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大汶河
白 水
几十年来奔波,常从大汶河上经过。大汶河是家乡的母亲河,小时候上学,从课本上知道大汶河与黄河相通,东流入海;知道大汶口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曙光。大汶河在五岳独尊的泰山脚下,在寓意国泰民安的泰安市南面,所以,对我来说,大汶河不仅仅是一条河,她的状况似乎是家乡人们的生活状况,乃至国家民族发展变化的写照。
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每当乘火车、汽车从大汶河大桥上经过,常常不忍心注视车窗外的景象。但最近几年,我发现大汶河变了一副模样,河水清莹,水面宽阔,两岸绿树葱笼,草坪、花园俨然,新建的道路像彩色丝带一样,随河岸婉转,人们在上面或步行,或骑车游玩。虽然是在大汶河桥上的匆匆一瞥,已经让我觉得非常养眼,心情温润,不由地高兴、振奋起来。有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赶紧回头再看一眼,确实,大汶河变了,光看碧波荡漾的水面就足够,从来没见过这般景象。水是生命之源,上善若水,大汶河里有这么多水,家乡一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生活安康,国家民族也一定更加繁荣兴旺。
回首过去的岁月,几十年来,大汶河陪伴着我,经历人生岁月,见证社会变迁。汶水汤汤,已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出生、成长的村庄就在大汶河旁。从村子出来走十多分钟,便到大汶河边。我们村里的人一般把大汶河称为“大河”,既方便俭省,透露着一种亲切的感觉,也因为大汶河确实是一条“大”河,和一般的溪流、沟渠不一样。旱季时,宽阔的河床上白沙茫茫;雨季发大水,淹没两岸低矮的地方,波涛滚滚,巨龙般咆哮奔腾,惊心动魄。水面上有时翻滚着木棍、树枝,甚至整棵的树木。有人还曾见过牛、羊、猪等家畜,不知哪儿的河岸或村庄被大水冲毁,人们站在岸上,难免唏嘘感叹。
小时候,因为偷偷到大汶河里去玩耍,没少挨大人的打骂。无论水大水小,对小孩子来说都很危险。后来长大一些,大汶河变成了我们的乐园,在河边水叉里捞鱼摸虾,在淤泥里挖泥鳅,石块儿下面有螃蟹,大大小小,四下乱爬。岸边草丛里有青蛙“扑通”“扑通”跳下水去,树枝上有好看的水鸟、高声尖叫的知了。我们用面筋粘知了,晚上还可以摸知了龟,回家洗一洗,用盐腌一腌,再用油炸,是很好吃的美食。来回的道路旁边,有巨龙一样的扬水站,匍匐在地上,把头伸入大汶河,引水到高处田地里灌溉庄稼。有时我们爬到它的脊背上,沿着水渠的边缘走,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像是在天上飞行。沿岸有不少这样的扬水站,上面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等标语。河水滋养庄稼,粮食丰收,有饭吃。
大汶河再也不是乐园,惨不忍睹,看着心疼,再也不能回到那里去。有时我在村边徘徊,顺着那条道路看去,大汶河上仍有波光闪烁,但没有一点神采;仍有水声传来,仿佛苟延残喘的叹息。大汶河是母亲河,是儿时乐园。改革开放的时代在发展,红尘滚滚,人们四处奔波,拼命挣钱,忙着各自的生活,顾不上无私奉献、精疲力尽的母亲。我和小伙伴们都在长大,永远离开了童年,永远失去故土乐园。
我考上大学,离故乡更远。每次回家看看,来去匆匆,没时间到大汶河边。而且也不愿去,去了只会更加伤心,觉得悲惨。经济大潮波涛翻滚,大汶河被破坏,被污染,触目惊心。但即使不去河边,每次来回都会看到大汶河。从老家到济南,无论乘汽车还是火车,都要从大汶河大桥上经过。离家时看看大汶河,心里总不免伤感、失落,无可奈何。老家的人们仍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却只能混吃混喝,没有更多的收入。而社会发展,各种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从济南回家时,过了泰安,总从车窗里向外眺望,看到大汶河,便心生欢喜,有了回到家里的感觉。无论走到哪里,大汶河边的那个小村庄,总让我魂牵梦绕,让我的心灵感到安宁。无论外面如何风急浪高,那个小村庄,总可以让我歇歇脚,安安稳稳睡一觉。
只是许多次从大桥上看大汶河,更觉世道不易,人生实难。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向自然不断索取资源的时代潮流中,大汶河的境况让人揪心。旱季的时候,大汶河中只剩下细瘦的黄褐色水流,在裸露的灰色岩石间蠕动,河床上到处是灰暗的颜色,岸边的草木也显不出多少绿色。阳光照在大汶河上,仿佛是一片戈壁沙漠的景象,没有一点生机。甚至不如沙漠,因为没有沙滩,没有平整、洁净的感觉。河水如粘稠的药汁一般,让人觉得恶心。我常不忍再看,闭上双眼,让飞驰的车辆把我带向远方。
雨季的时候,大汶河是另一番样子,仍让人心里不安。大桥下面浊浪滚滚,尽是棕色甚至黑色的河水。当浪花跃到空中,才显出一些亮白的颜色,让人想到这是一条养育生命的大河。可大汶河如此污浊不堪,哪里还是生命的源泉?串串白色浪花,是大汶河愤怒的呼喊,还是无奈的叹息?我不愿多看,可是那些年,即使闭上双眼,还能感受到人们对大汶河的污染、摧残。在大汶河大桥上,以及附近十多公里的道路上,常闻到空气中的异味,是化工厂排出来的废气。于是,在闭上眼睛的同时,有时也不免要屏住呼吸。大汶河,你要受多少苦,遭多少罪?一直十多年的时间,尽管我每年都从大汶河大桥上经过,我的老家就在大汶河边,但我不忍多看,不愿走到河边。
不过,泰山巍峨,大地广阔,万物生生不息。我总是这样想,无论是村里父老乡亲出力流汗,还是年轻人四处闯荡,都是为了美好的理想。美好理想是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条件,也是悦耳悦目、心旷神怡的精神享受。在我的记忆中,最美的便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大汶河玩耍的场景:杨柳依依,蒹葭苍苍,水鸟飞翔,绿波荡漾,锦鳞游泳,虾子蹦跳,螃蟹横行……人都有爱美之心,都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更美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我始终相信这个道理,相信大汶河会变得好起来。
表哥说:“国家搞这些工程,说是修复生态,真的很神奇。还没几年,就引来这样好看的鸟儿。不只是大汶河,两岸附近的山林、湖泊都要修复。我们这儿的风景,一定会越来越好。”我说:“可是我们都人过中年,再也不能光屁股摸鱼挖泥鳅了。”表哥笑了:“你做梦呢,其实谁也想那样的日子,开心高兴就好。大汶河景色很好了,你常回来玩儿吧,我们一块儿观观景,钓钓鱼,划划船。在这大汶河上,有小时候的许多快乐,现在我们不再是小孩子,更要快乐。笑一笑十年少,多好啊”
我们边走边看边聊天,流连忘返,感慨万千。身边杨柳依依,繁花似锦,绿草如茵,阳光明亮温暖,照在我们身上,照在大汶河上,河水清清,波光粼粼。此情此景,让我由衷感动:“春到大汶河,真让人春心荡漾,好像返老还童。”我们都笑了。
现在回老家的次数更多了,交通便利,高铁飞驰,经过大汶口大桥时,我仍不由自主地向外看,烟波浩渺中,正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景象。大汶河源远流长,向西注入东平湖,又经由黄河,向东流入渤海。最近看了些资料,才知道,大汶河水不只是向西、向东,在中国几百年的历史上,还曾向北、向南。从明朝早期直到清朝末年,为了保证京杭大运河漕运通畅,人们在汶上县的南旺设立水闸,引入大汶河的水分流南北,“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大汶河是家乡的母亲河,也很了不起,是一条为中国文明发展做出很多贡献的河。
现在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百川东到海,大汶河的水汇入大海,联通世界。大汶口文化灿烂,高山之上,日月光明。大汶河的水绵绵不断,滋生万物,润泽人间。
想到这些,令人不由地精神振奋、志存高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如大河,总要不停地奋进、拼搏。不过,现在对于我来说,每次回到家乡,回到大汶河畔,也是非常幸福的感觉,像是回到母亲的身边,回到天真烂漫的童年,浑身又充满力量,蓬勃向上,心中生出理想。
大汶河水面宽阔,碧波荡漾,看着看着,我有时怦然心动,仿佛水面上有一只小船,载着我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白水,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