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曲【影消瘦】
翠柳
磨盘上推米一圈圈走,
有句话实实的缠绕了俺好久。
黄米儿碾碎纱锣锣抖,
油炸糕也休想糊住俺的口。
酸米汤喝上味不馊,
败火虽好
但解不开俺心里的愁。
粉汤里添醋酸酸的总不够,
为了甜甜的梦俺何时害过羞。

柳丝儿垂地春风儿柔,
云彩儿散尽月色把咱搂。
小河边身影牵着手,
树梢梢黄莺鸣啾啾。
沙梁梁跑来柳林林走,
几回回泪水湿了俺的眸。
弹起个三弦放歌喉,
欠下的债儿谁能替俺收。

赏析:
这首山曲【影消瘦】以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内心充满愁绪和期盼的形象。
通过一系列场景的设计和细节的描写,成功地营造了真实又充满诗意的氛围。
首先,山曲开篇通过“磨盘上推米一圈圈走”和“黄米儿碾碎纱锣锣抖”等描绘,展现了一个勤劳却内心沉重的人物形象。这种重复的动作不仅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内心的挣扎和疲惫。而“油炸糕也休想糊住俺的口”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人物对于某种真相或情感的坚持和执着。
接下来,“酸米汤喝上味不馊,败火虽好但解不开俺心里的愁”进一步揭示了人物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虽然生活中有些事物能够暂时带来安慰,但真正的愁绪却难以消解。这种矛盾的情感在“粉汤里添醋酸酸的总不够”一句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暗示了对于更强烈、更直接的情感满足的渴望。
山曲的第三部分,“柳丝儿垂地春风儿柔,云彩儿散尽月色把咱搂”和“小河边身影牵着手,树梢梢黄莺鸣啾啾”则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场景,与前面的人物内心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人物内心的孤独和渴望,也暗示了人物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沙梁梁跑来柳林林走,几回回泪水湿了俺的眸”和“弹起个三弦放歌喉,欠下的债儿谁能替俺收”则将人物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这里的“沙梁梁”和“柳林林”象征着生活中不断变换的场景和经历,“几回回泪水湿了俺的眸”则直接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悲伤和无奈。而“弹起个三弦放歌喉”则暗示了对于自我表达和宣泄的渴望,“欠下的债儿谁能替俺收”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沉重和无奈。
同时,山曲也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于自我表达和宣泄的渴望。
点评:
结构安排:
这首山曲结构清晰,遵循了起承转合的古典诗歌结构。开篇“磨盘上推米一圈圈走”以劳作场景为起点,起得自然流畅;随后承接情感线索,描绘主人公内心的愁绪;转而描写自然美景,形成情感上的对比;最后以“欠下的债儿谁能替俺收”作为合句,将山曲情感推向高潮。
修辞手法:
山曲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声(“纱锣锣抖”)、拟人(“春风儿柔”)、排比(“黄米儿碾碎纱锣锣抖,油炸糕也休想糊住俺的口”)等,使得山曲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同时,通过对比(如劳作与美景的对比)和设问(“为了甜甜的梦俺何时害过羞”)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意境描写:
山曲的意境描写十分出色。无论是开篇的劳作场景,还是后面的自然美景,都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得栩栩如生。尤其是“柳丝儿垂地春风儿柔,云彩儿散尽月色把咱搂”一句,将春风拂柳、月色如水的景象描绘得如诗如画。
韵味甜美:
尽管诗中表达了主人公的愁苦和无奈,但整体上却给人一种韵味甜美的感觉。这主要得益于诗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如“为了甜甜的梦俺何时害过羞”一句,既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透露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动词应用:
山曲中的动词应用精准而生动,如“推”、“碾碎”、“抖”、“搂”等,都准确地捕捉了事物的动态特征,使得山曲表达更加生动感人。
民俗俚语:
这首山曲融入了大量的民俗俚语,如“纱锣锣抖”、“黄米儿”、“油炸糕”等,这些词语不仅增强了山曲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也使得山曲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
【影消瘦】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结构严谨的山曲。诗人在结构安排、修辞手法、意境描写、韵味甜美、动词应用和民俗俚语等方面都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通过细腻而深刻的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愁苦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性情温和、随遇而安,爱孩子、爱诵读,喜读书、喜旅游,追求健康、自然、快乐、充实的人生意境。用声音传递人间的真善美,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好河山。在多个公众号平台担任主播,做义工。播讲的长篇社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等作品上了喜马拉雅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