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 国 景 色 美 如 画
文图/王宽鹏

湖北、湖南、广西、云南、四川5省区36天自驾游,不仅大美景色令我赞叹不已,陶醉其中,而且古城古镇古村古寨、茶马古道、藏传佛教寺院悠久的历史文化令我难以忘怀。

湖北恩施土司城 在古施州诸多土司中,建制最完备,武力最强大,疆域最广阔,著述最丰富,史料最完整。清雍正皇帝曾朱批“楚蜀各土司,惟容美最富强”。容美土司为田氏世袭,田氏是古容米部落后裔。从元朝至大三年(1310年)建立黄沙寨千户,到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历经425年,共传承15代、23位司主,期间大致经历了兴、盛、衰三个阶段:兴起阶段:从元至大三年(1310年)至明嘉靖元年(1522年),历时212年,经历8代10位司主。鼎盛阶段:从明嘉靖元年(1522年)至清顺治三年(1646年),历时124年,经历5代7位司主。衰亡阶段:从清顺治三年(1646年)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历时89年,经历3代6位司主。历代容美土司整军精武以自强,严刑峻法以图治,鼓励耕织以富足,提倡汉学以兴邦,清乱剿匪以安民,抗倭平判以报国。在一个社会形态以封建农奴制为主体、兼有奴隶制成分、保留原始社会某些痕迹的土司历史阶段中,容美土司的这些做法相对开明开放,奠定了它在诸邻司中的“领袖”地位。然而,历史前进的脚步,不会以土司的的意愿而停止。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最终以“改土归流”的形式终结了容美土司从容米洞始至万全洞终的土司“王朝”历程。“唐家世职废当年,帅府雄图怅查然,万仞山头空古寨。石桥犹自帝蛮烟”(《咏白溢寨》清.邑庠生郑光藻咏容美土司遗迹)。

芙蓉镇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永顺县。芙蓉镇原名王村,因1986年的电影《芙蓉镇》而闻名,该电影让米豆腐这一美食广为人知,也使得芙蓉镇成了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芙蓉镇的景点包括大瀑布、科洞毛人、酉水画廊、芙蓉镇城楼、溪州土司广场、观景亭、石板街、土王行宫、月廊、土王桥和土王祠等。其中,芙蓉镇大瀑布是湘西最大最壮观的瀑布之一,高约60米,宽约40米,尤其在洪水季节,其壮观的景气令人印象深刻。

建水古城位于云南省建水县临安路184号,该古城已有1200余年的建城历史,唐元和年间南诏国筑“惠历”城,明请两代设临安府,自元代以来为滇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兴盛达七个世纪之久,素为“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拥有“千年临安古城”和“千年建水紫陶”两张亮丽名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云南多元文化融合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临安府署一一书临安春秋三千年,树南天保障六百载。临安府署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沿用至清末民初。明清时期,临安府署一直是临安府治所在地,管辖建水、石屏、阿迷、宁州、通海、河西、嶍峨、蒙自、纳楼、亏容、溪处、思陀等多个州县、长官司及掌寨。明洪武年间,通判许莘主持建盖府署,其后经历六次较大规模维修,现在建筑为2016年至2019年在原址基础上保护恢复而成。其中府署大门与大堂卷棚为清代遗存,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云南提督学政考棚,是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长官提督学政定期到此,集中滇南片区的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普洱四府学子举行院试的场所。云南提督学政考棚的院试,为科举前的预备考试,凡被院试录取者,便可获得优厚待遇,从此步入国家科举选士的途程,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在学政考棚展览馆中,临安知府王文治、云南学政提督傅振邦、清代大臣王文在、科举状元袁嘉谷等真迹,令我流连忘返。

在临安古城中心翰林街的中段,朱家花园吸引着中外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我和老伴也在其中,聆听讲解员的精彩解说。走进朱家花园,就像和历史有了一次穿越时空的遇见,朱家花园展现的姿态别有韵味,整个建筑富丽堂皇,气势雄伟。朱家花园为清末光绪年间富商大贾朱成章、朱成藻兄弟及子侄朱朝琛、朱朝瑛等两代人,耗费积蓄和精力,前后历时二三十年,经过不断的增修和扩建,于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才最终建成的家宅和宗祠?整座建筑坐南朝北,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置,为当地“三间六耳三间厅附后山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并列联排,又变通组合而成的大型建筑群体,有大小房舍214间,天井42个,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房余鳞次栉比,院落层出迭进,巷道纡曲通幽,具有较高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文化名城一一建水的重要组成之一。我和老伴在朱家花园里游览了“四水归堂”、紫藤园、小鹅湖、花厅、华堂、蓄芳阁、梅馆、兰庭、竹园、菊苑、登科长廊、绿影长廊、流芳亭、光远亭等,参观了水上戏台、兄弟连科、朱氏宗祠、朱子家训、含玉楼、循规蹈矩、怀远厅中将第等。

茶马古道旅游景区位于“世界茶源”云南省普洱市,毗邻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一一茶马古城旅游小镇,景区内的茶马古道遗址,是贡茶入京的起点,迄今保存最完整、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态最好的一段。我和老伴观看非遗技艺鱼鹰抓鱼之后,乘坐茶山彩虹索道,目睹了万亩茶园壮阔云海和茶城风光,一呼一吸间都弥漫着茶香。在山顶游览了滇西南地区最具观赏价值的忠义驿站马帮博物馆,在1000余件马帮老物仲中回顾了马帮的前世今生,深切感受到了源远流长的茶马文化。在贡茶院里,我穿越时空,回到清光绪21年,一睹了普洱最高荣耀一一御赐“瑞贡天朝”匾额,感受到了普洱茶的匠人精神。茶马互市一一繁荣而稳定的商贸共荣。普洱作为“茶马古道”重要源头之一,以此辐射出多条通往四面八方的贸易商道,使得普洱茶名扬天下。茶马古道的形成,推动了茶马互市的兴起,茶马互市的发展,成就了茶马古道的兴盛。兴起于西南边疆地区的茶马互市,在历朝历代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

大理古城,又名榆城、紫城。古城四周围有城墙,没东、南、西、北四门及门楼,总面积2、25平方公里,至今还保留着大量的古建筑和古街古道遗址。大理府城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3年),是明太祖朱元璋派沐英平定云南后,在大理国故都阳苴咩城遗址范围内修建。原大理府城南城墙在五华楼一线,后向南扩建。四周城墙各长1500米。城的四方和四角有门楼和角楼。西门楼名“苍小楼”、东门楼名“通海楼”、南门楼名“承恩楼”、北门楼名“安远楼”。南北城楼相对,东西城楼相错。城墙格局及基址保存完整,地面墙体大部分已毁,仅存约三百米,南北城门楼于1984年在原有城门及城台上重建。1985年9月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内有云南提督府、大理王府、五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杜文秀帅府、文庙、武庙、普贤寺、清慕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洋人街”、诚心井、红龙井、蒋公祠、农村电影博物馆等建筑和景点。

腾冲市和顺一一六百年历史孕育了极边古镇,三大板块文化交汇成丝路明珠。乡虽小,却有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人不多,还有大半居留世界各地。一代哲人故里,翡翠大王家乡。小桥流水有江南风情,火山温泉是亚热风光。更有月台深巷洗衣亭,粉墙黛瓦,稻浪白鸥,一派和谐顺畅,和顺,一座滇西小镇,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我和老伴用一整天时间,深度游览了和顺古镇。经过“世界腾冲、天下和顺”照壁,走进“和顺顺和”门楼,映入眼帘的“文治光昌”和“冰清玉洁”牌坊高大宏伟,跨过双虹桥,参观了和顺图书馆、文昌阁、元龙阁、魁阁、百岁坊、艾思奇纪念馆、李氏宗祠、刘氏宗祠、高氏宗祠、寸氏宗祠、弯楼子民居博物馆、总兵府、马帮博物馆、和顺家风文化长廊等,游览了水上印象、野鸭湖、和顺小巷等景点,详细了解了腾越镇总兵张松林、“桥头老爷”寸玉、翡翠大王张宝廷、四朝四师尹蓉、“天南一支笔”李曰垓(艾思奇的父亲)等名人名士的传奇人生和丰功伟绩。

和顺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全镇建筑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古民居、祠堂疏疏落实围绕着这块小坝子。镇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飘香,让游客留连忘返。和顺四面火山环绕,山上名木古树郁郁葱葱,和顺坝区溪流穿行,古镇的山、水、林、建筑具有最佳的组合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景观资源与人文生态资源俱存,自然景观保存完整,人文景观有序分布,特别是古建民居保存完好,是高品质的自然及人文旅游目的地。和顺现仍有六千多居民在此居住,被誉为“活着的古镇”。除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群落外,还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不乏多种国家级珍稀动植物,两颗500余年树龄的秃杉就是代表之一。除此之外,和顺陷河水草丰茂,野鸭水鸟嬉戏其间,我和老伴泛舟其中,田园野趣,令我们陶醉。

独克宗古城位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康珠大道,独克宗古城是中国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近年来,随着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香格里拉市加强对独克宗古城的保护和修缮工作,重现古城的历史风采。“独克宗”一个藏语发音包含了两层意思,一为“建在石头上的城堡”,另为“月光城”。独克宗古城依山而建,路面起伏不平,那是当年的马帮给时间留下的信物。对于穿越茶马古道的马帮来说,独克宗古城是茶马古道的重镇,也是马帮进藏后的第一站,这算是相当舒服的一段路。2001年,独克宗古城被批准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独克宗古城作为茶马古道上最古老的城堡,就这样以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一座古城所经历的沧桑满怀,仁慈地迎候茶马古道史迹中源源不断的商旅们。与此同时,商业的发展也培养了从独克宗古城走出去的一代又一代巨商。我和老伴就住在独克宗古城的一个宾馆里,虽然开车进出不方便,但却借此练了车技。我们白天外出游玩,晚上游览了古城的四方街、小白塔、龟山公园等景点。

噶丹.松赞林寺(归化寺)位于香格里拉市建塘镇解放村小街子村民小组,海拔3380米。噶丹.松赞林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1679年由五世达赖奏请康熙皇帝赦准修建,后雍正皇帝赐名“归化寺”。经多次扩建,到清乾隆时期达到鼎盛。整个寺庙建筑仿布达拉宫依山布局,由主殿“扎仓”和“吉康”、八大“康参”以及300多栋僧舍组成。佛殿覆铜瓦镀金,僧舍覆房板或平顶。建筑风格多为土木结构藏式碉楼。噶丹.松赞林寺是云南省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规模宏大,建筑和彩绘技艺精湛,寺内文物众多,堪称藏族艺术博物馆。1936年5月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径过迪庆,得到寺僧的慷慨援助,贺龙将军书赠“兴盛番族”锦慞,表达了祝愿藏族人民兴旺强盛的美好愿望。噶丹.松赞林寺由康区著名的圣女寄魂湖一一拉姆央措湖,香格里拉的母亲河一一奶子河湿地,以及茶马古道重要驿站一一崩热村四大景点构成。噶丹.松赞林寺也被誉为“香格里拉神灵的栖地”。

丽江古城海拔2416米,四面环山。始建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迄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属中国少数民族纳西族聚居区。城依山而筑,街临水而成,瓦房栉比,市井稠攘,家家流水,户户垂杨,一街一景,皆可入画。是各民族多元文化和民居建筑的集中展示区,是延续厚重历史文脉的文化名城。丽江古城民居依山就势,顺水而居。选址和布局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自由式布局和组合浑然天成。整个古城的道路网格随地形、水系自由布局,不求方整和笔直;建筑、道路、广场尺度宜人,处处与水系贴近,空间生动而亲切;街道与建筑的布局和风貌贴近百姓生活,低调古朴,充分体现了纳西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传统思想。我们触碰丽江古城灵魂的每一条线路,都是了解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好的地方,历史、文化、名人故事等等无一不在这条时光穿梭之旅中熠熠生辉。

一座土司城,半部民族史。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而木府是丽江古城之“大观园”。如果说在丽江古城,我们看到的是丽江世俗文化的一面的话,那么在木府,我们翻阅到的是一个西南地区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土司家族的兴衰史。纳西族首领木氏自元代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而著称于世。木府位于古城西南隅,明代其建筑气象万千,徐霞客曾叹木府曰“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可惜大部分建筑毁于清末兵火,幸存的石牌坊也毁于“文革”。1996年大地震后,世界银行慧眼识宝,贷巨款相助重建木府,丽江俊杰精心设计施工,经三年艰辛备至的努力,使木府如“凤凰涅槃”再现于世。电视剧《木府风云》的故事就在这里演绎,这座土司城承载了一个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是纳西人为自己祖先自豪和骄傲的象征。我们在木府游览了木牌坊、石牌坊、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阅兵场、家院、驿站、狮山、木氏土司祭天、祭祖、祭大自然神“署”的本土著居民宗教活动场所。巍巍木府,得雪域之灵气,玉水之精魂,我们游木府,纳西古国之秘境尽收眼底。

瞬息六百年,今古建昌城。建昌古城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建昌古城在明代时为正方形,四墙各为1200米,占地面积144公顷。古城文物分布多达2400余处,古遗址、古墓群、古石刻、岩画、古建筑遍及西昌市。古城现存面积约130公顷,城内以四牌楼为中心,向四方辐,其北称北街,其南称南街。其西为仓街,其东为府街,四条街道呈“十”字形交叉而建。明代文学家杨升庵、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清侍郎查俭堂以及近现代教育家黄炎培等都曾在建昌古城留下墨迹。承载了一代代西昌人的记忆,是西昌市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西昌市民的生活家园。古城大通、安定、建平三座城门仍保留完好,城内街道迄今仍保持明代格局基本未变,九条主要街道与二十余条小巷相连,构成四通八达的城市格局。2016年,建昌古城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3年,又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作者简介
王宽鹏,196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陕西省洛川县人,党史军史研究工作者,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研究员、理事、副秘书长、网站记者、编辑,国际网络文学联盟军旅文学部编审,《洛川文学》特约作家。1981年10月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新闻报道员、干事、科长、副处长、团政委、甘肃省军区军史馆筹建办公室主任等职,上校军衔。工作之余,爱好写作,笔耕不辍,有600多篇新闻稿件、论文、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被军内外报刊杂志刊登,其中有40多篇获奖。因写作成绩突出,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