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长的牵挂
黄诚专
新贵感觉太累了,不单是自家的琐事,还有村里的大事小事,都让他牵肠挂肚。
能不累吗,坚守乡村三十多年,从不出远门。不是新贵不想出远门,而是他脱不开身,离不开村里那些留守的人们。
十年前,甘蔗一吨才二百多元,七扣八扣,一吨下来也才收一百来块而已。
看着低廉的价格,一年累死累活,辛辛苦苦才得几千块血汗钱,村民们纷纷选择外出打工。
唯有新贵望着肥沃的土地不愿舍弃,拉着妻子早出晚归,没日没夜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傻干,拼命地干,整整干了十个年头。甘蔗先由原来的二百多元一吨,提高到三百多元,再由三百多元提高到如今的近五百元。
新贵逐年拓荒,满山遍岭地种蔗,收入也由原来的一年几千元,增加到几万元,十几万元。
新贵不满足于自己荷包胀,他希望全村人都致富起来。他打电话给外出打工的村民,动员赚不了多少钱的村民回来一起种甘蔗,发展甘蔗生产。
新贵都想好了,要是村民都回来,他就不剥蔗叶,不砍收了,都留出来给大家做蔗种。
新贵给外出的村民逐个打电话,一个一个地问,要多少蔗种。怕村民有顾虑,他承诺,蔗种按上一年三百五一吨的价格计数,等到来年大家都有收入了再收回。
新贵的苦口婆心,打动了村民,大部分村民都同意回来了,在村民的计划中,他全部留下甘蔗作种子。
新贵招村民回来的另一个原因,是那些留守儿童和老人无人看管,无人照顾,生活没有着落,大小巨细样样都得关心。
不说远的,就说隔壁的刘大爷,已八十多岁了,且行动不太方便,有什么头疼脑热的,都得帮他抓药,有时缺钱还得掏腰包帮他垫付。新贵不但对刘大爷好,对全村的人都好,夫妻俩都把全村老人当做自己父母来看,把全村儿童当做自己孩子管。
不说大的,就说谁家断了电,都得新贵亲自来一一查线路;谁家没米没油盐,都得一一过问,过年过节都得嘘寒问暖。要是大家都回来了,作为一村之长,他就少了一份牵挂,他这村长,就好当多了。
为了大家共同致富,为了全村的和谐发展,新贵今年没有一分甘蔗收入,即便等到来年,大家有了收成,给他蔗种钱,他也少收了三分之一,但是这样做,他乐意。
《潮州日报》2011年5月2日星期一

文学简历: 黄诚专,壮族,60后,网名,山旮旯,从事诗歌、小小说创作,2003年2月主编一份以诗会友、交流为宗旨的纯民间诗歌小报《西部风》,2007年9月停刊,2019年2月复刊。写作至今,有上千首诗、超过500篇小小说散见于全国各地知名报刊杂志,小小说《追踪》、《守住一只羊》分别被北京、江苏拿来做高中和初中期中考试阅读试卷,《精妙的教育》入选“国培计划(2012)”-河北省农村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教材和“国培计划(2012)”—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科教师教学,2018年荣获“改革开放40年广西最具有影响力40篇小小说”之一。有作品被多家刊物疯狂转载,录入多种选本,获奖无数。现系【城市头条】认证编辑,【西部风微刊】创始人,历任主编、总编。【西部风微刊】作者、读者遍布全国,驰名海内外,影响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