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稀体验购公益平台:倡导全民以食为药
商业怎么创新?跳不出这八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周伯良励志,通过“互联网+百团融合+人人中医馆+人人就业+公益免费医疗”的全新思维,能够让绿稀好中医、绿稀好中药、绿稀好食品、全产业链绿稀好商品、让大众吃的健康,用的环保,少得病,治的起病,能治好病,快速走入千家万户。
善觉堂集团CEO周伯良倡导:零距离体验式消费才是可持续的商业,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好商品作道具,从体感、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以此抓住顾客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并为商品找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
所谓“全产业链绿稀好商品”,就是绿色,稀有的上好商品。这个提法,源自善觉堂创始人周伯良。
“以前是没有‘绿稀’这个概念的。”周伯良表示,过去,绿色的食品或商品并不稀有,但是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整个地球生态的变化,绿色与天然的商品才日渐稀少,成为奢侈品。“基于这个现状,我提出了‘绿稀好商品’的概念。善觉堂机构,开始大力倡导“全产业链绿稀好商品”,打造以“搜罗天下,绿色稀有”为宗旨的绿稀全球体验购商城。
倡导社会把食品当药吃,不要把药当食品吃:
食医药膳:善觉速愈门掌门人周伯良,对食疗有一个精辟的论述,饮食应该是吃胃容量的三分之一,喝三分之一,留下三分之一的空,那份空是我们的智慧。
这种思想比三分治七分养更容易理解遵守,而食医一直提倡以食为药,以养代医,医食同功,食医把良药苦口变良药可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药借食力,食助药威的效果,打破了中医效果慢这一认知,真正的健康来源于每天健康,有规律、让健康每天做加法,才能真正促进我们活到老,健康到老,而这种健康只有健康一日三餐,适量运动,好规律,好心态可以实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源头上的健康,光是提高健康意识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要做到,也将是中医借助食医复兴的契机,不久的将来,将会一起见证食医走进千家万户,实现人人中医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标准的生命三八定律是: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生活。
预以治疗,必先以食疗,是食医胜于药疗的价值。食医精髓是把一日三餐当药吃,而不是把药当饭吃,食医精髓是民以食为天,这个天是每天健康点点,每天健康点点才是天大的事,食医倡导为健康吃,而很多人是为嘴巴吃,健康绝对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而不是见了“棺材”才流泪,可怕的是,很多人“见了棺材也不流泪”,天天吃药控制,虽然身体疾病现象很多,但还是有我行我素的“侥幸心理”。
真正的健康不是保健品,不是药物,更不是医疗,是我们的三餐,运动,深度睡眠,好心态,这四要素才是“神药”,所以在三餐中为健康吃,还要早起运动。
绿稀体验购为了实现把食医走进千家万户,进行了长达12年的研究,为了让千万营养融为一炉,化繁为简,把“良药口苦”变成“良药可口”,让汤药走上了餐桌,实现源头上三餐每天健康一点点的理念。
比如:白则补肺、黑则补肾、红则补心、绿则清肠。再是" 以形补形",指的是食用外观上与人体某器官相似的食物,可以对人体该部位有利。比如说,"猪腰煲杜仲"就是一味治疗肾腰痛的保健菜。这种食疗方法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同时,“以形补形”的思维也有助于认识药性。例如胡萝卜(横断面)像眼睛,吃了对眼睛好;核桃像大脑,吃了对头脑有益;芹菜像骨骼,吃了可以强壮骨头。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食物的补益作用并不是由其外形决定的,而是由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决定的。
饮食有五味进补分四季五食: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
春抑肝补脾:减酸增甘
“减酸增甘”是中医春季养生的饮食原则,是指在万物复苏的春天,人们在饮食中应该适当减少酸味食物,相应增加甘味食物。
春季在五行中属木。而五脏之中肝属木,主春季。在春季,肝的气血旺盛,木旺克土。肝气过旺就会直接损害属土的脾,此时养生就需抑肝补脾。酸味入肝,甘味入脾。过食酸味食物,则肝气太盛,脾气就要衰竭。而春季肝气本就旺盛,不能“火上浇油”,再过多进食酸味食物助长肝气。
所以春季的饮食首先要少酸。其次,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春季肝旺脾弱,就会影响五脏的功能。而甘味入脾,要帮助脾土来抵御春季旺盛的肝气,饮食上自然要增加甘味来补土健脾。
“减酸增甘”不是简单的少吃醋多吃糖,而是要通过饮食起到抑肝强脾的作用。所以在春季,我们可以多选用黄豆芽、绿豆芽、豆腐、豆豉、大麦、小麦、大枣、瘦肉、鱼类、蛋类、花生、芝麻、柑橘、香蕉、蜂蜜、姜、葱、蒜之类既生发又补益的食物,新鲜蔬菜如春笋、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荠菜、马兰菜、枸杞头、香椿头等,可起到清热平肝、增进食欲等作用。平素脾胃虚弱、气血虚少者,晚餐可添加红枣枸杞糯米粥,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红枣甘甜,善养脾胃,是顺应春时的保健佳品。
夏阳盛阴弱:减苦增辛
“减苦增辛”是中医夏季养生的饮食原则,是指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人们在饮食中应该适当减少苦味食品,相对增加辛味食物。自然界的阳气经过春天不断地生长,进入夏季后,变得旺盛而充足,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阳气到了夏季均从藏蓄的状态中发散出来。在这种充足的阳气作用下,自然万物也呈现出一派繁茂的景象。同时,按照阴阳的变化规律,阳盛则阴弱,阳气的盛大在夏至达到极点。
在夏季,心火当令,心火旺则克肺金,所以,要扶肺气。在阴阳五行中,辛主发散,苦主沉降,辛味是入肺的,所以要增辛以养肺气。苦味不利于夏季阳气的升发。而辛味之品性主升散,与夏季阳气发散的状态相吻合。
夏天吃点辛味的食物,如萝卜、葱白、姜、蒜等,可避免心气偏亢,有补益肺气、活血、通窍、化湿等作用。
秋滋养肝气:减辛增酸
“减辛增酸”是中医秋季养生的饮食原则,是指在秋天要适当减少辛散刺激的食物,相对增加酸味食物。
秋季肺气盛而肝气虚,在五行上金能克木,因此,为防止肺气过盛而肝气过虚,要从饮食上进行调节,尤其是中老年人,随着年事增高,先天的肾气、肾阴日显衰微,常常出现肝肾不足、血枯津燥的现象。因此,中老年人饮食调摄除了一般的滋阴润肺之外,还可适当多食酸味食物,以养肝气,维持人体脏腑之间的平衡。
秋天属金,肺也属金,肺气通于秋;辛味入肺,酸味入肝,五行中金能克木,所以,当秋之时,要减辛味食物以平肺气,如饮食上少用生姜、大葱、陈皮等佐料,并少吃或不吃麻辣火锅、牛羊肉等。增酸味食品以养肝气,防肺气太过胜肝,使肝气郁结。
可适当多吃苹果、梨、石榴、芒果、柚子、葡萄、杨桃、山楂等酸性水果;同时,秋季气候干燥,燥邪伤人会产生干咳、咽喉疼痛、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身体上的不适,多食用凉润之品可以有效预防燥邪伤人。此时,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子、莲子、百合、甘蔗、菠萝、香蕉、银耳、乳品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冬万物蛰伏:减咸增苦
“减咸增苦”是中医冬季养生的饮食原则,是指在冬天要适当减少咸味食物,相对增加苦味食物。
冬季是万物蛰伏的季节,肾经旺盛而心气虚,从医学五行理论来说,肾主咸,心主苦。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也就是说,冬季的饮食调养不宜过多食用咸味食物,以免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致使心阳的力量减弱。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抵御肾水,滋养心气,以保心肾相交,阴阳平衡。
少食咸味,首要的就是减少食盐摄入,饭菜以清淡为上。其次也要少吃或不吃海鲜类食品,因海味食物虽然鲜美,却多为咸寒之性,最易伤阳,毁人根本。而苦味是入心的,多为温性食品,可以养心阳、肾阳,故冬季不妨多食用一些苦味食物,如苦菊、苦瓜、芹菜、莴笋、生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