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墨双修学院第九次作业汇总
优秀学员:杨亚莉 张培兰 徐静 闫屹 靳雅秀 朱撑娟 张铮 张杰 党秀梅 耿娟 杜秀 李斐 董天云 聂建明 李伟 刘君雅 魏智广 杨亚荣 李胜利 优秀学员:杨侠 刘革利 刘长杰 张彦奇 陈波浪 史斐娟 赵丽琴 贺耀梅 王白琳 杨继康 徐洁
一班第九次作业点评(点评人:韩西利)
优秀学员:杨亚莉 张培兰 徐静 闫屹
1-07杨亚莉
讲师:徐熙彦 20240427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认真聆听了徐熙彦老师的分享,以对联例句,讲解了对联的特点:工、切、雅。尤其是三个楹联故事一联入仕伍生辉、一联入史陈大纲、一联入圣孙髯翁饶有趣味,这几位历史人物因楹联而入仕、入史、入圣。今天晚上整理了课件,同时认真学习了昆明大观楼的天下第一长联,查阅了作者孙髯翁的生平故事,非常感慨。
(一)首先,略微赏析一下此联。上联描写滇池的景色,突出一个“喜”字,喜溢四方,绘出了一幅颇富滇池风物特色的风景画。下联是咏史述事,追忆云南历史,抒发了兴衰苍凉之情。
从技法上来看,作者运用了领字,共运用了八组领字,有一字领,即(喜,叹)、(看,想)、(趁,尽)和(更,便)。二字领,即(何妨,费尽)。三字领,就是(梳裹就,卷不及)、(点缀些,都付与)和(莫孤负,只赢得)。
其次,大观楼长联总计十六个分句,即十六个句脚,并不符合马蹄韵的规律。
最后,大观楼长联词语的对仗有联内互对、句内自对合句间自对。
(1)联内互对
大观楼长联在上下联内字词的互对可谓工整,如数词对数词、动词对动词等。如:“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与“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互对工整。
(2)句内自对
有:蟹屿螺洲,风鬟雾鬓,珠帘画栋,暮雨朝云,等等。
(3)句间自对。
有:东骧神骏,西翥灵仪,汉习楼船,唐标铁柱,等等。这些词语不但句间自对,而且做到了联内互对。
(二)修辞
此联采取了排比、拟人、借代、典故、反问、夸张、互文等对联修辞方法,简要叙述如下:
(1)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如:看字后的“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想、莫辜负、只赢得后面领的句子都属于排比。
(2)拟人。如滇池“奔来眼底”;梳裹就“风鬟雾鬓”。
(3)借代。如“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分别以神骏、灵仪、蜿蜒、缟素指代滇池四周的金马山、鸡碧山、蛇山、白鹤山。
(4)典故。“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引用了汉武帝造船习水,唐玄宗竖立纪功铁柱,宋太祖玉斧挥图,元世祖乘皮筏渡江统一中国的历史典故。
(5)反问。如“滚滚英雄谁在?”
(6)夸张。如“空阔无边”
(7)互文。是一种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排句互文,如“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对句互文,如“披襟岸帻” 与“把酒凌虚”,互相补充,渲染出作者的意气风发与慷慨感怀。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一)从4月1日开课以来,听了9位老师的授课。收获了知识:
倪进祥老师:楹联速成法-8字法:词性相同,平仄相反。
楹联8条。9忌。7步法。今平古仄的字。尤其是标注上下联平仄的方法。实用,大格局!倪进祥老师还讲了书法实用技法。
任春青:词组性质的判断技巧:主谓加“怎么样”,并列加“与、和”,偏正加“的、地”,动宾加“什么”,动补加“得”。
李颖:对联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流畅。对联的基本要素:声律、对仗、关联、意境。以及隔、合掌,尤其是联眼。对我启发最大对的是关联。
胡宝玲:传统的对偶:实对实,虚对虚。名词为实,其他为虚。语意要关联。俗语对。
韩西利:对联工对,12门类的划分。
方黎锋:对联从技巧,风格,境界赏析,好联构思精巧、风格鲜明、意境高远。
何川:发现楹联的对称美、音律美、意象美、凝练美,雅切美。雅切,雅是指诗意协调,切是指针对性,第一次听然而入心。(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郭健:寿联的撰写技巧。寿联切人、切事、脱俗工整、有韵味为上乘。
徐熙彦:楹联之道。老师讲了自己的对联,并举例说明了在楹联创作中,就是极尽对称美之能事!极尽意境美之雅事!极尽修辞美之趣事!这三种事就是我们楹联的路径之道。分享的三位古人楹联故事。我认真学习了孙髯翁的昆明滇池大观楼的长联,对我很有启发,长联可以运用排比、领字、自对等手法进行创作。
(二)收获了优秀作业。在一班班长班长孙兆清、班委徐静和各位批改老师的帮助下,我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好多次作业得到老师的优秀点评。
(三)倪进祥老师还为我们规划了联墨双修的道路。
我将把老师讲授的知识加以消化运用,不断进步,回报老师。
简评:优。
1.能多角度赏析长联,举例说明修辞手法及其效果,态度认真,赏析到位!赞!
2.总结收获很具体,对所学内容做了全面回顾和梳理。棒!假以日时,当成高手!
1-09张培兰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全联如下:
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 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中使用了以下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将东边的金马山比喻为神骏,西边的碧鸡山比喻为展翅的凤凰,北边的蛇山比喻为蜿蜒的长蛇,南边的鹤山比喻为白羽仙鹤扇动双翼。
(1)排比:长联中通过重复使用类似的句式和词汇,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节奏1。
(1)借代:通过具体的物象来代表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使表达更加生动和形象1。
(1)呼告:直接呼唤或呼吁对象,表达强烈的情感或态度1。
(1)用典:引用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增加文本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1。
(1)对偶:通过对比或对称的句式,使语言更加和谐、平衡1。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不仅在形式上独树一帜,也在内容上富含哲理,成为文学史上的佳作。
1.现代诗•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答
对仗精巧如丝线
词性勾勒人生画卷
平仄之间
韵律起舞
左边是过往 右边是期盼
学习对联
如探秘诗经
字里行间
时光沉淀
名词如月
照亮黑夜
动词如风
摇曳心田
名词是山
定格记忆
形容词是云
变幻情绪
副词如雨
润泽思考
连词如桥
连接意境
对仗如同对弈,
智慧跃动,在黑白间。
每一次推敲,是心灵对话,
对联之道,是生活美学。
词性如墨
泼洒在纸上
对仗如画
展现在眼前
对联,不仅是字句的游戏
更是心灵的诗篇
生活的写照。
简评:优
1.修辞列举全面,且能举例分析,很棒!
2.以新诗写收获,别出心裁!不愧是诗人!赞!
1-11徐静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孙髯翁大观楼长联运用了夸张、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用典等修辞手法。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使得长联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气势磅礴,一气呵成。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拟人),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夸张、比喻、排比),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比喻),梳裹就风鬟雾鬓(拟人);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排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反问)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用典、排比),伟绩丰功,费尽移山心力。侭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拟人、比喻);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排比)。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答:首先感谢老师们搭建的这个平台,配备了超强豪华的老师阵容,给我们呈现了一场关于对联的饕餮盛宴。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收获很多:
(1)系统扎实地学习了对联的基本知识:倪进祥老师的楹联速成法八字法、楹联八条、九忌、七步法;任春青老师的《词组性质的判断技巧》;奇奇老师的严格的词性、结构、有趣的俗语对;韩西利老师关于对联工对门类的细分;李颖老师的对联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流畅……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领悟对联应该“写什么?“”怎么写?“。
(2)对专题对联、楹联的创作有了初步了解:郭健老师的《寿联的撰写技巧》特别接地气,让我们在生活中也有勇气撰联一首;徐熙彦老师的《楹联之道》,非常细致地带领我们欣赏了楹联的魅力,在以后的游历山川时,发现楹联之美。
(3)意境高远,发现对联之美:方黎锋老师强调好联意境高远、何川老师强调发现楹联的美……总之,要写出好联,任重而道远。
再次感谢老师们的无私奉献、倾囊相授,你们的润物无声必将有丰硕的收获!尤其致敬收发批改作业的老师们,你们认真细致、任劳任怨,为了同学们的一点点进步废寝忘食,我们不会忘记的!
最后,既然是“墨联双修“,惭愧的是我“胸无点墨”,但是有幸在这里结识了许多“墨联双绝“名师大家,尤其是一班的几位老师,经常在群里交流,翰墨生香,非常钦羡。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得到老师们的指点,在翰墨双修的道路上有所进步。
简评:优
1.说明并标注修辞手法,比较全面,惜未点到楹联特有的对偶手法。
2.认识深刻,收获满满!祝贺!坚持下去,假以时日,当成高手!
1-13闫屹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全联如下: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 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此联上下联语句对仗工整,用了拟人、排比、夸张、设问等修辞手法,如: 排比:如“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等。
(1)夸张:“五百里滇池”“数千年往事”等对事物进行了夸张描写。
借代:“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中用具体事物代指历史事件。
(2)比喻:“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将蟹屿螺洲比作女子的发髻。
(3)设问:如“叹滚滚英雄谁在?”
上联重在写景,下联重在抒情,纵横交错,水到渠成。上联描绘了滇池的壮丽景色和周边的美好风光, 热爱自然、赞美河山;下联感慨历史、追思往昔,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回顾,表现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写景抒情气场宏大,特别是修辞手法的充分使用,使得长联更加饱满,形象生动,发人深省,不愧为千古名联。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答:这次楹联学习中,很荣幸线上收听了倪会长及各位大咖老师的精彩公益讲座,收获满满。在讲座中,我不仅学到了楹联创作的基础知识、技巧和方法,更领略到了楹联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听讲、做作业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许多原来不是很明确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不厌其烦的精心批改作业,我对楹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每一次聆听,都是一次知识的洗礼和心灵的启迪。我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楹联创作水平。同时,也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及学委们的辛勤付出,我今后会在楹联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收获更多的精彩和成长。
简评:优
1.能举例说明,很好。英雄谁在应是反问。可惜没关注到楹联特有的对偶手法。
2.收获多多,祝贺!坚持下去,假以时日,当成高手。
二班第九次作业点评(点评人:李颖)
优秀学员:靳雅秀 朱撑娟 张铮 张杰 党秀梅 耿娟 杜秀 李斐 董天云
2--02 靳雅秀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孙髯翁大观楼联大气磅礴,用词精准,富有意境,情感深沉,结构严谨,其中得益于运
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具体分析如下:
(1)比喻:例如“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将滇池比作在眼前奔涌而来江河,形象地表现出滇池的壮阔。
(2)夸张:如“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夸大了往事对人心的冲击,突出了历史的厚重感。再如“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中对景色的夸张描写。
(3) 对偶:如“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对仗工整,使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
(4)借代:如“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中用“神骏”“灵仪”“蜿蜒”“缟素”来代指不同的事物。
此外还运用排比,对比,烘托,互文,用典,拟人,想象,借景抒情,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对联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充分展现了滇池的美景和历史的沧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答:通过这段时间学习,真是收获满满。
(1)对对联的平仄、对仗、词性、赏析以及对联的起源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创作出更工整、更有意境的对联;对书法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2)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对联书法中蕴含的智慧和魅力,更加热爱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3)结识了很多才情横溢,无私奉献的专家老师以及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对自已的人生和学习都帮助颇大。
能举例分析,分析全面,认识深刻。优
2-09学员 朱撑娟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一联入圣孙髯翁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夸张、拟人)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排比,互文)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比喻)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比喻、排比)
数千年往事,(夸张)注到心头,(比喻)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反问)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借典)伟绩丰功,费尽移山心力。(比喻)侭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借典)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排比)上联写景让人心旷神怡,大气磅礴。下联引经据典,描写当地从汉朝到元朝风云人物历史功绩。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答:
(1)认识到联墨双修的重要性
(2)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兴盛和影响力。
(3)认识到好的对联的一些特点:用典,雅,切,出彩等。
(4)从联墨速成班听讲、学习、做作业,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对楹联的审美能力和写作兴趣。
最后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您们敬业,精业和无私付出深深打动了我!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看起来收获满满。修辞手法找得较全面,纵观全局,应该还有对偶修辞。优
2-10 张铮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对偶、反问、借代等修辞手法。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1)受益匪浅!对楹联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对中华文化的这一独特表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每一次作业都十分的烧脑。深感知识储备不足、文学素养欠缺。但看到作业评优时又非常的欣喜。学习楹联永远在路上,痛并快乐着。
(3)感恩倪老师带领我们入门,感谢李颖、卢菁等各位老师及各班委在百忙之中的无私奉献,以“育新人”“兴文化”的家国情怀,践行着文化自信的责任担当。
(4)恳请本群能长期保持活跃度。敬请在各位老师的指引和带领下,让我们一路向阳,不断进步。
修辞手法找得全面,举例说明更好。收获颇多。优
2-11 张杰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对偶、反问、借代等修辞手法。
(1)拟物:①五百里滇池(夸张),奔来眼底(比喻),披襟岸帻(借典)。②注到心头。
(2)排比:①上联“看”,“莫辜负”。下联“想”,“只赢得”。②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下联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③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睛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3)借代:①神骏,(马)灵仪,(凤)蜿蜓(长虫山),缟素(鹤)。
(4)比拟:东,西,北,南,四座山比拟:神骏,灵仪,蜿蜒,缟素四动物。
(5)拟人:奔来,注到。
(6)自对句:梳裹就风鬟雾鬓,点缀些翠羽丹霞,卷不及暮雨朝云,都付与苍烟落照。
(7)夸张:更蘋天苇地,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
(8)层递:上联由大到小,由远而近,由抽象到具体。下联由上而下,由小而大,由实物而幻影。
(9)反语:费尽,伟烈丰功,移山心力,珠帘画栋。
(10)夸张:五百里滇池,万顷睛沙。
(11)比喻:蟹屿螺洲,翠羽丹霞。
(12)设问:叹滚滚英雄谁在?
(13)借典:披襟岸帻,朱帘画栋,暮雨朝云。
2.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答:以前自认为能编诗两首,通过名位领导,老师们的授课我才知道自己就是那个小白!最重要的是古代和现代人的发声不同。平仄韵调并不是我想像的那样。一,二声平,三,四声仄!通过倪进祥及名位老师推荐的平仄表,我打印了十份。家里,囗袋里,办公室,车里,桌板上,墙上全都是。每次见到平仄表,就想起各位老师的孜孜教诲。其次门类应对仗,上下联要关联等。使我受益匪浅。在即将结业时,向领导,老师们真心地道声:感谢您们的无私奉献,您们宽扩心怀,认真授课,使我十分感动,更愿向自己的这一爱好广泛地传播,贡献于公益事业中。
能举例说明修辞手法,为你的认真点赞!收获也很实在。优
2-12党秀梅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这幅奇伟磅礴、气势恢宏的第一长联,以上联为例,所运用的修辞手有:
(1)拟人和比喻:“奔来眼底,披襟岸帻”、“梳裹就风鬟雾鬓”。
(2)排比和对偶:“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春秋杨柳”。
(3)用典和借代:“东骧神骏,西翥灵仪”。
(4)呼告:“莫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春秋杨柳”。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答:通过这次学习,收获主要有三点:
(1)提升了对联墨双修的觉悟和认识。
(2)加深了对对联创作技法的理解和巩固。
(3)增强了不断学习的信心和恒心。
修辞手法找得全面。优
2-16耿娟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这幅奇伟磅礴、气势恢宏的第一长联,以上联为例,所运用的修辞手有:
(1)拟人和比喻:“奔来眼底,披襟岸帻”、“梳裹就风鬟雾鬓”。
(2)排比和对偶:“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春秋杨柳”。
(3)用典和借代:“东骧神骏,西翥灵仪”。
(4)呼告:“莫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春秋杨柳”。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答:通过这次学习,收获主要有三点:
(1)提升了对联墨双修的觉悟和认知。
(2)了解学习了对对联创作技法的理解和对联的赏析。
(3)增强了对对联的爱好和审美。
(4)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渐渐的明白了,对联与诗词曲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5)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带给我的乐趣和幸福感。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6)学习对联,也是一剂良药,它可以医治懒惰,也可以预防大脑僵化。
总之,这次学习收获满满,让我明白了很多事情和道理,让我懂得了了学习的重要性,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和本真。感谢主办方和所有参与的老师和工作人员,向你们致敬!辛苦了!
修辞手法找得全面。优
2-22杜秀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1)夸张 更蘋天苇地。 侭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五百里滇池。
(2)排比 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3)比拟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梳理就风鬟雾鬓。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神骏 灵仪 蜿蜒 缟素。
(4)比喻 蟹屿螺洲。翠羽丹霞。
(5)设问 叹滚滚英雄谁在?……丰功 移山心力 朱帘画栋。
(6)对仗 对联中的数字、动词。
(7)层第 上联由大而小,由远及近,由抽象到具体;下联由下而上,由小而大,由具体到抽象。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楹联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知道了判断楹联好坏的标准,初步学会了创作简单楹联的方法。学到了楹联的对仗、词类工对,词性结构相同。平仄,节奏,一联内平仄交替,上下联平仄相对,关联,对联上下联关联,上联句尾仄收,下联句尾平收等知识。提升了自己的楹联认知度。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无私奉献,以后若有有机会还想深入学习。
找得全面,分析细致。层第应为层递。优
2-23李斐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
(1)拟人 (2)拟物(3)比喻(4)对偶 (5)对仗(6)对比(7)夸张(8)铺陈(9)用典(10)以景比兴(11)设问 (12)反问(13)排比(14)借代(15)呼告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答:感恩老师们,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1)忌合掌
(2)忌上下不关联
(3)忌三平尾,三仄尾
(4)忌失替、失对
(5)忌景隔
(6)讲究内涵和美(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节律美)
修辞手法找得全面,能举例最好。收获颇丰。优
2-24 董天云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1)夸张 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侭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五百里滇池。
(2)排比 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3)比拟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神骏 灵仪 蜿蜒 缟素
(4)反语 伟绩丰功 移山心力 朱帘画栋
(5)对仗 对联中的数字、动词。
(6)层第 上联由大而小,由远及近,由抽象到具体;下联由下而上,由小而大,由具体到抽象。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这段时间的学习,对楹联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知道了判断楹联好坏的标准,初步学会了创作简单的楹联。感谢老师们的无私奉献,有机会还想深入学习。
找得较全面,分析细致,层第应为层递。收获颇丰。优
三班第九次作业点评(点评人:何川)
优秀学员:聂建明 李伟 刘君雅
3-01聂建明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大观楼长联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因而充满了诗意和韵律感。主要用了拟人、夸张、比喻、对偶、排比、用典、借代和设问等修辞手法。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答: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认真学习,收获巨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仗更工稳了。过去写对联写律诗也讲格律和对仗,但在但在词性和结构上,没有现在精细和严谨。
(2)平仄更讲究了。过去的平仄多用新韵,不熟悉,也不用平水韵等,现在知道了,写对联和格律诗词,正宗点,讲究点,还是要用平水韵等。
(3)开始重视过去轻视的东西了。过去觉得,笠翁对韵,隔意、合掌以及对仗用词的门类,有些八股和陈腐,现在觉得自己是跑偏了,要回归正宗。
(4)知道写楹联以及格律师的禁忌了。除了避免上面的错误之外,不能现代语和古语混用,要恪守规范,正本清源,回归正宗。
(5)知道了下一步该怎么做。要想写出高水平的楹联和诗词,除了熟记古体经典楹联和诗词外,还要精研经典古文,拥有宽泛的知识,在法度内多写多练,虚心向师长和高手学习。
其实收获还不止这些,希望还有机会跟着老师继续学习。
总结大观楼长联的修辞,能举例说明更好。
总结收获联系自身,从理论到实践,很是具体 清晰,盘点细节,可见学习的认真用心。相信未来在对联认知和创作方面一定有长足稳健的进步。未来高手可期!
优
3-12李伟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大观楼长联运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夸张、拟人、比喻、对偶、排比、借代和用典等修辞手法。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答:通过老师的辛勤教学付出,我自感收获甚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己由楹联小白变成初入门者。
(2)会根据所学检查楹联的基本构成。
(3)自己生搬硬套的进行初级简单的楹联练习了。
(4)知道写楹联以及格律师的禁忌了,也初步会欣赏楹联了。
(5)感谢此次学习集合,让我爱上楹联。
再次感谢诸老师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
总结大观楼长联的修辞,能举例说明更好。
总结收获联系自身,从理论到实践,很是具体清晰,盘点细节,可见学习的认真用心。相信未来在对联认知和创作方面一定有长足稳健的进步。未来高手可期!
优
3-2刘君雅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一联入圣孙髯翁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绩丰功,费尽移山心力。侭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答:本联运用了以下修辞手法:
(1)比喻:
东骧神骏 。
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2)拟人:
披襟岸帻。
梳裹就风鬟雾鬓。
(3)排比: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4)夸张: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万顷晴沙、九夏芙蓉。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
移山心力。
侭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
(5)对偶:
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6)反问:
叹滚滚英雄谁在?
(7)对比:
侭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8)引用:
滚滚英雄谁在(引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答:首先感谢李颖老师和扬利红老师的热情邀请,让我收获了诸多良师益友。收获了本次学习机会。
我的收获还有:
(1)感谢倪进祥老师。让我这个小白懂得了书画作品上印章的使用方法和印章的作用。
知道了作者署名不能大过书法作品内容的大小。署名与书法作品内容要和谐协调。
知道了书法作品也有阴阳的说法。
(2)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心授课。
何川老师对西安城墙春联的解说视频,很亲切。我在西安,却没有时间去看城墙春联,何川老师圆了我的愿望。
感谢郭健、奇奇老师!在陕西省诗词学会培训中心,早就受到老师们的严格训练。在这里再次倾听老师的课,倍感荣幸。
感谢徐熙彦老师上的最后一堂课。让我进一步学会了欣赏和鉴赏对联之美。若是老师早上一堂课,我的第八次作业或许回答的会更入心意一些。
(3)感谢所有授课老师!
感谢每个班的学委,感谢批改作业的老师们!尤其是卢菁、李颖老师。
感谢简篇制作老师们!
感谢倪进祥老师以军事化的教学方式给我们授课,使我们“文弱书生”有了骨气硬气和阳刚之气,用诗词楹联书法的形式娱乐及人、修身养性、爱国爱民,做一个高尚优雅的人,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世人。
感谢学委程娟丽老师的信任,感谢班长聂建明老师对我工作的支持与帮助。
感恩遇见!
1.对大观楼的修辞运用分析,生动准确,理解透彻深刻、功底比较扎实。
2.总结收获联系自身,从感性到理论到实践,很是具体清晰,盘点细节,可见学习的认真用心和务实。相信未来在对联认知和创作方面一定有长足稳健的进步。未来高手可期!你提到我对西安城墙春联的解读视频,很欣慰对你的帮助。
优
四班第九次作业汇总(点评人:方黎锋)
优秀学员:魏智广 杨亚荣 李胜利
4-06魏智广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孙髯翁大观楼长联所用的修辞手法:排比、拟人、比喻及巧用4个典故排偶句。
排比句:东骧神骏, 西翥灵仪, 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拟人:“梳裹就风鬟雾鬓”,采用拟人手法,将长满玲珑花树的洲屿, 比拟成美人的发髻,真是美极了,秀极了,生动极了!
比喻: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山名,将其比喻成四种动物,写出了它的动态,亦即写出了这些山的模样和走势,显得十分新鲜活泼。
4个典故排偶句: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数句,历举汉、唐、宋、元四朝以概括整个中国历史,作者所处的清朝当然也包括在内。这样写,既可避免酷烈的文字狱招来杀身之祸,又可言简意赅、精炼含蓄。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答:感受最深的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感谢各位老师的授课及作业点评老师及一切为这次联墨双修培训班付出的所有老师。
浅评:能举例说明,生动。优
4-14杨亚荣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五百里滇池, 奔来眼底。披襟岸帻, 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 西翥灵仪, 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 更蘋天苇地, 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 四围香稻, 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 注到心头。把酒凌虚, 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 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 两行秋雁,一枕青霜。 答:作者孙髯,是清初康熙年间人。这副长联,长达一百八十字,上下联对得极其工整,在楹联中是颇为奇特的,再加上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曾传诵海内,名闻天下,被梁章钜收入《楹联丛话》。
此联用了以下修辞手法:
(1)对偶。统观这副长联,绘景生动,议论精辟,具备楹联所必须的字数相等、整齐匀称,平仄调协、对仗精工,高度概括、节奏感强,有音乐美感。
(2)排比。此联气势磅礴充畅,文字灵动活泼,手法虚实相间,使人觉得它是一气呵成的。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是跟联中一些虚字(包括动词、副词等)的成功运用分不开的。例如上联的“喜”、“看”、“趁”、“更”、“莫孤负”,下联的“叹”、“想”、“尽”、“便”、“只赢得”等,相当于词中的一字逗、三字逗,往往能统领住一组排比句,朗诵时,使气势直贯而下,不可阻遏。还有上联的“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 “南翔缟素”,下联的“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排比列举。
(3)比拟。放眼四顾,东边有金马山,西边有碧鸡山,北边有蛇山,南边有鹤山。作者写道:看东骧神骏, 西翥灵仪, 北走蜿蜒,南翔缟素。意思是说:请看,东边奔驰着骏马,西边高飞起灵鸡,北边游动着长蛇,南边翱翔起白鹤。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山名,将其比喻成四种动物,写出了它的动态,亦即写出了这些山的模样和走势,显得十分新鲜活泼。
(4)比喻。“蟹屿”“螺洲”,象螃蟹一样的岛屿、象田螺一样的水洲。
(5)拟人。“梳裹就风鬟雾鬓”采用拟人手法,将长满玲珑花树的洲屿,比拟成美人的发髻,真是美极了,秀极了,生动极了!
(6).用典。“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数句,历举汉、唐、宋、元四朝以概括整个中国历史,言简意赅、精炼含蓄。“汉习楼船”者,指汉代在昆明池大练水军之事。《史记•平准书》载:“是时,越与汉用船战逐, 乃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 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唐标铁柱”者,指唐代统治者以为江山如金梁铁柱一样牢固,用的是汉焦延寿《易林》中的典:“金梁铁柱,千年牢固。”“宋挥玉斧”者,指宋代帝王,侧重文治, 因《礼记》“冕而舞大武疏”说:“玉著衮冕,执赤盾玉斧而舞。”“元跨革囊”者,指元代征服中国,全靠武功,他们是凭藉身佩革囊(皮制的箭袋)的骑兵横行天下的。
(7)对比。“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历史上的这些统治者,“费尽移山心力”,绞尽脑汁,费尽心机,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打下江山,建立了所谓“伟烈丰功”。但是,这些帝王,都象来去匆匆的过客;这些朝代,都象昙花一现的美景:“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珠帘画栋”的富贵繁华, 比暮雨朝云还要消失得迅捷; 只剩下“断碣残碑”等历史遗物,在落日苍烟的背景烘托下,显出一片凄凉暗淡!
(8)设问。“把酒凌虚, 叹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 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提出问题,自己回答。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答: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收获很大。
(1)思想境界再次提升。在这一时段的学习中,深切感受到了李颖老师、卢菁老师、韩西利老师、何川老师、方黎锋老师、支胜利等各位老师不仅专业水平高,号召力强,更令人感动的是他们忘我而利他的奉献、敬业精神,耐心、包容的服务态度!倪进祥老师联墨双修且激情饱满,王纲主席、徐熙彦秘书长百忙之中对此次培训的高度重视,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很荣幸能够加入到这个德艺双馨的优秀团队!在此,我向各位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努力向他们学习!
(2)楹联理论明显加强。十次课程,授课老师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精彩授课,我的楹联理论认知得到了明显加强,感受到楹联文化的魅力。
(3)写作技法显著提高。通过一次次作业的完成,从刚开始的困难、错误层出,到后面“优秀”等级越来越多,我的楹联阅读数量、创作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浅评:分析生动准确,理解透彻。优
4-21李胜利
西安书法诗联速成班第九次作业: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副著名长联,流传甚广。42年前,笔者在西安师范读书时,老师就要求背诵。至今读来,仍然倍感亲切。
该联主要所用修辞手法如下:
(1)比拟。上下联中“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2)排比。上下联中“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3)用典。联中“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均出自历史典籍。
(4)夸张。“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我是一名诗词爱好者,平时写一些格律诗、词等,对平仄、韵律等也有初步了解,已有这些粗浅知识也是自学的。这次能参加西安书法诗联速成班,纯属偶然(是李颖老师拉进群里的)。开始时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谁知,听了一节课,顿觉受益匪浅,如醍醐灌顶。
对本次速成班的评价是:组织机构严密,课程内容详实,师资力量雄厚,公益之心可敬,让人收获满满。主要收获有以下几点:
(1)较为系统的了解了对联的基础知识。平时虽然也看过一些对联作品,但是认识比较肤浅。通过本班老师的讲解,让人顿觉茅塞顿开。尤其是倪老师详细解读的《联律通则》,尤觉相见恨晚,当鞭策我认真研习,少走弯路。
(2)深受老师们的熏陶,增强学联习书的信心。本次任课老师,皆是墨联届的大腕级人物,能聆听其授课,实属荣幸。尤其是他们分享的许多“真经”,千金难买,可遇不可求。此外,老师们还展示了各自的“看家本领”,让人耳目一新,收获颇丰。
(3)找到自己的短板,明确努力方向。老师们对学员的作业认真批改,指出瑕疵,让学员之间相互学习、交流,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4)结识了不少联友。通过群里,班里的作业观摩,可谓是藏龙卧虎,高手如云,这正是学习、借鉴的好时机。让人增加学养,取长补短,提升境界。
(5)敬佩老师们的公益、敬业精神。本次培训,纯属公益,未收分文,这在当下确不多见。老师们反复在群内强调学习纪律、督促学员学习,莫不让人感动。业精于勤,行成于思,这种敬业、大爱精神,将勉励着联友、书友,进一步把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开去。
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辈传承,仍需努力。我将以本次培训为契机,细嚼慢咽,举一反三,借鉴同仁,为学联习墨不懈努力。
浅评:分析全面,收获满满。优
五班第九次作业汇总(点评人:支胜利)
优秀学员:杨侠 刘革利 刘长杰
5-15杨侠
1.一联入圣孙髯翁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绩丰功,费尽移山心力。侭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中运用了以下几种修辞手法:
(1)对偶:例如,“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与“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形成对偶,通过对地理和历史的对比,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感慨。
(2)排比:如“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和“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都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列举不同方位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事物,加强了语势和表达的层次感。
(3)拟人:例如,“梳裹就风鬟雾鬓”和“把酒凌虚”中,“梳裹”和“把酒”都是人的行为,但在这里用来形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使描写更生动,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和动作。
(4)夸张:在描述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时,孙髯翁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如“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和“侭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通过夸张的数量和规模,强化了描写的效果和情感的表达。
设问与反问:如“叹滚滚英雄谁在?”和“伟绩丰功,费尽移山心力”都是设问和反问的修辞手法,通过提出问题或反问来引导读者思考,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获得了以下收获:
首先,我深刻理解了书法诗联的魅力和内涵。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文学技巧,还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这让我对书法诗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敬意。其次,我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提升。通过学习和分析孙髯翁的长联,我学会了如何欣赏和鉴别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学会了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此外,我还收获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学习书法诗联,让我更加珍视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使命。最后,这次学习也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对长联的深入剖析和理解,我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思考问题,也提高了我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总的来说,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我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还增强了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评:1点出修辞手法并举例很好 2对学习的重要性深有体会 优
5-21刘长杰
1.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绩丰功,费尽移山心力。侭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大观楼古今第一长联修辞赏析:
修辞手法
(1)比喻: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2)拟人: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
(3)夸张: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4)对偶: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上联用了四个方位。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下联对了四个朝代。
(5)排比: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此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蕴藏丰富,上联用优美的景色,赋予物以人的情态,景语情语相互交织,睹物有感,览景抒怀,赞叹滇池胜景迷人;进而转入下联的逐层次写历史变迁,层层推进,极具震撼,感慨历史如烟,更加衬托山河的壮美。
2.以前喜欢楹联,但仅在表层,一看这么复杂的失对、失替、合掌、三平尾、词性等等,就有些蒙圈,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有了这么多老师深入浅出的授课,学习了很多对联的技巧,也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更是收获了无数感动。首先要衷心感谢讲课的老师、批阅作业的老师、收发作业的班委,从你们的身上让我看到了奉献的精神,声情并茂的讲解,任劳任怨的付出,还有满满的鼓励,真诚的道一声:谢谢,对联知识博大精深,平上去入,入派三声,对仗工整,失对、失替、合掌等,这些基本知识在每节课里得到了精细的讲解,然后每次作业认真斟酌,虚心请教学友,慢慢领悟,取得进步;以后在学做对联的过程中要多做尝试,并用心感悟。在联墨双修的群里,讲课老师的高水准,让我们领略了楹联的魅力,同时感受最深的是群里好班里热情洋溢的学习气氛。无论是老师,还是学友,都是满腔热情,推动着节奏,跟着进步,使我们枯燥的生活增添了活力、美好和趣味。 让我们都感受到楹联的精致,国粹的魅力,并深受感动。再次衷心感谢,感谢各位老师、班委、学友,让我们一起走在这个联墨学习的群里!
评:1对修辞有总结、有例句 2认识到学习对创作的帮助很大 优
5-24王湘萍
1.一联入圣孙髯翁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绩丰功,费尽移山心力。侭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1)对仗:上下联之间对仗非常工稳,如:“上联:五百里滇池;下联:数千年往事”;“上联:奔来眼底,下联:注到心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侭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
(2)夸张:“五百里滇池,数千年往事”。
(3)排比:“上联: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下联: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上联: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下联: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4)比喻:“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5)拟人:“梳裹就风鬟雾鬓;卷不及暮雨朝云”。
(6)联中自对:“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2.通过一个月的对联学习,我对《联律通则》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各位老师讲的内容更深了解,温故而知新,对楹联知识进行了复习,受益匪浅。
《联律通则》学习;倪老师自作楹联速成法;对联禁忌;今平古仄对照;词组结构学习。
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声调对立、语意关联。词性相对原则:“实对实,虚对虚”。创作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因都属虚字范畴,有时也可互对。小类工对:工对主要针对名词十一个门类及数字、颜色、量词、连绵词、介词、副词而言。一般而言,门类越近对上越工稳。对联的欣赏:看对联的技巧,看风格,看境界。对联的对称美、音律美、意向美、凝练美、识见美、情致美、雅切美。学习了贺寿联的写;对楹联的工、切、雅切进一步学习。对书法有了初步了解。经过一个月的对联书法学习,了解的知识点增多,还需要下功夫、消化,并多写多练,才能不断进步。感谢各位老师授课!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
评:1举例说明很周到 2 的对学习认识很深刻 优
六班第九次作业汇总
优秀学员:张彦奇 陈波浪 史斐娟 赵丽琴 贺耀梅 王白琳 杨继康 徐洁
6-1张彦奇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联中用了:拟人,如: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排比: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比喻: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排比: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答:通过这次学习,
(1)增加了对对联中俗对的认识和实践,生动有趣。
(2)明确了对工稳对仗要素的理解。词性和门类的细化。
(3)词性和门类的细化。提高了鉴赏能力。
(4)通过看倪进祥老师的视频,了解了很多联墨方面的知识和书法章法布白,落款等知识。
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和细致耐心地讲解。
能举例说明,生动到位。个人总结分联墨两方面来讲,收获满满。
优秀
6-5陈波浪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一联入圣孙髯翁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拟人)披襟岸帻,喜(领字)茫茫空阔无边。看(领字)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排比)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比喻)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比喻)莫辜负(领句)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排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领字)滚滚英雄谁在?想(领字)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绩丰功,(排比)费尽移山心力。侭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比喻);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领句)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排比)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答:通过这次学习,收获有五。
(1)增加了对对联中俗对的认识和实践,生动有趣。
(2)增加了对工稳对仗要素的理解,词性和门类的细化。
(3)通过老师们对作品的点评,使我们认识不足,提高了鉴赏能力,更提高了写作能力。
(4)增加了以书法形式体现楹联的技巧,通过看倪进祥老师的视频,了解了很多联墨方面的知识。
(5)对联墨作品中常出现的问题,如排布,落款等细节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以这些理论指导创作。
衷心感谢所有老师的辛苦付出,使我们不断进步。
分析比较到位。领字不是修辞手法。从学习的总结可以看出,此次联墨双修完全达标,祝贺。
优秀
6-8史斐娟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一联入圣孙髯翁
(1)五百里滇池:夸张。
(2)奔来眼底:拟人。
(3)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排比、比喻。
(4)何妨选胜登临:反问。
(5)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拟人。
(6)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比喻。
(7)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排比。
(8)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设问。
(9)侭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比喻。
(10)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排比。
整幅对联对仗非常工整。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答:通过这次学习,收获如下:
(1)对楹联基础知识有了系统了解。
(2)了解了对仗的基本要求。
(3)了解了楹联创作中需要规避的问题。
(4)增加了楹联鉴赏知识。
能举例说明,分析比较准确。
优秀
6-10 赵丽琴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长联中运用了比喻,如把东边的‘’金马山”比喻神骏;西边的碧鸡山比喻成展翅的凤凰;北边的蛇山比喻成蜿蜒的长蛇;南边的鹤山比喻白羽仙鹤扇动双翼。还应用了排比、拟人、夸张等。这些都成就了这个作品成为现存最伟大的优秀长联之一。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通过学习,自己更深入了解到了对联字数、平仄、修辞方法以及创作对联的一些知识。以前创作对联时,往往在词性掌握和平仄等诸多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通过老师点评,及时指出了合掌、对仗不工以及上下联意境不连贯等毛病。这些,都有待于今后通过不断学习和创作实践加以克服和提高。同时也感谢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地讲解和耐心细致地指导。
能举例说明,分析比较到位。
优秀
6-20王白琳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通过学习滇池大观楼的古今第一长联,深入了解在修辞手法上,在这180字的长联中,作者就运用了六种修辞手法,使得长联犹如一篇优美的散文,读来意象纵横,词采均衡,新奇别致。长联中所用到的修辞手法有:
(1)比拟。比拟分为两种,一种为拟物,一种为拟人,长联两种都包括在内,实在让人惊叹。拟物,长联将环绕大观楼的东、西、北、南的四座大山,当做动物来写,“神骏”、“灵仪”、“蜿蜒”、“缟素”,既生动,又赋予了它们异常的生命力,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拟人,“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这两句,用“奔来”和“注到”二词把无生命的滇池和历史的陈迹赋予了有生命的、能奔腾的活力。
(2)借代。一种是换一个词来代替本事物,或者换个名字。如,长联中以“神骏”代替金马。另一种是用与这一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如,以灵仪代替凤凰,又以凤凰来代替碧鸡。还有一种是借本体事物的突出特征来代替另一事物。如,以“蜿蜒”代长虫山,以“缟素”代白鹤。
(3)夸张。“更蘋天苇地”,蘋花、芦花看上去白茫茫的一望无涯,像铺天盖地一样。以天地之大来形容蘋花和芦花之多。“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雨来了,连珠帘都没有卷上,形容王朝衰败之快,迅雷不及掩耳。夸张得无以复加
(4)排比。上联“看”字后的四句和“莫辜负”三字后的四句都是排比句,从各个角度有层次地全面地表现滇池四周的景色和四季的代表景物。联“想”字后的四句和“只赢得”三字后的四句,表现的则是四个朝代和一时所见的凄凉景色。排比句在艺术效果上,加强了对联的气势和语言的分量,还增强了节奏感和旋律美。
(5)层递。全联用连贯关系兼转折关系,层次顺承,无论赞美与慨叹,都是用递进关系,条理分明。上联由大(五百里)而小,由远而近(奔),由抽象到具体(周围山形与四时景物);下联由上而下(注),由小而大(游者,历史人物),由具体到抽象(实物而幻影),分别用“喜”、“看”、“何妨”、“趁”、“更”、“莫辜负”与“叹”、“想”、“费尽”、“尽”、“便”、“只赢得”等字,层层剥开,看到最后的结果。上下联一气呵成,大气磅礴。
(6)反语。长联中所使用的“伟烈丰功”、“移山心力”、“珠帘画栋”,单从词句看,都是美丽且褒义的词语,然而孙髯翁只加了“费尽”和“尽”字,就都迸发出排山倒海之威力,将反语说得尖锐刺人,更能表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通过学习使我知道了,对联是我国文艺百花园里的一种别具芳馨妍态的奇葩。它是用精炼和优美的偶句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雅俗共赏而又独具特色的诗。掌握了对联四个要素是: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知道了对联的对偶形式有工对,宽对,邻对,正对,反对等形式。了解了寿联创作思路。
分析得十分具体,生动,准确。楹联学习收获颇丰。
优秀
6-21杨继康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
(1)夸张手法
五百里滇池
蘋天苇地,
(2)拟人手法
奔来眼底。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
(3)排比手法
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
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
(4)设问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设问。
还有比喻、反问、用典等。
上联写景,有山景,水景,季节之景,所谓处处有景,时时可游,令人心驰神游。
下联抒怀,汉唐宋元,云南史实,英雄业绩,历史兴衰。结句以景结。
孙翁一联入圣,诚不欺也!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答:通过这次学习,收获如下:
1:楹联基础知识系统全面,收获颇多,不仅加深了了解,更有补白解惑之收益。
(1)进一步强化了对仗,特别是工对的基本要领的掌握。
(2)对楹联创作中需要规避的几种忌讳加深了理解。
(3)初步掌握了楹联鉴赏知识。
(4)楹联与书法的密切联系,双璧辉映。下一步要双修。
分析,总结都很到位。
优秀
6-24徐洁
1.找出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一联入圣孙髯翁
答:五百里滇池(夸张),奔来眼底(拟人),披襟岸帻(拟人),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用典和借代),西翥灵仪(用典和借代),北走蜿蜒(比喻),南翔缟素(比喻),高人韵士,(排比)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比喻);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比喻;对偶)。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排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设问)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绩丰功,(排比)费尽移山心力。侭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比喻);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排比)
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答:自己入班晚,未能全面系统听讲,但还是受益匪浅。
(1)通过短暂时间的学习,学习了对联的基本规则,了解了对联创作基本技法,初步学会了创作简单的楹联。
(2)知道了对联和诗词的区别,好的楹联既要雅,又要切。提高了鉴别能力。
(3)通过老师们对作业的点评,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还很大,写好对联需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感谢老师们的辛勤无私奉献!
分析十分准确。虽进班晚,但收获不小。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