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亲的“回忆”
阿琼


我写的不是我回忆我母亲,是我母亲回忆她人生走过的历程。母亲76岁了,每每回家说起她的一生让我很是感动,让我有了要把它写下来的冲动,尽管我从没写作过。
母亲三岁就死了亲娘。后被送到养父母那,养父母没有自己的孩子就收养了她。从母亲懂事起就知道了她养母是个病秧子,一旦病倒了就要她送茶递水的伺候着。养父对养母没什么感情总是整天忙外面的工作。就在她9岁那年,眼看养母快不行了但又找不到养父,她小小年纪只好连夜赶去外婆家报信,走到一棵大树下听到有乌鸦在悉悉簌簌地筑窝,还时不时发出鸣叫声,她的小腿吓得直哆索。不久她的养母就过世了,后来她养父带着他走街串户的日子是她最开心的,人们给她零食待她很好。
好景不长,有一天她看到一个穿着腊梅装的女人一手牵个孩子走到了她们家。那就是她的后娘,一个被国民党要员抛弃了的大地主的女儿(因为那人丢下妻子和两个女儿去了台湾)。她来了以后家里完全改变了模样,养父因为娶了地主的女儿工作给丢了。家里吃饭都成了问题,我母亲就开始总天关在家里打垫子,养父呢就破竹子。还有田间的农活也要做,可是吃饭的时候后娘的两个女儿把菜盖在饭上,她的是把饭盖在菜上。日子就这么过着。后来后娘为养父生了个男孩,但是不幸夭折了。以后后娘接着为他们家生了两女一男,养父待这个女人很好。后娘没有打骂过她,但是繁重的活都要她承担,只要一点点不如意后娘的瞪眼让她胆战心惊。
大概十多岁的时候母亲被派到石牛坛修水库,一年下来不知道磨破了多少件衣服,实在没衣服穿了我母亲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件毛笔基衣服穿着去推车。那车叫“推车子”绳子套在肩上只有一个轮子,是推着前进的。我母亲说那件衣服的后背也被全磨破了。
石牛坛水库刚修完,大概60年的时候上面点名通知一些人要去凤凰湖(我母亲说她故事的时候没说时间,但是大家都晓得60年凤凰湖开始建农场),我母亲是其中一个,这让她惨惨的哭了一晚。她回家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她的家人,走到屋前养父拿着烟袋出来,我母亲说:“我要去凤凰湖了。”她的养父说:"去吧,政府的人听政府安排。“后娘在屋里头都没抬一下。我母亲说:”那我去收拾了“转身就走了。
回到她住的地方去打听看还有没有一起去凤凰湖的人,她打听到了一个铜匠的老婆,儿子媳妇要去凤凰湖,她就和他们一起启程,到了益阳街上铜匠的老婆想摔包,就对我母亲说让她呆在那别动,他们去找铜匠。等了一个小时左右还没来,我母亲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看着一个有亮光的地方,于是我母亲走了过去。
那地方叫大码头,人很多很嘈杂,都在叫嚷着一个叫‘友生曼几’的人问他有没有去凤凰湖的船票。我母亲也跟着问”友生曼几“哪有船票买?那人告诉了我母亲。于是我母亲就和他们同路去凤凰湖。在路上的时候我母亲说很多人粮食背少了,都向那“友生曼几”借他力气大背的粮食多。每人只给借半斤米,我母亲借到了半斤和人分着吃。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有人说凤凰湖是个好地方,茅屋子安着玻璃窗,也有人说那是个很穷的地方十年九不收,鸟都不去的地方。我母亲揣摩着,向往着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到了凤凰湖,那好多人。周围四方看到的都是水。后来这些人都分散了,我母亲说到哪都要坐船,我母亲呆的那个洲上只有几铺晒垫和几根树枝,要在那搭棚住人,我母亲他们坐船去堤上担稻草,坐船去挑煤炭。吃的是像粥一样烂饭,一个篮子里放着的盐萝卜就是他们的下饭菜,还是一边淋着雨的。到那里时成天劳动,而且都是睡在地上的稻草里。后来就开始车水了,百十台的水车车着,那时人很多,轮班倒做,一班人上一班人就下连续不停,当时感到到处是人。干一块就围一块,不用耕田,直接就把禾苗插进去,插不进的就用棍子帮。那禾苗长得真是好,什么肥料都不要,围着的堤岸上种满了黄豆,还撒了别的种子。我母亲说第一次看见那么茂盛的庄稼。收割的时候好多人,门槛下都睡着人。那样的劳作是没工资的,什么都没有只有饭吃,还吃不饱。(我母亲那代人的奉献精神,现在的人根本不理解)
我母亲说那时的“右派”胆子最大,他们敢偷黄豆,扯很多黄豆点燃了,噼噼啪啪的一会就有很多烤熟的豆子了,她也吃过很好吃的,还有那些“右派”把窖萝卜拔起来吃,那些萝卜是要在下一茬栽下去用来制种的,之前需要窖藏所以叫窖萝卜,也许以前的人能听明白。他们有时用两块砖头搭个灶,就开始了他们的水煮青菜了,一筷子一筷子的他们吃得可带劲了,白水煮菜也是津津有味的,其实那是因为饿的吃什么只是为了活命。
人多力量大,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全靠人力劳作,用人海战术凤凰湖就建起来了。那些“右派”还在开着”小灶“但是我母亲那帮女孩和他们开始认识了,他们开玩笑说米厂有一小伙子,有没有姑娘想嫁过去啊?一姓刘叔叔的就开始做介绍了。第一次和父亲相亲,一见钟情,贫穷的时代也时兴白羊肚手巾为时尚,父亲给了母亲一条纯白的毛巾作为定情信物,也算是一种纯洁的心情。回来她的朋友们都笑她这下好了,嫁到米厂有饭吃了。但是好象我父亲当时没看上我母亲似的,独自一人回到了水口山,没带我母亲。还没到屋,我父亲的姑母对他说:"你找对象了?你奶奶报梦对我说你找对象了,那女孩还不错,自己唯一分的鱼都带过来给我们吃了。“父亲看了看手里的鱼便定心了。
后来母亲和父亲就开始接触了,简单的过程平静中彼此心仪。有一天突然有人来告诉母亲说明天你们结婚,收拾一下明天有人划船来接亲。第二天一个姓莫的叔叔和两个阿姨真划船来接亲了。结婚那天是朋友给了父亲一床被子做新婚被子。摆了两桌饭,晒垫隔开做了间新房,到了米厂母亲才发现是因为那正缺个做饭的,第二天母亲三点就起来开始蒸米做饭了,新的人生历程在新的辛劳中开始了。
我的母亲和父亲就这么走到了一起。然后有了大姐和我们这些孩子们,带大我们的艰辛就不用再说了。当我们长大成人刚开始有好日子过的时候,我的父亲刚退休,也没有停下来,他去削甘蔗卖,第一天攒40多块钱,我记得那时我父亲心情蛮好的甘蔗生意不错。不到几天的日子突然听到说父亲中风了,在住院。就这样我的父亲半身不遂卧床16年到病逝。一直没有雇请别人,一直是我的老母亲在伺候着,没有拖累孩子们一天。我母亲说48年夫妻伺候我老父亲16年,相守时常艰辛很多。
现在我的老母亲独自一人住在凤凰湖,小弟每年的十月份接她去深圳过年到三月份回来,我们都笑她像候鸟一样 迁徙,可是我老母亲就是喜欢呆在她亲手建起来的这个地方。尽管只有她一人独住,只要到了家她就格外开心,只要母亲开心我们也感到由衷的高兴,时常去看看陪陪母亲我也很幸福。
阿琼写于益阳
2015.4.3.22.41.
现在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五年了,这些文字是我母亲一生的简略概括,也是我开始写作路上迈开的第一步,后来,写了很多文字发表出去,但是只要看到这篇我就想起我的父母艰辛的一生,很是心疼。
2)母亲
父亲去世已经七年了,我记得父亲是2009年十二月十三去世的,我的父亲中风16年母亲伺候他16年,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坚持住在老家一个人生活,她不想麻烦孩子们,到后来因为种种病痛才随儿子们去深圳居住,在深圳住了三年以后倔强的母亲吵着要回益阳老家,弟弟们没法只好送过来和我居住,看到母亲原本不高的身体,看起来更瘦小了,面容却仍然光洁,不见太多沧桑痕迹,头发亦然全白,八十岁多岁的老母亲,因为有点中风再加股骨头坏死所以不能自理,看着她老人家疼痛难受的样子真是心疼。
今天我搞卫生看母亲坐起来移到床头柜上坐着,奇怪的问:“妈,怎么坐那去了?”母亲说:“我找阳光呢!”看着一小缕阳光下的母亲,真是感慨万千,人老了多么无助,多么可怜。她老人家因为睡的时间太长,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昨天我和婶婶都被她吓到了,她说早上她看到一个像电视里大红花脸的影子没手没脚呆在婶婶睡的那边的床头柜上,他们彼此看了很久,当她开口喊婶婶的时候,那影子嗖的一下占到地面砖里去了。她一直坚持说那一定是鬼但不是她意识迷糊时想出来的。
我的母亲一生手头都没缺过钱,就算最苦的时候父亲借钱也要满足她手头有钱用,哪怕病到现在听姐姐说她的床头柜里藏着钱呢。
我的母亲现在时而想吃这个时而想吃那个我都尽量满足她的要求,冲我的母亲还健在我要好好的孝敬她老人家。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到:❝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母亲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妈在家就在,上有老自己就不老,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有母亲可以孝敬。愿上帝保佑我的老母亲少点疼痛,身体慢慢健康起来!
阿琼写于2016.5.30.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差不多六年了,看到过去写的文字,好像就在昨天,其实父母在要好好孝敬,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感叹有何用呢?

个人简介:阿琼,本名王立群,湖南益阳人,现居深圳,在华夏思归客发表过作品,系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特约作家,《思归客文学》诗刊副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思归客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czj690430)