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玉
文/晓雨
公元后1958年10月15日凌晨3点左右,秋雨绵绵下个不停。在内蒙古科左中旗团结公社大信屯大队东北角的一个王姓农户家里,伴随着一声啼哭,一个幼小的生命呱呱坠地…… 戴把的?又多了一个传宗接代接户口簿的小子。随着接生婆的一声吆喝,王姓婴儿的老奶奶高兴的乐不拢嘴。全家上下沉浸在无比喜悦之中。 给孩子起个好听的名字吧,婴儿奶奶对婴儿父母说。我先给起个小名,就叫小玉(小雨谐音)吧! 不知不觉,小玉长到了4岁,由于先天营养不良,始终不长个子不会走路,每天以爬行为主。父母尤其奶奶焦虑万分,特意请木匠师傅精心制做了一个木制轱辘三轮车,用三轮车练习走路。由于双腿不好使,跟不上车轮步子,不知摔了多少腚蹲。有志者事竟成,坚持就是胜利,终于在5岁那年,小玉实现了自我突破,能够扶东西慢慢的一步一巅了。全家人喜出望外,十分高兴。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实施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村村搞食堂,集中劳动,集中伙食。男劳动力在田间集中劳动,妇女劳动力搞后勤服务。一派大干快上的喜人景象。 小玉的母亲,一位普通善良的农村妇女,一边给一线劳动力作好后勤服务,另一边又照顾小玉的衣食起居,十分劳累和辛苦!但一家人苦中有乐,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一件刻骨铭心生死悠关的事情,已经过了60多年,小玉历历在目,至今难以忘怀。5岁那年,有一天,小玉跟随母亲来到后勤服务场地,独自玩耍。母亲要给一线的劳动者送水,就把他放在一个较为安全的地方,并再三叮嘱他原地不动等妈妈回来。在他点头答应后,妈妈才放心的挑起水桶去送水。妈妈走后,小玉也不好好呆着,趁人不备之际,咧咧吧吧走向服务场地,走着走着,只听噗通一声,大头朝下掉进了埋在服务场地的水缸。也是命不该绝,缸中没有多少水。正在附近的陈大妈听到动静,第一时间跑到水缸前,拎着一双小腿,将小玉从缸里提上来,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为此,小玉认陈大妈为干妈,视为亲妈一样对待。干妈在世时,已经参加工作的小玉经常利用闲暇之余回老家看望老人家,问寒问暖,两家关系走动频繁,几十年来从未中断。 每当回首往事,小玉总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从内心深处感谢干妈的惊人壮举和救命之恩。母亲生了我的身,是干妈她老人家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没有干妈就没有我的今天。 亲爱的干妈您在天国好吗? 儿子感谢有您! 诗曰: 干妈辞世列仙班,儿子伤悲泪雨潸。救命之恩青史铸,无间大爱在人间。作者:王武,笔名晓雨,中共党员,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人。科左中旗财政局退休干部,科左中旗作家协会顾问,通辽市诗词学会员,喜爱诗词创作,在微信平台和各种刊物上发表诗作多篇。个人名言:在诗山上攀登,在韵海里遨游。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