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劳动
我们虽然很年轻
却被人称为老农
我努力学习
跳出了农门
毕业成为了
一个农民工
我爷爷的爷爷
对劳动节的涵意
还不太懂
我爷爷一直羡慕
能有个五一节
劳动者可以
一天不劳动
我爸爸常对我说
五一学校放假
帮我去地里劳动
我一直弄不懂
为什么劳动者
劳动节中
还要劳动?
我查了一下
劳动节的来历
心里又忿忿不平
那是一八八六年
在美国芝加哥城
工人举行了大罢工
自此八十多个国家
有了劳动节
那时没有农民工
世界劳动者
争取到的权益
却由世界的官员们
坐享其成
放假的是官员职员
不放假的是劳苦大众
如果说
劳动节不包括老农
可我们是一个
标准的建筑工
百分百的体力劳动
国际劳动节放假
我们为什么不行?
在省城或县城
除了公检法司
和文教卫生
就是我们农民工
他们放假
我们劳动
我们不劳动
城就会变死城
我们可以骄傲
社会离我们不行
也可以自我安慰
劳动者过劳动节
很光荣
劳动节二百多岁了
我们一家十代
走过了人生
劳动的历程
我们盼望着
盼望着乡村振兴
盼望着人人平等
在劳动节中
都能放假不劳动
树月2024.4.30日晨
与一个农民工的节前
感言
主播韵雅:1984年省高校财务专业毕业,在国营企业任财务主管。2000年国营企业改制后应聘辽宁今日传媒集团任财务总监。2018年退休。从小喜欢唱歌,跳舞,朗诵,退休后参加过舞蹈队,模特队,朗诵班等活动。
这首诗《劳动节劳动》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农民工家庭对劳动节的理解和感慨,反映了劳动者对自身权益的思考与期待。全诗通过时间跨度和代际对比,深刻揭示了劳动节的起源与其现实意义之间的差异,以及劳动阶层对于节日权利的渴望与无奈。
开头部分,诗人通过自述表达了身份的转变与矛盾:“我们虽然很年轻,却被人称为老农”,再到“毕业成为了,一个农民工”,揭示了即使通过教育试图改变命运,却依然难以摆脱体力劳动的现实。随后,通过家族三代对劳动节认知的变迁,勾勒出社会对劳动节理解的多样性和时代烙印:从“爷爷的爷爷”对劳动节含义的不解,到“爷爷”的羡慕,再到“爸爸”让“我”在劳动节去田里帮忙,体现出劳动节在不同年代人心目中的不同地位和实践。
诗中对劳动节历史的回顾,特别是提到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罢工事件,强调了劳动节作为劳动者争取权益象征的起源,对比当下“放假的是官员职员,不放假的是劳苦大众”的现状,流露出对不公平待遇的不满与讽刺。诗人质问“我们为什么不行?”表达了农民工群体对平等休假权利的强烈诉求。
“我们可以骄傲,社会离我们不行”,这句话彰显了劳动者对于自身价值的认识与自豪,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的自我慰藉。结尾处,诗人寄托了对未来乡村振新和人人平等的美好愿景,期盼在未来的劳动节里,每个劳动者都能享受到休息的权利,不再在本应庆祝自己贡献的日子继续辛劳。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既有对历史的回望,也有对现实的批判,更有对未来的希冀,展现了农民工群体复杂而深刻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