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无论工于琴棋书画的才子,还是精于诗词歌赋的文豪,大多出自江浙圣地,苏杭仙境。
不过,上帝也有不经意间将人才的种子遗落在我们这穷乡僻壤的塞外野人家的时候。
这就有了民间的“幽谷生灵草,深山岀俊鸟”之说
从平鲁乡村走岀来的书法家张全银就是这样的“深山俊鸟”。
一九五五年,张全银出生于平鲁县一个叫张小峰的偏远小山村。
张全银终生从教,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先后任初、高中语文教师和高中书法培训班教师。大专学历,具有中教高级的副高职称。
在全国书法界,张全银可是个相当当的名家。
这一连串耀眼的荣誉和头衔,足以让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方家们刮目相看:
中国书画大赛铜奖、银奖、金奖得主。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
全国爱国书画百杰;
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
中国当代书画艺朮领军人物;
中华文化复兴践行者中阿文化交流大使;
中国高级专家学者联合会特聘书法家。
先后以“特邀艺朮家”身份担任全国书画展评委四次。
怎么样,我就问你,牛不牛!
别的不讲,只说说得这三奖。
既不是县市,也不是省级。这奖可是在全国比赛中拿到的,是从无数全国的高手中抢来的。
铜奖是第三名,银奖是第二名,金奖那就是头名!
如果把书画界比喻成过去的一个小朝庭,全国比赛相当于科举考试。
从小山沟走出来的土孩子张全银,既没有上过书法学校,也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更没有得到过专业老师的指点。仅凭着自己的悟性和努力,硬是把探花、榜眼、状元一个不拉都拿到手。如果不是亲见,打死我也不信。
天赋、爱好、努力乃成功三要素。
要讲天赋,张全银还真有。刚开始写仿,老师就直夸这娃好才地,有悟性。
张全银自幼酷爱书法,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也为自己的爱好付出了足够的努力。
上小学时,教他的刘老师写得一手好字。是刘老师把幼小的张全银领上了书法之路。
先是描红,后来摹写刘老师的“仿引”,别人写一张交差。张全银总会认真地写五六张,并且上面尽是代表优秀的红圏圈。
隆冬的一天,天降大雪。
放学回家的路上,张全银突发奇想:这不是老天爷赏赐的优质白纸吗?于是他蹲下身去,以雪为纸,树枝当笔,专心致志地“挥毫泼墨”。越写越有劲,越写越得劲。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
当等不上他回家吃饭的父亲寻找来时,他已经站不起来了。破旧的牛鼻鼻山汉鞋不抗冻,衣裳也不太厚实。他的两脚双腿己冻得麻木了。父亲把他背回家后,和母亲用雪好一顿猛擦。
后来他经常在沙地用树枝练习写字。一蹲就是小半天。
殊不知,雪地练字为张全银后来的榜书无意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村里放电影。放影员支配云还稍带着另外一项任务:向孩子们兜售小人书。
张全银翻看时发现了一本好书。是周慧珺著的《鲁迅诗歌书法选》。他被里面漂亮的字迷住了,实在爱得不行。无耐囊中羞涩,连五角钱书费也付不出。后来还是拿五颗鸡蛋才换到这个宝贝。
得书后,张全银不厌其烦地反复摹写,使自已的字大有长进。
一人一书,竟充当了张全银书法的启蒙老师。
随着知识的增长,张全银遨游在书法的瀚海之中。
他知道了颜、柳、欧、赵。
他“认识”了王羲之、米芾、郑板桥。
钟鼎文,石鼓文。秦篆、汉隶、唐楷、魏碑。张全银无不涉猎。
他向颜、柳、殴、赵学楷书;
他以《曹全碑》《礼器碑》
《乙瑛碑》为师学隶书;
他向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学行书;
他特别推崇“颠张醉素”的狂草。他在习练草书上付出最多,所以他的草书成就最高。
这些前朝先贤,给了张全银无尽的书画营养,使他的书法造诣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懈努力五十秋,终于为张全银赢得了巨大的成功和丰厚的收获。
走进张全银家,你会感受到不同于寻常人家的氛围。
斗室虽陋,“书”香韵味浓浓,文化气息滿满。
三室一厅,有一室专门承载全银老师的书画作品。
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一个硕大的樟木箱,里面珍藏着被张全银视若宝贝的百米书卷。
樟木箱是他花八千元从深圳订制的,可防虫防潮。
八十多幅已经精心装裱的书法作品整齐地码放在床上。
从一只大木箱中,张老师抱出一大摞获奖证书。
一张照片让我很是吃惊,相片上三个人,一个是张全银,另外两人赫然是书画界神一般的大伽:启功和张大千。
我很愕然!
张全银给我讲述了事情的原委:
二0二一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化部、国家邮电总局、集邮网组织了书画展。
张全银应邀参加。
后来,组办方为优秀作品的作者出了个人专辑。
于是,《张全银个人专辑》也收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集邮珍藏专辑》之中。
组办方还从出版个人专辑的优秀书法家中,精选出少数更加出类拔萃者,将他的相片和启功、张大千的相片放在一起印制,收藏在他的专辑中。
张全银老师在书画界成就之大,声望之崇,地位之尊,凭此可见一斑。
二0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中国大众文化协会书画艺朮专业委员会、中国国际集邮网、中国书画报华夏之星艺术中心邮品艺委会,组织了全国书画大展。
张全银受邀参加。
活动结束后,组办单位组织的大型公益活动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历史博物馆 举行。
从书画大展中选拔了八十五位书画名家,现场书法作画赠送外国友人。山西省只一人入选,就是张全银。
每位书画名家给配备两名翻译。给张全银当翻译的是北大清华各一名美女大学生。
八十五名书画家,一百七十名翻译,组织方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还有众多的国际友人。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但秩序井然,气氛和谐。大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每当过来一位外国友人,就和翻译进行友好的“中外会话”,然后翻译告诉张全银,外国朋支想让他写什字。比如“福”、“虎”、“寿”等。
当外国朋友拿到自已心仪的作品后,热情地和他握手、拥抱。满脸温馨地竖起大姆指:“0K”!“0K”!
给我讲到这里时,张全银高兴地说:“当时我的心情也的确很0K。”
同年,张全银的书法作品《梅》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人民大会堂展出并被人民大人会堂收藏。这是第三位山西人的书画作品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之内。
二00六年六月,湖南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中国书画家协会组织了全国书画展。共收到书画作品九万六千多件。作者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华人华侨。
张全银的作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荣获书法第二名,银奖。同时被授于“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光荣称号。作品被“毛泽东纪念馆”收藏。
二0一六年,张全银老师历时半年创作了《百米书法长卷》。
长卷以古典诗词为主要内容,融会了楷书、隶书、行书、草书、榜书等各种书体。如此书法史上罕见的鸿篇巨制,恰似汹涌的黄河,奔腾的长江,一泻千里,令人眩目。
山西省书法协会顾问赵望进先生亲笔提写卷名。
作品在山西电视台演播大厅展出,得到了现场多位专家和书画界名人的高度赞誉。
中国黄河电视台、腾讯视频等多家新闻媒体向全球播放。
应现场主持人之邀,张全银先生又创作了《惠风和畅》五米横幅。被山西电视台永久收藏。
二0二0年,中国邮政总局邀请全国书画名家赴迪拜进行中阿友谊文化交流活动。张全银也受到邀请。
当时护照已办妥。但汹涌的疫情骤降,张全银的家人坚决不让去了。
虽未成行,但他的作品仍被收入中国集邮网印制的集邮珍藏邮册中。
张全银也被评选为“中阿友谊文化交流大使”
二0一五年十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十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张全银先生荣获金奖,并获得“爱国书画艺朮百杰”荣誉称号。
让我以张全银的作品为拙作结尾吧。这既是他的书法作品,也是他的文学作品。
沁园春
毛泽东颂
日出韶山,光耀神州,祥瑞群峦。
展千古风姿,苍松翠柏,红枫映天。
珠峰高耸,昆仑昂首,江河汹涌,世纪伟人吟诗篇。
土窑洞,戏内外强权,气冲霄汉!
创伟业,兴邦国,两弹一星出重拳。
凭文韬武略,运筹帷幄,宏图大展。
扬我国威,万世敬仰。气正风清,挥手环宇史空前。
千秋业,看民族崛起,永恒万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