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
蒋海荣/安徽淮南
三个字承载着历史
三个字书写着未来
三个字包含着心酸
光荣了吗
打工的行囊
委屈的泪水
风抚慰着沧桑
月影伴着孤单
是谁迫害了实干
是谁伤了心房
百姓家的梦想
黄土地的哀伤你懂吗
折断了翅膀
飞在空中怕成为猎物
行在江湖依然定位猎物
劳动者真的光荣了吗
裹着甜言蜜语的旗子
飘扬吧
也许只有如此
俯首的人们看见一点希望
千万莫说天道酬勤
厚重的四个字尴尬了
一群忠厚的孩子
劳动者光荣了吗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劳动者的现状与心声,同时也提出了对于“劳动者是否真正光荣”这一命题的深刻质问。蒋海荣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劳动者境遇的关注与同情。
**历史与未来**
诗的开头便赋予“劳动者”这三个字以厚重的历史感和未来指向性,强调劳动者既是历史的书写者,也肩扛着未来的希望。然而,这简单的三个字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心酸与不易。
**现实的辛酸**
“光荣了吗?”这一问句,透露出对劳动者现实处境的质疑。打工者的行囊满载着生活的重负,委屈的泪水揭示了他们内心的苦楚。风和月作为自然的见证者,似乎在默默诉说着他们的孤独与沧桑,暗示着社会对于实干者的不公和伤害。
**梦想与哀伤**
“百姓家的梦想,黄土地的哀伤”,这些意象描绘了普通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现实困难时的无奈。他们如同折翼的鸟儿,即使飞翔也充满恐惧,无论是在广阔的天空还是复杂的“江湖”,都难以摆脱被当作“猎物”的命运。
**虚假的光环与真实的尴尬**
诗中提到的“裹着甜言蜜语的旗子”,或许象征着社会表面上对于劳动者的颂扬与尊重,但实际上这种表彰往往流于形式,未能真正改善劳动者的生活状态。“千万莫说天道酬勤”,因为这句话在现实中显得苍白无力,让那些诚实勤劳的劳动者感到尴尬与困惑。
**结语**
全诗以反复的疑问“劳动者真的光荣了吗?”收尾,强化了对这一问题的追问,促使读者反思社会对于劳动者的态度与待遇。这首诗不仅是对劳动者境遇的同情与呼唤,也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深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