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 国 景 色 美 如 画
旅行散记(之四)
文图/王宽鹏

一寨两国位于云南省瑞丽市姐相乡银井寨。有史以来,中国西南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与缅甸接壤的边境,历来就属傣族世居和傣族历史发祥的主要地区,跨境而居的傣族人民世代和睦,通婚互市,他们同走一条路、共饮一井水,同赶一场集,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缅甸一侧的芒秀傣族村寨和中国的银井傣族村寨,看似一个傣族村寨,然而,中缅“国境线”从中而过,由中缅71号界碑一分为二,归属两个国家。不过,两个寨子的村民还是沿袭傣族先民时代的共同传统,友好往来,谈婚论嫁,互市交往,享受着同一民族自由交往的快乐。银井是一个世界少有的边境人文地理景观小寨,有名的中缅边境71号界碑矗立寨中,国界线从该寨中央蜿蜒划过,是一个典型的“一寨两国”边境地区。国界线将整个村寨一分为二,中方一侧称为银井,缅方一侧称为芒秀,形成了“一个寨子分属两个国家”的独特景观。寨中的国界线从前以竹篱、村道、水沟、土硬为界,中国的瓜藤爬到缅甸的竹篱上去结瓜,缅甸的母鸡跑到中国居民家里生蛋便成了常有的事。一桥跨两国的玉石桥两国称中缅“玉桥”,横跨两国界沟,由中缅友好人士出资共建,桥面镶嵌7777块缅甸玉(翡翠),7是缅甸最珍贵的数字,有7个省,7个邦,连生日都是7天一过,缅甸友人重视中缅胞波情谊,这座桥因为是用玉石铺就堪称世界上最豪华、最富有的“玉石桥”。中缅玉石国界线共用5068枚玉石心铺成,用于纪念1950年6月8日中缅建交的重要时间,黄色为中国,代表着博大和包容,白色为缅甸,代表着纯洁和友好,全长423米,为全世界最贵的国界线。泼水广场、一秋千荡两国、一寨两国水井等,都是吸引游客眼球的地方。

腾冲处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结合部,亿万年前两个板块漂移碰撞,形成了腾冲世界罕见的火山地热并存区。腾冲有99座火山,88处温泉,是“天然火山地质博物馆”、“温泉之都”。腾冲是一个“天然大氧吧”,被誉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热海漫山活泉,不负游客朗朗心境。热海景区是腾冲地热显示最为集中的地区,是中国三大地热区之一,早在明清时期就享有“一泓热海”之美誉,这里的地热显示特征为喷气孔、冒气地面、热沸泉、喷泉、热水泉华和水热爆炸等,热流量相当于一年燃烧27万吨标准煤。至今地下7一25公里的深度仍存在两个直径10一30公里的活跃岩浆囊源源不断为热海景区供给热源。

游览完热海景区,我和老伴驾车直奔腾冲荷花温泉,在这里连泡两个半天温泉,消除了在处奔波20多天的疲劳。荷花温泉依山势地形而建,温泉亭台楼榭,水桥流水,花草树木生机盎然,几十个汤池、私密汤屋、天然地热熏蒸区域点缀其中,空间布局与温泉的自然景观有机结合,构成了温泉SPA文化与园林艺术的美妙画景,是名副其实的山中温泉养生世界。

白水台景区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三坝乡白地村,海拔2380米。主要景观白水台是中国最大的冷泉型淡水碳酸盐泉华(钙华)台地,它是富含碳酸氢钙的泉水因二氧化碳的消耗,致使水中的碳酸钙沉积形成的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泉台形成的历史约有20一30万年,台地厚度达214米,台面面积约3平方公里,呈高低错落的梯田状,被称为“仙人遗田”。白水台自古以来是滇西著名的游览胜地,水源附近有明代纳西族土司木高题诗摩崖石刻。白水台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摇篮。相传东巴教祖师东巴什罗曾在此修行布道。唐宋时期,阿明宇勒等白地东巴祭司通过整理文字和经书,规范宗教仪轨,促进了东巴教的形成和完善。白水台一带因历史上东巴文化极度繁荣而成为著名的东巴教圣地。每年阴历二月初八,远近居民齐聚白水台祭祀朝拜和歌舞娱乐,是荟萃纳西族传统文化的游春盛会。白水台是世界最大的华泉地之一,是由溶解于华泉水中的碳酸氢钙光合作用、沉积而成的近200余亩华泉台地。白水台自上而下天然组成五景:碧玉翻花、五彩瑶池、仙人遗田、木高诗刻、神女显灵。相传纳西族东巴始祖“东巴神罗”就在白水台东边的山东力修行授徒,并用象形文字书写了纳西族文化的稀世珍品《东巴经》,因此,白水台又被奉为东巴圣地,纳西之源。仙人遗田一一新月形泉华池也称彩池,是钙华堆积而成的另一微地貌形态,是白水台泉华堆积地貌中最奇妙、最富美感的地形,泉华池高度彼此相差10一15厘米,自上而下,层层叠叠宛如新月,状如梯田,白水台之所以有“仙人遗田”的美称正是由于泉华池的缘故。神女显灵一一白水台的泉华还有一种类型,就是以求子洞为典型的瀑华,其坡度近于90度,垂直落差4米以上,这一大型钙华堆积体的形成与原始地势甚为陡峭有关,在钙华年复一年的堆积固结下,形如一怀孕女子,是当地群众供奉生殖神和新人求子的地方。这里常常有信教徒和新婚夫妇前来焚香磕头,当地群众视为生殖的“神女”,求子心切或不孕不育的男女只要朝拜此处,就会如愿以偿。

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距香格里拉市22公里,由属都湖、弥里塘亚高山牧场和碧塔海三个部分组成,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普达措”一词源于藏传佛教中的梵文经典,意为普渡众生到达苦海彼岸之舟。属都湖意为奶渣山旁的湖,以“晨雾倒影”著称。春天,属都湖有杜鹃花相簇相拥,分外怡然;夏季,鲜花烂漫、牧草丰美,湖水送爽,远离酷暑;秋天,色彩斑斓,层林尽染;冬季,白雪皑皑纯澈无边。属都湖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云南省火炬传递终点站。弥里塘意为佛眼状草甸,是香格里拉著名的亚高山夏季牧场。每到春夏时节,草甸上百花盛开、争奇斗艳,被植物学家称为“五花草甸”。这里是国家一类保护珍希飞禽黑颈鹤落脚的地方,冬季的普达措国家公园不仅是观雪景的佳地,也是观候鸟珍禽的最佳场所。以碧塔海为中心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碧塔海还是云南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整个普达措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在碧塔海有闻名中外的两大绝景“杜鹃醉鱼”、“老熊捞鱼”,著名作家冯牧先生在《碧塔海一一难忘的旅程》中曾对此奇观做了生动的描写,从此碧塔海的两大绝境就扬名于世。在碧塔海及周边景致中,可看到藏传佛教中吉祥八瑞的自然呈现,这里不仅风景如画,而且佛泽无边。徜徉于碧塔海湖边的木式栈道独享湖光、群山、苍松在烁、山花烂漫相映成趣,令人神往。

天下泸沽湖,情归女儿国。泸沽湖位于云南省与四川省交界处,滇川共辖,湖岸线约44公里,湖泊面积50.3平方公里。以高原湖泊、自然风光、湖边山地、岛屿湖湾、摩梭母系民族文化等特色资源,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东方女儿国”、“神仙居住的地方"的美誉。泸沽湖以其独特的摩梭风情和秀丽的山水风光而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湖面海拔2690米,最大水深105米,平均水深45米。湖水清醇甘冽,透明如镜,最大能见度12米,素有“中国西南的一片净水”、“高品位、世界级的旅游资源”等美誉。湖畔摩梭人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由女性当家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娶、女不嫁、婚姻双方终生各居母亲的阿夏婚姻形态(俗称走婚),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人类母系文化的最后一片净土”。我和老伴住在湖边观景酒店,足不出户就能隔窗眺望湖景风光。我们清晨坐猪槽船喂海鸥、看日出,夕阳西下时到湖边观日落、看美景。我们利用一整天的时间,驾车沿湖游览了情人滩、泸源崖、达祖村、女神湾、走婚桥等景点,还坐索道游览了海拔3770米的格姆女神山、女神溶洞。

诗画邛泸,迷人景致;山水如画,人间天堂。步步皆景,方寸有心;山幽水静,蕴玉含珠。邛海、泸山景区位于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一一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四川省西昌市境内。邛海一一螺髻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地、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环保科普基地,是绝佳阳光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度假区76平方公里,由邛海和泸山两部分组成,与西昌城区形成山、水、城交相辉映的组合景观。邛海国家湿地公园由梦里水乡湿地、梦寻花海湿地、梦回田园湿地组成,周边分布着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花卉博览园、月色风情小镇、邛海公园、观海湾特色小镇等旅游景点。是领略湖光山色、体验渔家文化、感受宗教虔诚、品尝特色小吃、湿地探幽、健身绿道休闲的好去处。邛海一一青山环抱,满湖碧水,波澜不惊,湖水清澈。如镜似玉。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湖面微微闪动着粼粼波光,犹如舒展的七彩大锦缎,惹人遐想。白云蓝天和青苍的群山倒映水中,湖山天影融为一体。泸山位于邛海西岸,自古以来就有“川南胜境”的美誉,林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拥有被世人乐道的“三奇”。奇树:距今两千多年历史的“九龙汉柏”;奇庙:全国罕见“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三教庵;奇水:泸山最高处五祖庵的圣泉水。还有中国“四大碑林”之一的西昌地震碑林、世界唯一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傍晚的西昌唐园灯光璀璨,景色迷人,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我和老伴品偿完正宗的川味火锅之后,观歌舞、看夜景,拍照片,陶醉在美丽的唐园五光十色之中。“邛池夜月”被誉为建昌八景之一,秀丽的邛海、泸山和唐园以及西昌夜晚皎洁的明月,形成“月出邛池夜,空明澈九霄”的人间仙景。







作者简介
王宽鹏,196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陕西省洛川县人,党史军史研究工作者,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研究员、理事、副秘书长、网站记者、编辑,国际网络文学联盟军旅文学部编审,《洛川文学》特约作家。1981年10月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新闻报道员、干事、科长、副处长、团政委、甘肃省军区军史馆筹建办公室主任等职,上校军衔。工作之余,爱好写作,笔耕不辍,有600多篇新闻稿件、论文、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被军内外报刊杂志刊登,其中有40多篇获奖。因写作成绩突出,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