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隐》再站台
李勤锋

作为《大隐》一文的作者,说为《大隐》再站台,可能觉得是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也可能有人认为,我是为了获取如“阅读量”一类的东西,再折腾。说实话,正是由于刊发后,有很好的阅读量,收到了读者的很多信息,为了回应广大读者朋友热情,我不得不说几句。
《大隐》是4月28日初步定稿的,稿子写出后,因为比较长,怕让读者读着读“烦”了,从方便读者阅读的角度,决定分期连载。
文稿投给谁呢?写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在官办媒体上发表,肯定是难的,当然,也有我写作水平不高的原因。就联系了《都市头条》的主编宋俊忠先生,向他说明了文稿的内容和分期连载的想法。
宋先生是个爽快人,就回了一个字“好”。
我把连载(一)发了过去,在等待中,晚上九点多,宋先生给我发来平台的登载文本。一份渴望,变成了现实,接下来就是在忐忑中等待读者反应。
没想到的是,当晚的阅读量超20000人,并有许多读者留言。
当然,大家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有一点比较集中,就是大家不希望连载,认为应当一次性发出来。
这使我很为难,既然给编辑说了分期连载,总不能中途变卦吧!
隔了一天,我又把这些情况,告诉了林毅先生。
林毅先生要去了原文,他看后,给我回信说:“《山东金融文学》也要同步连载”,我非常高兴——为“有大作品而还没有大名气”的韩济生先生高兴。自己写韩老师的文章能过编辑的关,不枉想为韩老师说的心里话,能被人看中而连载,是有点小成就感的。
更没想到的是《山东金融文学》在登载时,加了一个“编者按”:
【编者按:“大师在流浪”这句话用在韩济生先生身上一点也不为过。谁能想到一位其貌不扬的老头,竟发表长篇小说几百万字,但在文化圈里,知道韩济生这三个字的知之甚少。不知是我们的悲哀,还是韩先生的悲哀。好在,觉醒的时代有觉醒的人,济南作家李勤峰先生振臂一挥,长篇报告文学《大隐》冒着热气出炉,本号分八章刊发,让我们感受韩先生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去了解他,接近他,解读他。】
一石激起千层浪。山东金融文学登出后,济南周三读书会的创始人、“冰心散文奖”得主李炳锋先生,在群里发声,肯定了写反映实力派作家评论的做法,继而炳锋先生又亲自给我打来电话,鼓励我说:“现在写这类评论性文章的人很少了,你做了件大好事,韩济生先生肯定是要火起来的”。
有很多朋友也给我留言、私信我,最让我感动的是济南周三读书会的文友们,说的比较直接,他们对分期连载有看法,觉得不过瘾、不痛快。从大家的点赞和留评中,我也品出了味道,就是大家对一个在文学路上的“流浪者”的爱戴和佩服。
为了表达感谢和尊重文友的心思,我写了一个统一的回复,发到了转发《大隐》的济南周三读书会的官方群:
“感谢山东金融文学加“编者按”同步编发。一篇文章,在两个公众号同时编发,这是不多见的,既有先发者青睐,更有继发者的偏爱与大度。
韩济生先生,作为周三读书会的一员,近古稀而伏枥,笔耕不辍,用尽心血,倾力浇灌文学之花,是我们周三会员之翘楚。作为“韩粉”之一,一幕其才,又幕奇才,再幕其对文学的钟爱,就写了这篇小文,尚不能显韩先生表率之十分之一,诚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有很多微信朋友,也发来微信问:“韩济生是谁啊?以前咋没听说过有这么个大作家呢?”;内蒙的徐先生质问我:“李老师,我从网上怎么搜不到韩老师和他的作品呢?”
更有一位微友,直接打了语音电话:“李老师,从网上看了你写韩济生的文章,还有这样一位大作家?我很好奇,这样一期期的发,等不及,你把留下的文稿发给我吧?”他还特别寻问了济南周三读书会的情况,又说到:“我退休好几年了,一直想写个回忆录,已经写了一部分了,就是觉得水平不行,想打听一下周三读书会的情况,能走出韩老师这样的大作家,这个读书会肯定很厉害吧?我有没有资格参加?”
我向这位先生简单介绍了济南周三读书会的情况,表示给群主反映一下,拉他入群,这位文友很高兴,这也算因《大隐》一文唤醒了潜水的朋友。
我也在思考,一篇写普通人的普通文章,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响呢?肯定是韩老师的事迹打动了大家。几年来,泉城的大街小巷,也的确有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就是坐在麻将桌上的人少了,坐在酒桌上吆五喝六的人少了,坐在书桌上的人多了,越来越多的人,都想有个“书香人家”的名号。
像济南周三读书会,作为一个自发的文学团体,没有任何利益门槛,也没有任何利益关系,发起人李炳锋先生,带着大家一走就是14个年头,无论刮风下雨,寒来暑往,每逢周三,大家趋之若鹜,安安静静的做下来交流写作。就这么个小文学团体,出了两个“冰心散文奖”得主了,每年都有几个人发表个人文学专著。有个文友很有感慨的说:“周三读书会的教室里多一个读书的人,社会上就会少一个庸俗的人”。
在刚刚结束的、由中宣部和云南省委省政府主办的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上,济南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孙世会受邀参加此次大会,并在“阅读与城市发展论坛”作了题为《阅读,点亮泉城文明之光》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高度评价、高调介绍了周三读书会,他指出:“周三读书会,成立14年以来、风雨无阻,每周开展读书活动。济南在三条途经聚会地点的公交线路上,专门为他播放到站提示,吸引更多人走近、了解、参与。由此生发出的鹊华读书会、快递小哥读书会等800余个阅读团体,让爱书人与书更好的相聚。这些接地气的民间读书会,被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先生评价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文学现象”。
这个组织也吸引了像韩济生先生这样的大作家,目前,虽然我人微言轻,不能说在文化厚重的泉城,产生像韩济生这样的大作家是“韩济生现象”,但这种生存在民间,无名无利,孜孜不倦,勤于著述的“韩大隐”方式,的确值得倡导和敬仰,这种厚重的文化氛围,值得学界研究和推崇。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