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五四运动中坚
浙江金华革命先贤方豪
方豪先生事略
——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
文/余宏力
——题记
方豪先生,生前系本市金东区澧浦镇方山村人。
五四运动时,方豪首任北京大学大学生联合会主席,身为全权代表。他曾遭逮捕监禁七月有余。
他亦曾公派赴日考察并发文,此文刋登在《世界青年》杂志上。
方先生北大毕业,曾担任过安徽省第一中学、浙江省多所省立中学校长。
中华民国一十六(1927)年,他调任浙江省立第七中学(金华一中前身)校长。
方豪先生鼎故革新,兼收并蓄,选贤任能,艰苦创业,吸收大批省内外优秀教师,这使得当年的金中成了最具师资实力的学校。
当年流行的是:北有杨中(扬州),南有金中(金华)。
抗战爆发,学校被迫南迁金华乡下澧浦,以及浙江武义县、缙云县等地。
学校克服交通闭塞,校舍奇缺,短少经费,更兼土匪骚扰等诸多困难。
他担任校长卅年,为国家培养输送了数以千计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后来大多成为新中国多数大学的教授和各行各业的专家。
他一生曾担任许多要职,但他淡泊明志,成了一位刚正不阿的教育家和爱国人士。
他终身献身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在方豪校长诞辰130周年之际,谨写此文,追忆其业绩,缅怀其功德,以资纪念。
一、 五四中坚
五四运动促进了全民族的伟大觉醒。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全民族”来概括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指出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在数千年“家天下”的封建传统观念影响下,即使面对近代以来愈演愈烈的民族危机,多数民众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仍然淡薄,对国家兴亡漠不关心。五四运动以疾风暴雨般的强劲姿态,对全国人民进行了最广泛的动员和启迪。从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到工人阶级、工商业者,从北京、上海到武汉、长沙等100余个城市……参与人数之多、波及地区之广、舆论声势之大,远远超过近代任何一次革命运动。正如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所写:“我们知道了!我们醒觉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悟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唤起了中国各阶层人民彻底的觉醒,激发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动力。从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洪流势不可挡。
五四运动中,方豪先生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
方豪 ——五四运动学生领袖 。生于1894年12月,卒于1955年2月,字椒新,又名兆鼎,浙江金华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
方豪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领袖之一,毕业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为我国,特别本省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五四”运动这场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学生运动中,涌现出一批浙江学子的身影,其中就有方豪、施复亮、黄维时三个金华人,而方豪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之一。
我们认为挖掘其事迹,弘扬其精神,加大宣传力度,是对历史负责,也是我辈继承文化传统的一大使命。
1919年,《巴黎和约》签订后,方豪秘密联络一部分北大同学,发动了以"内除国贼、外抗强权"为口号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5月5日,北大青年学生组织了北京学生联合会,后来扩大为全国学生联合会,由方豪担任首任主席。5月7日,方豪作为北京学生联合会全权代表,南下天津、上海、杭州、广州等地,沿途向群众宣传,发表演说,策动南方各省一致罢课、罢工、罢市,组织各地成立学生联合会。
1919年5月中旬,方豪与上海学联代表何葆仁、天津学联代表杨兴亚,在上海受孙中山先生接见。孙中山与他们整整谈了三个小时,他们的言行受到了孙先生的赞赏和勉励。
1919年6月3日,北京学联在北大第一院举行学联会议散会时,方豪在沙滩东口被捕,关押在首都卫戍司令部,这是北京第二次大规模逮捕青年学生的血腥事件。方豪被关押至1920年2月初才被释放。
1920年5月,方豪和其他四名同学一起去日本各大都市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劳工运动情况考察。归国后撰写了《日本劳工运动的面面观》一文,发表于《世界青年》杂志。
方豪深受蔡元培先生的影响,认为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是将来国家的栋梁;加之经历了五四运动,他目睹并感受到的一切,使他更坚定不移地走上了教育救国之路。
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5周年,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怀念先贤方豪先生。
二、 教育救国
方豪毕业前的三个多月,安徽发生了一次政治运动。安徽督军倪道琅捕杀了安徽学生联合会主席姜高琦,于是引发了皖省一次反军阀、反专制的政治大斗争。安徽学生借鉴北京学生五四运动的经验,认为方豪可以为他们出谋划策,领导他们进行斗争,就派代表到北大请他去做安徽第一中学的校长。方豪考虑到自己学业尚未完成,距毕业只有几个月了,答应以后再行考虑。后来安徽省政府出面邀请,同时安徽学生联合会再派代表去北京坚请,最终方豪同意了。
安徽省任用外省人当省立中学的校长,在其省教育史上方豪当首屈一指。
从以下简历可看出方先生在省内外担任的皆为一流中学的校长。
1921年8月,方豪从北京大学毕业,应安徽省政府邀请担任安徽省立第一中学校长。
1924年2月,方豪辞职回到浙江,任浙江省立第五中学(绍兴)校长。
1927年3月,方豪任浙江省立第七中学(今金华一中)校长。
1946年8月,方豪辞去金华中学校长的职务,调任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校长。
1949年后,方豪进入华北革命大学政治院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杭州蕙兰中学工作。
1955年2月,方豪英年因病早逝于杭州,享年六十一岁。
从1921年8月到1924年2月,方豪在安徽省立第一中学历时两年半。
浙江省教育厅得知方豪在安徽办学很有成绩,教育有方,厅长张阆生写信邀请方豪回浙江接办省立第五中学(即今绍兴一中学)。方豪回信说:"楚材晋用,未免可惜,应为桑梓服务,为本省培养青年学生。"
方豪于1924年2月辞职回浙江,接长浙江省立第五中学。
方豪刚到绍兴两个月,齐卢战争爆发,浙江省的中学全部停课,只有方豪所在的第五中学坚持上课,弦歌不绝。一方面固然是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与方豪的声望有关。在学校经费不济时,上自校长,下至勤杂工,不分等级一律月支生活费十元,众人一心,同甘共苦。在齐卢战争中,全省独有五中从未停课。
金华地区在浙江省政府工作的开明人士以及沈钧儒、马叙伦等人认为方豪办学成绩卓著,很有办法,一定要他回金华服务桑梓、效力家乡。
1927年3月到1948年,方豪在担任浙省立第七中学校长期间,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像施伯侯、赵镜元、胡步蟾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人士都来金华中学任教,可谓名师荟萃;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积极支持学生参与爱国活动,在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中,金华中学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九·一八"事变后,学生募集救国基金;"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中,组织了学生救国会。在抗日战争国难当头的艰难岁月里,方豪矢志不渝地坚持"以教为本,以教育人,落后挨打,实业兴国"的主张。
三、高风亮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方豪带领全校师生,以救亡图存为己任,一边宣传抗日,一边坚持办学,转辗穷乡僻壤,以祠堂、庙宇为课堂,自编教材,自印讲义,确保学生学业从未中断,图书仪器也得以保全。1942年5月金华沦陷,敌伪在金华城区办起一所"复兴中学",并派人去乡下游说教师进城教书。方豪号召全体教职员工:
"家乡不重光,坚决不回城!"
表现了他的高尚民族气节。
方豪一生刚正不阿、淡泊名利,"五四运动"之后即选定以教育为终生职业,截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连续担任了卅年的中学校长。
方豪一生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栋梁之材,实现了自己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宿愿。
不得不一提的是,电影《建党伟业》中,作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以他为原型,由名演员林申饰演方豪
方豪(后排左二)
对于金华人来说,方豪不仅仅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更重要的是他回到家乡的20多年,一直致力于教育救国,他在金华乃至省内外的教育界,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在他的努力下,培养了无数优秀学子。这就是方豪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纪念五四运动先驱 金华教育巨擘方豪 掠影
(徐志赓执笔)
作者 余宏力 简介
余宏力,2016年从金东区澧浦中心小学退休,退休后坚持业余爱好写作,先后有五,六篇文章在当地党报上发表,接受过宁波电视台、金华日报记者采访,作客过金华电视台金广对话节目(讲过年习俗),传播正能量。2020年荣获金华市《决胜小康,奋斗有我》五老宣讲比赛二等奖,2023年宣讲《人民功臣徐文佩》荣获浙江省铁军精神评选活动三等奖。2022年《醉美西溪》在市老干部《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题征文比赛中荣获三等奖。2023年《家乡的翅膀湖》获市老干部《话传统,谈复兴,聚力量》主题征文二等奖。2022、2023年连续两次评为市新四军研究会先进个人。从2020年起,进机关、街道、学校等为机关干部、党员、群众、教师,和中小学校学生宣讲党史,革命烈士故事等40多场次,听众数万人,受到公众好评。目前是金华市党史研究室成员、金华市新四军研究会会员、金华市小邹鲁文化促进会会员、金华市《婺老之声,大堰河》宣讲团成员及金华市红色宣讲团成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