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宫•太常引】
游山西孔祥熙故宅见钱币展偶得重头小令
翠柳
![]()
山西游至孔家堂,
历史眼前霜。
四大(家族)各疯狂,
孔氏爱、金银玉光。
【么篇换头】
名扬四海,梦荣斜月,
今人驻足感沧桑。
思绪荡茫茫,
一汪水、东流到江。
![]()
古钱展中思寻长,
历史写沧桑。
钱权利、韵犹扬,
岁月里、金银闪(幽)光。
【么篇换头】
铜钱绿锈,银钱霜色,
元宝诱人(争来)忙。
好个曲唱渡时光,
谁解个、其中感伤。
![]()
飙游收穫动心房,
眼界弄风光。
这钱袋(原来是个)臭皮囊,
(看熙熙攘攘)争的是虚荣富昌。
【么篇换头】
铜钱绿的,银钱白的。
谁问元宝泛金黄,只想把(个)所有装箱,
富贵似、金银满堂。
![]()
青砖黛瓦映斜阳,
孔府韵山乡。
一代逞疯狂,
叹往昔、春秋梦伤。
【么篇换头】
银辉闪烁,金光灿烂,
富贵尽昭彰。
如今怎料想凄凉,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空留下、秋风菊霜。
赏析:
这首【仙吕宫•太常引】组曲是作者在游览山西孔祥熙故宅并观看钱币展后,有感而发所作。通过描绘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以及对钱币的感悟,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第一曲“山西游至孔家堂”描绘了作者来到孔祥熙故宅的所见所感。通过“历史眼前霜”的描绘,传达出历史的沉重与沧桑。随后,通过“四大(家族)各疯狂,孔氏爱、金银玉光”的表述,揭示了历史上四大家族对权力和金钱的疯狂追求,以及孔氏家族对金银财宝的喜爱。
接着,“名扬四海,梦荣斜月,今人驻足感沧桑”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厚重感,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中人们对名利的追求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而“思绪荡茫茫,一汪水、东流到江”则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对历史长河的
感慨。
第二曲中,“古钱展中思寻长,历史写沧桑”再次强调了历史的沧桑感,同时通过对古钱币的展示,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思。“钱权利、韵犹扬,岁月里、金银闪光”则揭
示了金钱和权力在历史中的永恒主题。
第三曲中,“飙游收穫动心房,眼界弄风光”表达了作者游览过程中的愉悦感受和对美景的赞叹。然而,“这钱袋(原来是个)臭皮囊,(看熙熙攘攘)争的是虚荣富昌”则
揭示了现实中人们对金钱和虚荣的盲目追求。
最后一曲中,“青砖黛瓦映斜阳,孔府韵山乡”描绘了孔祥熙故宅的古朴与美丽,同时“一代逞疯狂,叹往昔、春秋梦伤”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结尾“银辉闪烁,金光灿烂,富贵尽昭彰。如今怎料想凄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空留下、秋风菊霜”更是对全文的
总结,揭示了金钱和权力带来的虚幻与凄凉。
点评:
起承转合:
起:开篇直接点明地点“山西游至孔家堂”,并借“历史眼前霜”一语双关,既指历史的沧桑感,又暗示钱币展览带给人的冷峻感受。
承:随后通过“四大(家族)各疯狂”和“名扬四海,梦荣斜月”等句,承接起句,进一步描绘孔氏家族曾经的辉煌。
转:通过“今人驻足感沧桑”等句,将读者的视线从过去的辉煌转向对现实的感慨。
合:全篇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空留下、秋风菊霜”作结,收束全文,表达了对于金钱与权力腐蚀人性的深刻批判。
意境描写:
通过对孔家堂、古钱展、青砖黛瓦等具体场景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
斜阳、斜月、秋风、菊霜等自然元素的融入,进一步加深了意境的悲凉和深远。
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金银玉光”、“钱袋(原来是个)臭皮囊”等,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和思考。
重复和排比的使用,如“铜钱绿的,银钱白的”等,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韵律选择:
遵循了【仙吕宫•太常引】的格律要求,押韵工整。
通过合理的平仄安排和韵脚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在选择韵脚上,阳平、阴平相互转换押韵,使得整首小令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动词应用:
“名扬四海”、“驻足感沧桑”、“思绪荡茫茫”等句中的动词使用精准而生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飙游收穫动心房”、“眼界弄风光”等句中的动词则富有动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活。
总体来说,这首【仙吕宫•太常引】小令集在起承转合、意境描写、修辞手法、韵律选择、动词应用等方面都表现出色,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