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道圆融(散文)
林居正
第五节世界佛教论坛在中国素有东南海滨邹鲁之美称的福建莆田盛大举办,真可谓群贤毕至,八闽福地遍生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德高僧齐聚一堂,当时,全国政协汪洋主席发来贺信,尤权部长和于伟国书记亲临现场并发表主旨演讲!
汪洋在贺信中说,佛教传入中国后,同中国本土的儒家、道家文化相互促进,相互融会,丰富了中华文明的智慧宝库,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也十分突出。佛教倡导众生平等、慈悲圆融、中道和平等理念,应该为促进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作出积极贡献,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交流互鉴,中道圆融。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叫做中道。中道就在当前就在现前就在当下。谁知中道?谁行中道? 大乘菩萨、诸佛如来都行中道。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践行中道!
中道是自性、是本性,中道是真心。用真心、用本性,也是法界! 而中道法界为所缘之妙境,若就能缘之妙智言之,则为止观。止观是一不是二。此妙境妙智,一体不二,故谓之法界即止观。止跟观是一不是二,互为体用,止就是定,观就是慧,意思完全相同。慧从哪里来的? 慧从止来的; 止从哪里来的? 止从慧来的。你真看破,你心就定了,不再缘虑一切境界 ; 心果然定了,智慧就起来。所以定慧可以互为体用,定是体,慧是用; 慧是体,定是用,它是一不是二。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于一切有为法,就是一切生灭法当中,心得定,不攀缘。
圆融乃是自性圆融、圆融无二、圆融无碍法界法门。比如,法界圆融、三谛圆融。圆融在华严宗哲学中更显重要,有六相圆融、圆融行布、三种圆融等说法。
我们知道,普陀山有大圆通殿,中国独有,此乃观音菩萨道场所独有。圆者周遍之义,融者融通融和之义,若就分别妄执之见言之,则万差之诸法尽事事差别,就诸法本具之理性言之,则事理之万法遍为融通无碍,无二无别,犹如水波,谓为圆融。曰烦恼即菩提,曰生死即涅盘,曰众生即本觉,曰娑婆即寂光,皆是圆融之理趣也。
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杭州召开,是戒忍大和尚的提议。而莆田举办的第五届佛教论坛,殊胜无限,荣幸之至!感恩中国佛协,给福建,给中国,给世界再一次带来最大最妙的法语福音!
当然,福建多是佛国,到处皆有圣人! 在福建举办佛教论坛,福建人民承蒙福泽,同时,虔诚的福建人民也当之无愧、受之无愧!

作者简介
林居正,笔名:海雨天风,福建福州人。从2022年9月起,业余在《国际文艺家》《中国精英文艺》《普希金国际文学艺术》等发表文章40多篇,其中,代表作《东海钟山赋》获“2022年十大年度桂冠精英奖”、《重阳节登宝胜山遐想》获2023全国第九届“重阳节”文学笔会征文“金奖(第一名)”、《在民族脊梁之上》获第二届孔子杯文学大赛三等奖,以及《钟鼎论道》获2023“魅力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的“十大作家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