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风云
五十一丶历险转移
1942年4月29日上午,武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戚夯,公安局长梁振芝正在树儒林村,召开武城县区丶村长联席会议。突然一个民兵气喘吁吁地跑来说:“不好了,鬼子来了”。公安局长梁振芝登上房顶,用望远镜一看,好傢伙,足足有300多名日军,黄压压一片,已经来到距村庄300米的地方,梁局长一看,顿时脊背发凉,他身边只有武城县大队的20多名队员,另有公安大队的10名战士,还押着7名犯人,其余十几名与会的区丶村干部都是非战斗人员。形势紧迫,梁振芝吩咐副局长孙芳绪看守好犯人。自已硬着头皮,指挥县大队战士上了房顶,向敌人射击,掩护与会的人员撤离。幸好发现的早,敌人包围圈还没有形成。安排与会的各区丶村长撤离了出去。然后县长戚夯丶梁振芝带领县大队队员和公安战士,押解着犯人迅速离开了树儒林村,撤到康庄一带。他们刚想喘口气,转身一看,发现敌人追来了。只好向东南方向行进。一路上,他们看到许多惊恐的老乡,背着包袱,拉着牲口,扶老携幼向东逃命。在康庄村东,他们还看到冀南军区的大队人马在向南撤退。路上战马嘶鸣,尘土飞扬,人人脸上表情凝重,背后枪声激烈。
来到一交叉路口,梁振芝一看形势严峻,为了分散后面敌人的注意力,对县长戚夯说:“你带着县大队人员向东撤退,我带着公安局的人和犯人随大部队向南行进。”随后对孙芳绪说:“你跟随戚夯县长去吧,以便保护他的安全”。戚夯县长心里明白,梁局长向南非常危险,他是想引开敌人的追击,让县大队战士摆脱紧紧追赶在后边的敌人。他站在那里没有挪动。梁振芝急了说:“都什么时侯了还婆婆妈妈的,县大队在这里地形熟,有群众基础,好隐敝,能保存我们这支地方抗日武装,快带着大家向东走啊我的戚县长!”说着扬起马鞭朝戚夯县长坐着的马匹狠狠地抽了一鞭子。戚夯眼圈已发红,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战友。带领县大队20多名队员向东奔去。
熟不知,这次日军铁壁合围的主要目标,是冀南军区的大部队,日军集中兵力向南追击。戚夯带领县大队队员向东走,甩掉了敌人的追击。谁知这次与梁振芝局长的分手竟成了生死离别。
为包抄冀南军区党政机关部队,武城河西街的大部分日伪军在吳寄朴的带领下,一大早就已出动,尾随冀南军区,扑向了十二里庄方向。此时,十二里庄方向已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临近武城河西街一带,实际已成了日伪军的真空地带。
中午,戚夯带领县大队战士,来到临近距武城河西街只有3华里的马庄村。戚夯让战士们隐藏在村边的道㘬里。他带孙芳绪进村摸到了马庄村村长马成义的家中。马成义也是“红心白皮”的村长,见戚夯县长到来吃了一惊说:“俺的娘唉!都吗时侯啦,你们还敢来,没看到成群结队的鬼子在逮你们吗?”戚夯说:“看到了,实在没办法了,咱就来个灯下黑吧,20多名战士还在道㘬里,快找个保垒户把大家藏起来,我们晚上就走”,马成义说:“这时侯谁还敢藏你们,那不是找死吗?”沉思了一会说:“没别的法了,豁出去了,大不了就是大家一块死。让大家都快来我家吧”。马成义村长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惜牺牲自已和家人的性命,做出如此决定,实在让人敬佩!戚夯让孙芳绪赶紧把20余名战士喊到马成义村长的家中,潜伏起来。
戚夯对马成义说:“给大家弄点吃的吧”。说着掏出了两块银元,马成义说:“这日本鬼子一来,家家关门闭户,上哪里去弄吃的?说着让她老婆煮了一大锅红暑干,大家饿的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自从吳寄朴当了日伪县长后,他让黄二歪到处搜集武城县大队的情报,想借日军之力,打掉这支地方抗日武装,铲除自已的心头大患。为了躲避吳寄朴的搜捕,武城县大队已从小林庄转移到了运河西岸边的毛店村。此时,戚烽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病,气喘吁吁,咳嗽不止,身体极度虚弱。也同县大队部分队员住在毛店村吃中药养病。
戚夯想带领队员们回毛店村,但必须途经武城河西街沿大堤向南行进。
晚上,天黑下来,戚夯告别马成义,带领战士们向河西街行进。但如何通过河西街日伪炮楼是一大难题。当潜到炮楼附近时,戚夯让战士们停下脚步,仔细观察炮楼上的动静。待了半个时辰,不见炮楼上有动静,孙芳绪说:“老在这里等也不是办法,让我带几名队员摸过去吧”。戚夯说:“也只有这样了”。孙芳绪端着驳克枪,带领几名队员弯腰猫步向炮楼行进,突然炮楼上亮起了雪亮的探照灯,孙芳绪和队员们已暴露在灯光下。孙芳绪赶紧让队员们趴在地上,不要弄出响动。这时,炮楼顶上站出一个伪军冲下边喊:“八路弟兄们,我是蒋桂华,赶快向南跑,南边没有皇军”。随着话音落下,探照灯也熄灭了。
戚夯看明白了这一切,马上带队员飞步上前,同趴在地上的队员们迅速的通过了日伪炮楼。沿运河大堤一路向南,星夜回到了毛店村。
正是:
身处风险县大队,
潜伏马庄灯下黑。
幸遇好心蒋桂华,
通过炮楼胜利归。
下节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