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温暖的正义《第二十条》是一部法律题材的电影,它更是一部属于每个人的生活片。第二十条指的就是刑法第二十条,也就是正当防卫的这个条款。这个条款可以说是熟悉的,又可以说是陌生的。正当防卫的内容大家大致都是知道的,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它的本质含义,以及那沉甸甸的分量。当它砸在个人头上时,就是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命运,以及名誉、尊严、自由这些最可宝贵的东西。曾经我的警院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真的对一个人好,为她/他考虑再多都不为过!当时的我对这句话还没有很深刻的理解。自从从事法律相关工作和接触很多事件之后才理解了恩师的教诲。
冤枉好人等于污染源头。它会影响一个人的是非观和正义感。检察官韩明的儿子韩雨辰因为见义勇为反倒被人告了要被拘留,给家里惹了大麻烦,让父母低三下四想要与人和解。等到他被小混混毒打时,他已经不敢还手了。因为他不能确定,如果他还了手会不会又给家里惹来麻烦。这让人感到很委屈,委屈的原因在于,是非观念被混淆,正义感发生动摇。我们习惯性机械化地套用冰冷的法条,法律就成了冰冷的逻辑。感觉形式上构成,有结果、有行为、有意图,割裂开来在一个静态的特定的画面下,似乎就符合刑法的规定。但是,我们有没有认真地思考一下犯罪的原因,一个老实巴交的人为什么要打人,要杀人?在法律法条“应该”的背后是否应有那温暖的正义。案子办多了,我们还有没有耐心去倾听犯罪的理由,查清犯罪的原因,去体会当事人的不得已之处,存一份了解与同情。让法律变成温暖的正义。为什么说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因为它关系到是非、公道和人心。它关系到大众的价值观取向。它不是一个任务,它不是一个活儿,它是别人的人生,我们必须将别人的人生放在自己的手里来审视思考观复它,我们必须要十分慎重地使用我们的刑事追诉权。只有温暖的善意才能传递温暖的善意,而恶意只能换来恶意。尊重和理解都是双向的,只有公正司法者发自内心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办案,不畏千难万险秉公执法,才会让公众信仰法律,相信法律,相信法治的精神能够确定性地实现。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法律是公道自在人心。法律不是冰冷的程序正当性,法律是温暖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