋天的日子里,苦瓜紫苏叶做汤几乎是天天有,而且我们一大家子人吃不厌,做也非常简单,搞回来的苦瓜、紫苏叶先洗干净,把苦瓜切对开,再切薄片,再放在盆中,撒入盐,腌制五分钟左右,再用清水洗一下,不放油,把苦瓜炒干水份,再放油炒几下,再放清水烧开后,放上紫苏就出锅了。端上桌,你一瓢,我一碗,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盆底朝天。
老妈在苦瓜多,紫苏叶正当旺季,她会更忙,选择好天气,晒了许多干的,备好冬春两季享用。
老妈常说:“一碗苦瓜紫苏汤,保你一生都健康”,这句话待我学药济员,读了《药性赋》“消肿益于米醋,下气散寒于紫苏”我才知道老妈这句话的含义。苦瓜和紫苏混搭吃,既清热又去寒,绝妙,妙绝,妙在平凡的生活里,一碗苦瓜紫苏汤为我们八姊妹健康保驾护航;一碗苦瓜紫苏汤,喝得八女喷喷香。缺吃少喝不觉苦,个个机灵又健康。

作者简介:王章萍,笔名钟婧,湖南慈利县东岳观镇人。少时家贫,姊妹八个,排行老六,上学七年即辍学。当过中药学徒,后入畜牧行业,获中级兽医技术员职称。笑对生活,热爱文学。退休后开始写文写字,不图名,不图利,只求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